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攝影作為一種語言--新手理論入門須知
※ 引述《DUpisces (郭大爛)》之銘言:
略、先感謝 DUpisces 的回應,希望您能順利完成詮釋攝影為何的大
工程。
確實整串討輪的基礎都在您的定義上,所以各種修正和舉例自然就會
以您的原文作為養分。其實我並不只是希望擴充定義,在舉例中也同
時設法限縮定義。因為發現您的定義捨去太多攝影文本,所以把光波
變為訊號;卻又發現這樣出現太多例外,又加上創作者動機的限制。
這其實對您的定義建構應該有些幫助(希望如此)。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依舊無法好好的區別同樣是電子訊號成像的 SEM
和質譜,前者是攝影,後者是科學統計資料,這兩者究竟如何用定義
做區別。不知道 DUpisces 如何在定義中區別此二者呢?
確實創作者動機只用 "觀者對現實的聯想" 是很空泛的,我認為 SEM
或是 MRI 確實讓觀者(科學家或醫生)能夠把影像對應到實際的物
體上,讓他們從圖像中找到可辨認現實物體的脈絡。然而質譜儀何嘗
不是如此,只是它所對應到的並不是實際物體的形體,而是它的物理
性質。物理性質是不是現實的聯想,恕我愚拙無法繼續釐清。
但是直接把創作動機冠上 "觀者對現實物體形貌的聯想" ,並不能完
整包含傳統攝影的文本,許多創作的動機並不是要引發觀者對外型的
感覺,Andreas Gursky 拍過一張只有不同濃淡灰色的照片,看起來
跟 Gerhard Richter 的畫作 Gray 十分相近。因為這種創作一直都
存在,所以 對外型的描述 就不是限縮攝影的一個好點子。
我不是很清楚 DUpisces 對整個討論串的感想,為攝影定義這件事情
是許多攝影人或非攝影人都做過的事情,但是並沒有全然合適的結果
產生。我認為 DUpisces 熱情投入這個議題,帶動了其他人的熱情,
雖然會有意見相左、言語衝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期望找到最好的結
論,至少我本人是如此的。這是為什麼在對您的定義提出質疑挑戰時
,也會同時試圖去解決。說了這麼多、諸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夠對您
的筆耕有所助益,當中如有失禮之處還請您多擔待了。
--
還是應該安靜的拍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4.195.50
→
09/03 22:02, , 1F
09/03 22:02, 1F
※ 編輯: yudaka 來自: 61.224.103.72 (09/03 22:47)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20 篇):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