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攝影作為一種語言--新手理論入門須知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yudaka)時間18年前 (2007/09/03 00:5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20 (看更多)
※ 引述《fotofolio (書店)》之銘言: : 影印機∕影印 : 影印機,沒錯,是紀錄光波資訊,有影像呈現給世人,甚至影像也是對對象的完美複製。 : 根本是一張相片阿(黑白影印嫌太粗糙?還有彩色影印)?我知道有「攝影作品」是 : 「用影印機」創作的,但是一般我們講攝影,都不會想到影印(例如yudaka在想像例 : 外時...)這問題出在哪裡? : 我必須說,powerslide說的「(大爛的意思)相機不會騙人,現場是什麼 他就拍到什麼」 : 這樣的「意思」應該是完美的。我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反例是「相機騙了人(拍到了卻不 : 存在)」尤其在光波一定是一種存在的前提下。如果意思就這麼簡單,那還真沒有什麼反 : 駁的空間。 影印機畢竟還有人拿來創作,其實我有更冷的例子 :p 儀器分析實驗常用的質譜儀、UV/Vis、FID、FPD、ECD ..等等,全都 是(廣義的)光譜分析儀器,他們都會記錄光波訊號(完全符合我和 DUpisces 的定義) ,但他們的成品通常是曲線或是曲面的線條或圖 形,沒有人會認為那是攝影作品。 我自己的結論是、唯物(從攝影器材出發)的定義是不可行的。 加入創作者的動機,不知是否可以解套。我的假設是 攝影行為 之 目的是為了讓觀賞者看到成品的同時,對現實世界產生聯想,這個聯 想可能是針對人物、針對事物或是針對自己的經驗等等,聯想的結果 可能是認同、可能是反對、也可能無感(創作失敗 orz)。無論觀賞 者是否成功被引發感覺,創作者在進行 攝影行為 時,應該是期望 觀賞者有感覺的。 因此、我從攝影者的動機出發去補強定義。 攝影是 "利用機械擷取或轉移訊號,轉換為觀者可閱讀之圖像,並意 圖使其對該圖像產生現實之聯想。" 的行為。 在這個概念中,被攝物的真實與否、攝影設備的種類、創作是否意欲 表達真實,基本上都無所謂,這應該是最寬的框架。創作者可以透過 任何取得影像的手段(基本上必須利用機械),取得引發觀賞者聯想 的成品。 --- 算是後記、其實我認為 DUpisces 的原文有包含這個部份,只是他沒 有拉進定義裡面去論述罷了。 -- 還是應該安靜的拍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86.61 ※ 編輯: yudaka 來自: 61.217.186.61 (09/03 01:05)

09/03 02:35, , 1F
這樣不錯,就不會被說是唯心論了XD
09/03 02:35, 1F

09/03 02:43, , 2F
某屆新人獎佳作用scanner掃人臉....so攝影不一定使用相機
09/03 02:43, 2F

09/03 10:59, , 3F
請問從頭到尾有人說"只有相機才是攝影機"嗎
09/03 10:59, 3F
文章代碼(AID): #16skkZ02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skkZ02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