Re: [心得] <傳統紀實攝影為藝術?>
我想先讚揚ssuchun 和 Boyen兩位,因為他們用很高的層次在看此篇論述
在下也要說明一件事情,在我寫成這篇論述所用的「傳統紀實攝影」泛指的是
「台灣」傳統紀實攝影這塊,而且是較為高度曝光的作品(出版較頻繁者)~
因為我在台灣攝影界感受到的氛圍遠遠不如ssuchun所稱的國外的紀實類型
而且落在一種郭教授所指稱的溫情主義之中~
這樣的作品夾帶著強烈的文化母體的先識結構來獲得掌聲~這正是我要釐清的地方
上述兩位版友用較宏觀的角度來檢視,所以會覺得有所出入~
由於是2007年寫成的,昨天貼上來之前,沒有加註「台灣」這樣的字眼~Sorry
另外做幾點回應
→
02/03 10:48,
02/03 10:48
→
02/03 10:49,
02/03 10:49
我認為反而很難達成,因為作品在經過時空轉變的考驗下,脫離先識結構後而仍可以得到
共鳴者反而不多~
Boyen的評論很客觀,在嚴謹的脈絡中檢視邏輯,對於文中指稱的「傳統紀實攝影」讓
您誤會,很不好意思,前述的隱涵意義相信可以解釋一些疑惑~
另外對於ssuchun版友,我想我做以下幾點詢問就好~避免火藥味太濃.....
1.我是由相機被製造的目的去討論攝影客觀的本質(欲達到的本質)
2.如果拍照不能達到客觀,那是否稱得上「紀實」?
3.「紀實」是否隱含記錄「事實」的存在?(這樣類似的討論不少...)
4.當然我十分同意您說的,攝影是不可能客觀的~
另外我想小小抱怨一下~您說的「看的作品太少」之指稱,是建立在什麼標準之上而言呢?
我想也許在論述的脈絡下去討論問題(例如Boyen),才會讓事情更簡單,不是嗎?
點到即止,其他的我就不回應了~Sorry
(在下真的非常不擅於在網路上筆戰....)
發這篇原文是為了在台灣傳統攝影分類的思考上做一些挑戰,也希望可以釐清某些界線
淺見~
※ 引述《ssuchun (Fletcherman@LAB)》之銘言:
: 移到陌生環境就沒有了吸引力的作品,證明作者的藝術創作經不起考驗。
: 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影像語言操作太差,所以,其他人沒有辦法從影像得到作者的想法。
: 當看到 Smith 的匹茲堡鋼鐵工人系列,很少人不會被當中的影像感動吧
: 在台灣把「報導攝影」當作招牌的人不少,搞得清楚這玩意在幹什麼的,只有寥寥數人。
: 多看一點國外的好作品再下定論吧
: ※ 引述《JMphoto (Jerry)》之銘言:
: : 小弟對攝影的分類做了一點心得報告,與大家分享^^"
: : ---------------------------------------------------------
: : 紀實攝影的問題在於,當作品脫離了文化母體,移到其它陌生的環境中,它將失去原
: : 本的文化意識,然而這樣的意識卻是勾起觀者情感聯繫的主要因素!就好像我們見到
: : 自己多年前的生活照,由記憶連結的感動便油然而生,但是若給陌生人欣賞,則這照
: : 片就不具任何意義。所以如果拍攝一套關於宜蘭的風土民情,出了台灣當然也就少了
: : 掌聲。..........
: : 《傳統紀實攝影為藝術?》 攝影影像思考系列
: : http://www.wretch.cc/blog/JMphoto/15434925 原文連結
: : 薄鄙之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121.196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16 篇):
11
31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