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攝影功用下的價值衝突
※ 引述《echo (KEEP WALKING)》之銘言:
: 這個論點如果就藝術史的觀點來看,卻不是這麼樣的絕對。有很多的名作
: 的價值是來自他本身在藝術史上的定位 (埃及藝術,伊斯蘭藝術,東方
: 藝術),來自他承先啟後的身分 (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甚至來自
: 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包浩斯),有些則根本為了挑戰過去,挑戰古典
: 主義,挑戰文藝復興以來的美學價值而生 (諸多現代藝術)。
(朋友,不好意思,還是恕刪)
我想真要說 Bourdieu 的發問方式,
他應該會先問:「這裡的藝術史是怎麼書寫出來?」
畢竟,透過文字(符號),我們光對同一件事物的再現就有無限種可能。
所以問題在於為什麼是「這一種」,而不是「那一種」歷史被生產出來?
這裡還是涉及到評價的問題,
至少我相信,在他這邊,不可能有什麼「中性」的歷史書寫方式。
關於慣習(habitus)的問題很有趣,
或許能說的更清楚些。
比方,拍照的朋友一定有經驗,
我們剛開始取景、或是觀看「好照片」或「大師作品」時,
通常都會經歷過一段「看不大懂」或著是「不得其門而入」的歷程。
然後慢慢的,經過自持或反覆練習,
可以使我們的眼光變得更「銳利」;
或是用他的說法,「形成另一種結構化的觀看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睛從來就不是全然透明,
我們的觀看必須依循著某種「觀看的方式」。
然後,顯然的,不同的觀看方式並不彼此平等,
有著「比較不入流」或「生疏」的觀看方式,也存在著「大師的目光」。
然後,這個差異處,就是 Bourdieu 認為該質問處,
是權力滲入並且從中不斷鞏固既有權力關係的關鍵。
坦白說, Bourdieu 對藝術的評論的確有其獨特視角,
雖然似乎把所有的問題都搞得與權力-實踐相關。
--
安靜
優雅 的
輕 聲 哭 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67.45
推
01/22 14:33, , 1F
01/22 14:33, 1F
→
01/25 03:16, , 2F
01/25 03:16,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