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In_between(介入)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powerslide (powerslide)時間18年前 (2007/04/12 06:49)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3/6 (看更多)
※ 引述《crizpy (艾瑪仕的MP)》之銘言:
: 但是看完之後我不禁想提問
: P兄主要是基於怎樣的目的做這樣的安排
: 我有看到你第二個連結的創作自述(應該是吧?)
: 不知所謂情感的認同是指哪方面的 若是指一種時間上的過去和未來
: 那麼我覺得把老照片全部貼在大樓水泥牆或者是百貨公司專櫃的櫥窗上
: 可能可以表現的更誇張一點
: 還有照片裡充斥著大量的用以裝飾那張老照片(主角)的符號
: 除了同是老物(陳舊的/逝去的) 顏色鮮豔程度上的補強 還有一些對比
: (令人聯想到一些常在畫面上強調構圖和對比的紀實攝影師)
: 我倒覺得和主題沒什麼相關
: 要強調一種文化內涵 或是發人省思的力量 流於表面視覺效果上的安排
: 造成隱喻不夠力或是太淺顯 這是我覺得稍有不足的地方
: 甚至老照片"貼"在牆上的觸覺聯想 也讓我產生突兀和刻意的感覺
: 大概就是那種要誇張又不夠做作的裝置 要自然又不夠自然的攝影的尷尬情況
感謝回應 先補充一下這篇作品的創作自述
創作理念
這是一連串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藉由『個人家族私密相簿』的『介入』方式
,試著去詮釋一群被廢棄的眷村聚落廢墟,並藉此重現一段已經被人遺忘的歷史
,那無法言說的過去,與不可知的未來。並藉由有意識的視角框架的選取,以及
老照片的配置,試圖在二者之間塑造一種對話(對比)的可能性。
下為回應:
=======================================================================
關於您的問題,我想大概可以分為幾點來回答:
第一:這篇作品並不是紀實攝影,雖然一開始我的確有想過這麼做,但在經歷
採樣不足與樣本間一致性不夠的結果後,我放棄了以紀實攝影的方式進行創作
,而改採觀念攝影的方式進行之。
第二:為什麼要把『老照片』貼在『廢墟』中,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塑造出
過去和現在同時並置的效果,並藉由照片內的內容,來詮釋這個被廢棄的空
間,也藉由這個廢棄的空間,來詮釋照片理的生活。
第三:在這篇作品裡並不存在任何「隱喻」的問題,隱喻應該是以A指B,譬如
說拿玫瑰花來隱喻愛情,拿水仙來隱喻美少年的自戀,但這裡A(老照片)、B
(廢墟)是互相指涉的,互為詮釋的,並沒有任何語言單位的使用脫離常軌使
用,所以並非隱喻,只有「挪用」和「互文性」,互為文本(空間與老照片的
外延互相指涉)的問題。
第四:貼上去的照片是有經過選擇的,他描述了一對男女由相戀、結婚、生子
到兒女長成的過程。而貼上去的地方也是經過安排的,希望能與空間產生對話
的效果。
第五:關於『貼』上去的觸感,或是似真又假的感覺其實是有意的,目的在營
造出一種『超寫實』(Surrealism)的夢境感,所以過於誇張或過於自然都不
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一個處於中間的朦朧曖昧狀態。
第六:這篇作品與其說是族群的文化歷史感,毋寧說是個人記憶的追尋與認同。
以上幾點簡單回應,希望能回答你的疑惑。
--
真正的戰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http://www.wretch.cc/blog/powerslid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147.107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0:51)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0:53)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0:54)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0:55)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2:19)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59.124.124.223 (04/12 12:30)
※ 編輯: powerslide 來自: 61.57.28.172 (04/12 12:36)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