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攝影功用下的價值衝突
共 7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我想 echo 大跟 Bourdieu 對「藝術」的看法,差別或許在這個地方:. Echo 大似乎相信有一類稱為「藝術」的範疇,. 或純粹的美感經驗,在歷史過程中慢慢發展而來,. 然後漸漸被階級化的權力關係收編為劃分的壁壘。. Bourdieu想談的則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味口與癖好,. 但這裡面
(還有705個字)
內容預覽:
1. 我對繪畫沒興趣。. 2. 美術館也不是我的專長,我沒有能力去欣賞這些東西。. 3. 繪畫很好,可是很難;我的所知不足,所以無法去談論。. 4. 我喜歡印象派。. 5. 我對抽象繪畫的興趣和古典派繪畫是一樣高的。. 我試著從這五個選項繼續聊聊。. 在我看來,這五個選項或許不能由正面-負面的方式理
(還有1244個字)
內容預覽:
布爾迪厄的問卷,在"視覺文化導論"(韋伯出版)第一章中,作者引用. 布爾迪厄的資料:. "這份調查要求人們在五個敘述當中選出一個答案,在這五種敘述中,. 有三種對藝術的陳述趨於負面:. 1. 我對繪畫沒興趣。. 2. 美術館也不是我的專長,我沒有能力去欣賞這些東西。. 3. 繪畫很好,可是很難;我的
(還有1920個字)
內容預覽:
(朋友,不好意思,還是恕刪). 我想真要說 Bourdieu 的發問方式,. 他應該會先問:「這裡的藝術史是怎麼書寫出來?」. 畢竟,透過文字(符號),我們光對同一件事物的再現就有無限種可能。. 所以問題在於為什麼是「這一種」,而不是「那一種」歷史被生產出來?. 這裡還是涉及到評價的問題,. 至少我
(還有414個字)
內容預覽:
(其餘部分恕刪). 關於「純中性」的部份,. 我比較好奇,放在 Bourdieu 自己的學術視野中,. 如何可能有符號的決斷是「純中性」?. 而你認為的純中性又意指為何?標準何在?.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 Bourdeu 要談的一個關鍵問題,. 是關於對「美學」的喜好與審視標準是從何而來。. 至少
(還有522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