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推薦]波蘭攝影師 Andrzej Dragan
另外從博客來網站節錄5月今藝術的一篇
我覺得這樣對自身(地位/文化/角色)的質疑
對有心思考影像創作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
一個靈光消逝的時代 文│朱庭逸
隨著當代藝術市場的行情高潮迭起,中國攝影終於也成為藏家重視的類項。今年春拍
,陸續有更多家拍賣公司將中國攝影作了脈絡的梳理,試圖建立攝影市場的規範,成立拍
賣專輯或專場。無論這些蓄勢待發的準備動作將會對中國攝影有何影響,都清楚地揭示了
中國攝影的市場時代已經來臨。
攝影相對於繪畫、裝置是個較為單純的創作媒介,其中涉及較少的創作符碼轉換,也
因此,按下快門的瞬間,作者當下面對事物的態度幾乎無所遁藏。這期的專題我們依然將
焦點帶回到創作的源頭,探討照片背後的「態度」與「價值」。本期專題「中國攝影為誰
按下快門?」由上海藝評家也是《今藝術》特約主筆趙川所主持,雖然這個議題的引發點
是兩個攝影界的事件─「北京影像專家見面會」與一本由外國人編選的新生代攝影集《
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的出版,但實際碰觸的問題核心則是面對西方強勢的
觀看、詮釋、趣味、購買與介入,中國攝影家該如何自處,以及有個「態度」來面對。這
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甚至中國文化界普遍存在、無法迴避的舊問題。在這個專題指出特殊的
一點是,無論上一代人對於這個問題提出甚麼樣的解決,年輕一代影像工作者卻早已在西
方建構起的背景裡,擁抱其趣味與規則了;他們大多數生活在都市中,也習慣在都市化的
、狹小地理或心理空間裡截取畫面,這是普遍各個都市角落都可能會接觸到的視覺經驗。
不少作品沉迷於趣味模仿,也被外國人所認同,這些年輕人尚未有機會睜開眼睛好好觀察
「中國」這塊大地,有個自己的態度或選擇,就已經自然而然地戴上另一副現成的眼鏡,
準備登上市場票房的雲梯。
這個議題不禁讓人聯想起,去年宋莊美術館開幕時舉辦了一個名叫「天地間」的紀實攝影
展。擔任宋莊美術館館長的是大家所熟知的「老栗」,自 1980年代初期開始,他為了反
對現實主義的一言堂創作,而支持種種反抗體制色彩的前衛藝術,隨後並造就了「後89」
、「政治波普」、「玩世現實主義」等中國當代藝術最為醒目的標誌,成功地帶領中國當
代藝術走向世界舞台,並指向隨後市場經濟的成功。多年後,當老栗再出來擔任一個民間
獨立美術館館長時,他的開館首展推出的是一個要藝術回到現實與人們生活的紀實攝影展
─在當代藝術越來越趨向市場化和體制化之際,這是一個令人值得深省的事件。
攝影與所有人類活動交織成關係密切的網絡,而紀實攝影則記錄攝影者當下的「所看
」,標榜對環境關懷、對生命尊重、反商業體制,以及追求人性社會的價值;在歐洲,馬
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便是一個象徵人本主義與人道關懷的文化地標。
在今日,中國的當代藝術或許已不需要更多的明星和符號,而是素樸的形式、真誠的
眼睛,以及藝術家對自己的土地和人們的關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03.249
→
05/16 21:35, , 1F
05/16 21:35, 1F
推
05/17 00:15, , 2F
05/17 00:15, 2F
→
05/17 00:24, , 3F
05/17 00:24, 3F
→
05/17 00:24, , 4F
05/17 00:24, 4F
→
05/18 13:43, , 5F
05/18 13:43, 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0 篇):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