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Google Pixel 10 效能慘輸對手!外媒曝關鍵主因、未來有望修復

看板MobileComm (行動通訊)作者 (上士abc)時間2小時前 (2025/09/20 23:47), 編輯推噓9(1016)
留言17則, 15人參與, 38分鐘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Android Authority 測試 Pixel 10 系列的 GPU 沒有被限制在 396MHz 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tensor-g5-gpu-clock-3599280/ -- # 文章總結 本文探討 Google Pixel 10 系列搭載的 Tensor G5 處理器 GPU(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 PowerVR)的實際運作方式, 釐清外界對「GPU 被降頻」的疑慮。 ## 主要要點 1. Tensor G5 GPU 名義最高頻率為 1.1 GHz,但實測多數時間維持在 396 MHz, 僅在高負載場景短暫衝到 1.1 GHz。 2. 中間頻率(512 MHz、576 MHz、633 MHz)只維持瞬間, 實際呈現「低頻常駐+高頻爆衝」的二態運作模式。 3. 此設計屬於「race-to-idle」策略:避免長時間高頻運行,以減少耗電與過熱。 4. 測試顯示 GPU 功耗在高頻時從 275 mW 增至 480 mW, 長時間鎖定高頻將導致溫度與電力問題。 5. Pixel 10 Pro XL 在遊戲約 10 分鐘後明顯發熱,驗證持續高頻不可行。 6. 此種爆衝設計與行動處理器的能耗管理趨勢一致,效能與電池續航間取得平衡。 7. 外界所謂「降頻」實際上是電源管理策略,並非硬體被閹割。 ## 結語 Pixel 10 的 GPU 採取高效能爆衝與低頻待機的調度方式,並非單純降頻限制。 這種設計兼顧效能、功耗與溫控,適合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情境。 未來仍需與高通 Adreno、ARM Mali 等方案比較, 才能全面評估其遊戲體驗與續航優劣。 --- Google 你要加油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69.1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758383242.A.B60.html

09/20 23:48, 2小時前 , 1F
意思就是烙賽確定了
09/20 23:48, 1F

09/20 23:49, 2小時前 , 2F
更換 GPU 策略搞不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09/20 23:49, 2F

09/20 23:56, 2小時前 , 3F
高壓不可持續等價鎖低頻率,一樣的東西
09/20 23:56, 3F

09/20 23:59, 2小時前 , 4F
不得不說 這作者很有研究精神 推一個
09/20 23:59, 4F

09/21 00:15, 2小時前 , 5F
降頻換續航,結果續航還是比前代差,用了台積電還要
09/21 00:15, 5F

09/21 00:15, 2小時前 , 6F
降頻連500都穩不住?
09/21 00:15, 6F

09/21 00:18, 2小時前 , 7F
那麼問題來了,續行呢?= =
09/21 00:18, 7F

09/21 00:29, 1小時前 , 8F
真的是比獵戶座還烙賽的處理器
09/21 00:29, 8F

09/21 00:33, 1小時前 , 9F
看看g6會不會換別的GPU方案了,這顆滯銷肯定塞10a了
09/21 00:33, 9F

09/21 00:48, 1小時前 , 10F
google明顯不想被ARM公版綁架
09/21 00:48, 10F

09/21 00:49, 1小時前 , 11F
就是烙賽的一代
09/21 00:49, 11F

09/21 01:05, 1小時前 , 12F
有夠爛........
09/21 01:05, 12F

09/21 01:07, 1小時前 , 13F
阿不就一上1.1G就吃電發熱超過閾值只能馬上降下來
09/21 01:07, 13F

09/21 01:17, 1小時前 , 14F
應該是塞給11a吧,10a已經確定要用Tensor G4了。
09/21 01:17, 14F

09/21 01:22, 58分鐘前 , 15F
本來就是Others中一員了 再下去會變成Others中的Oth
09/21 01:22, 15F

09/21 01:22, 58分鐘前 , 16F
er
09/21 01:22, 16F

09/21 01:42, 38分鐘前 , 17F
這真的遭透了,跟上一代差不多的表現卻還敢賣這麼貴
09/21 01:42, 17F
文章代碼(AID): #1epioAjW (MobileComm)
文章代碼(AID): #1epioAjW (Mobile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