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攝影功用下的價值衝突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echo (KEEP WALKING)時間18年前 (2007/01/22 13:47)推噓2(2推 0噓 0→)留言2則, 2人參與討論串2/7 (看更多)
ㄟ....ㄚ ㄋㄡ.....(請原諒我用注音文~~....版主砍吧~~...:P)
布爾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 是偉大的公共社會學家,他的
學說其實幾乎已經是社會運動的宣言;對於社會中的弱勢,文化、經濟上
的弱勢的關注,絕對是相當重要的。
他是反全球主義,反種族主義,反菁英教育主義等非常重要的法國社會
學家。他主要的論點之一是對教育的抨擊。一般認為教育是讓大家平等的
接受教化;但他的論點裡,教育其實是把上層社會的價值觀透過課堂上的
學習灌輸到社會大眾當中,以教育遂行無形的統治,讓大家都效法、追求
所謂上流社會的標準。他要強調的是,並不是只有上流社會的價值觀才是
一切。對於無法受教育的人,或是根本不在這個價值體系當中的份子,該
怎麼去評價,去定位? 或說該如何給予關懷。
他是非常偉大的理論家;但是單就他談到藝術的價值,藝術的社會意義的
部份,卻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唉...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真理,只是部分
的解讀某些現象;這是我的認知。)
布爾狄厄的做法很有趣。他想了解到底對普遍的大眾 (這個大眾包含了
一般勞工,中產階級,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 而言,藝術具有什麼樣的
意義,或是大眾是如何去看待藝術的;因此,他用了蠻現代的方法: 問卷
調查。透過兩千多份問卷,依據學位、經濟背景、社會地位等等來分類,
然後去歸納出對不同身分的人,藝術到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乍看之下是很科學的作法,實際上也是很有邏輯的想法,但問題就出在問卷
設計上。他的問卷設計中沒有純中性的答案,而且是具有引導效果的;引導
出他一貫的學說在藝術領域的解讀: 藝術的價值來自品味,來自對藝術品的
感知能力;而這個品味與感知能力則來自上述的菁英教育。藝術的進步,則
來自於上層社會對通俗藝術的鄙夷。
這個論點如果就藝術史的觀點來看,卻不是這麼樣的絕對。有很多的名作
的價值是來自他本身在藝術史上的定位 (埃及藝術,伊斯蘭藝術,東方
藝術),來自他承先啟後的身分 (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甚至來自
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包浩斯),有些則根本為了挑戰過去,挑戰古典
主義,挑戰文藝復興以來的美學價值而生 (諸多現代藝術)。
當然也可以說,有些挑戰過去的作品其實正服膺了布爾狄厄的思想;或說
也許我就是菁英教育下的產物,對他的說法產生質疑是理所當然的 :P
他的想法其實對整個藝術而言,部份而言是正確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
他在藝術領域當中"引導"出這一脈想法時,當中的作法是非常有問題的。
他的想法其實對整個藝術界,還是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只是有些小細節,
也許會造成一些偏向。讓大家做個參考
布爾迪厄學說介紹: http://0rz.tw/d42kZ
--
淺見。
這次先提一下布爾迪厄,下次有空再來回原po..:P
※ 編輯: echo 來自: 163.25.108.111 (01/22 13:49)
※ 編輯: echo 來自: 163.25.108.111 (01/22 13:56)
推
01/23 01:56, , 1F
01/23 01:56, 1F
推
01/24 05:31, , 2F
01/24 05:31,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