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夜間] 相挺到永遠 - 王宏恩演唱會台北場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鐵山豬)時間18年前 (2007/06/24 13:08),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真的很感謝Boyen跟板大花時間認真的回文,可以體會到圖評板其實是很溫馨。 文長我就分兩篇來作回饋。 ※ 引述《Boyen (外星人)》之銘言: : 沒錯 連作不一定是一個故事 : 應該是說 不一定是一個線性的敘事結構(我想這是你認知的"故事") : 但是你要了解一件事 影像畢竟是影像 而不是音樂 不是文字 : 影像自己有一套語言 你必須運用正確的語言 : 總不能用台語唱杜蘭朵公主 然後期望聽眾認知是英美文學 XD : 簡單來說 系列作不一定是線性 但應該有自己的敘事結構 : 第一張說了A1..第二張說A2...第三張說A3.... 總結起來 就是A : 為何你的系列作無法架起敘事結構? 我想這是版主想問的 : 個人認為原因就是....重複性太高 : 但明明後面幾張神情略有差異 光型也不大相同 為何會感到重複? : 我猜測是因為....畫面中的視覺元素太少 說明白點 就是只有演唱者..樂器 : 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了... : 我們了解到你背後希望賦予影像的深沉意涵 : 然而你必須用視覺的方式用影像的方式去思考... : 只有一個半身特寫的演唱者 如何承載你所說的那眾多意涵? : 最明白的就是 你的意涵傳達的首要前提...演唱者的身分 : 你要怎麼表達? : 難道說光看五官輪廓我就能知道他是原住民? : 如果背後有原住民圖騰 或是他帶著圖騰的項鍊 可能有辦法暗示 : 衣服上的圖案也許是原住民圖騰..我不清楚..可惜不太顯眼 : 其次..為什麼原住民創作需要被支持? 我看了他唱歌的照片就會想去支持嗎? : 也許部落的孩子都穿著Nike上衣有美式嘻哈 讓我們知道部落文化在消逝 : 然後就算我知道原住民文化在消逝 對於我本身有什麼支持的原因嗎? : 可能演唱者深情輕訴的側面 隱約看到觀眾在台下沉醉或感動落淚 : 上面用了很粗糙且誇張的方式去舉例 : 不過你應該可以明白了 你的繁複意涵 還可以切割出幾個要傳達的層面 : 用不同的影像或象徵 去說明各個層面 然後讓觀者獲得一種整體的了解 : 我認為應該是你可能可以運用系列作的方式 : 目前這個系列 因為視覺元素太少 : 個人覺得充其量只能描述"一個歌手的深情演唱" : 你想了很多 但目前看來只能說情溢乎辭~ : 建議在拍攝時 先觀察你有哪些元素可以運用 能夠說出什麼故事.. Boyen一句「情溢乎辭」點醒了我。 萬萬沒想到曾幾何時自己身上會用上這樣的描述,喜歡文字創作與攝影其實只是很簡單的初 衷,我反而擔心被當成時下非常多那種所謂「辭溢乎情」的人文攝影師。 扯個題外話,之前郭力昕先生有寫過一篇「告別不了的濫情主義文化」,很希望那樣的文化 現象會隨著攝影目的性觀點的重新振作而有所改變;有興趣的人再去Google本文吧!這邊就 此打住。 透過Boyen的觀點,回頭看我自己挑選的照片,真的是矯枉過正的有些糟糕,過度著重在演 唱者的觀點,加上上傳相簿我刻意的把一些涉及台下觀眾的表情照片刪除,僅僅留下了主角 (或說是,我私自認為的主角)。一心想要純化元素,卻讓相片這個傳播媒介無以為繼,失 去了內在的動能。 還有關於想要傳達的意涵部分,我也誤將一直以來整體的創作觀念放在這次的演唱會單獨個 體上,的確,要從一場演唱會中演譯出部落文化的沒落、或是少數族群在流行樂界的迷失, 不僅僅太沉重,實際面上也容易失之空泛。 或許更專心的去著重其中某一個主題,像是如果把目光準確的放在傳達「這位歌手」、「與 這場演唱會」的活動流程上,反而更有宣傳的目的。 這讓我想到之前去欣賞國片練習曲,當時為了導演把太多想要說的話放進演員的台詞裡感到 遺憾,如今我卻又犯了比他更嚴重的錯誤,果然是旁觀者清啊! : 版主只提到"故事性" : 故事性不一定是用文字說 可以是象徵..是人物特徵..肢體互動..是其他視覺元素 : 我想不用一直繞著要不要加文字說明打轉 : 另外 這裡是攝影討論看版 : 我認同攝影人應該要有社會關懷 : 但與影像無關的東西 可能不太需要在多作贅述~ : 創作背景的描述是為了幫助觀眾閱讀影像 而不是推銷 : 其他人一直在談影像 : 你一直在談目的 這樣的討論實在沒什麼交集 你說是嗎? : 個人一點淺見 還請參考~ -- ╔╮╮╮╔══╮╔╮╔╮╔══╮╔╮╮╮╔══╮╔╮╔╮ ║ ║╚╮╔╝║╚╝║║ ═ ║║ ║║ ═ ║║╚╝║ 美雅麥 ║║║║╔╝╚╮╚╮╔╝║╔╮║║║║║║╔╮║╚╮╔╝ 網路廣播電台 ╚╩╩╝╚══╝ ╚╝ ╚╝╚╝╚╩╩╝╚╝╚╝ ╚╝ 大山的聲音.故鄉的音樂───────────────────────◣◢ 2100-2200(Sat) [DJ] novapig http://www.miyamay.idv.tw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33.16

06/24 16:27, , 1F
我剛剛google了一下 告別不了的「濫情主義」文化..
06/24 16:27, 1F

06/24 16:27, , 2F
作者應為郭力昕 而內容是批判阮的作品吧...?
06/24 16:27, 2F

06/24 16:28, , 3F
一口氣看完 蠻契合我的想法的 謝謝推薦~
06/24 16:28, 3F
※ 編輯: novapig 來自: 61.57.133.16 (06/24 18:29)

06/24 18:29, , 4F
sorry, 誤將馮京作馬涼了! 郭力昕教授也有寫過一本"攝影書
06/24 18:29, 4F

06/24 18:30, , 5F
寫"的評論散文, 是台灣少數針對"攝影文化現象"作評論的書
06/24 18:30, 5F

06/24 18:31, , 6F
不過已經絕版了...可以到住家附近的圖書館借閱
06/24 18:31, 6F

06/24 18:31, , 7F
內文中有提到早年台灣的人像沙龍攝影現象 如果用類似的觀
06/24 18:31, 7F

06/24 18:32, , 8F
點來省思現今的人像外拍風行 也同樣針砭入理!
06/24 18:32, 8F
文章代碼(AID): #16VVmnSb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VVmnSb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