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In_between(介入)
共 6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或許用說的太抽象了 畫個圖來講比較容易懂. B' (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個人) A | | B(族群). | |. | |. | |. | |. | |. _____
(還有862個字)
內容預覽:
感謝bang老大的指正,你說的都很對,我也很認同. 的確這一系列的作品是經過一段時間不同形式演化而來. 而我在拍攝的過程也的確有極簡化、低限主義的傾向. 但有一點我不能認同的是,你提到有關隱喻的部分. 這其實和我的創作初衷並不符合. 當初為什麼會想到要把老照片貼在牆上,並不是為了隱喻. 而是想把原本
(還有495個字)
內容預覽:
看著最近的討論,覺得很不錯。只是,有時候雙方的焦點模糊掉了,. 可能是背景不同,堅持的東西不同,腦袋轉譯文字情緒的不同。總覺. 得少了一些聚焦,多了一點賭氣與知識分子的習氣.... 你這一系列的作品,在決選時期有很大的爭議。我也跟其中四位評審. 熟識,稍微談過。其他入選的作品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完整,而
(還有286個字)
內容預覽:
感謝回應 先補充一下這篇作品的創作自述. 創作理念. 這是一連串自我認同追尋的過程,藉由『個人家族私密相簿』的『介入』方式. ,試著去詮釋一群被廢棄的眷村聚落廢墟,並藉此重現一段已經被人遺忘的歷史. ,那無法言說的過去,與不可知的未來。並藉由有意識的視角框架的選取,以及. 老照片的配置,試圖在二者之
(還有1092個字)
內容預覽:
這組照片乍看之下 強調一種懷舊的氛圍. 把通透性的視覺效果安排在每一張照片裡. 運用窗/門/鏡子/光這些元素. 感覺上你很在意光線/視線穿透的效果. 另外把黑白的老照片佈置進去也是個討喜的效果. 在背景的顏色陪襯之外 目光反而會不自覺的會放在每一張老照片上面. 老照片<->老建築的聯想 似乎可以引發
(還有371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