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相機所建構的攝影哲學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外星人)時間19年前 (2006/11/16 22: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 一起討論一下 :) 其實f兄的這篇文章提供了一種思考角度 但可惜的是 個人認為在切往"相機教育攝影者"論述的切入點時 有點勉強 ※ 引述《fotofolio (書店)》之銘言: : 在我觀察攝影的討論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惑。每個攝影愛好者都對攝影 : 懷抱一種理念,即使是最不「用功」,也就是說去看書的攝影玩家,都會 : 對「攝影是什麼」或是「如何攝影」有自己的看法,或是認識。 : 這種對攝影認知的來源在哪裡?我們可以假設認知的來源是「常識」。「 ^^^^^^^^^^^^^^^^^^^^^^^^^^^^^^^ 常識應該是指一般人都會知道的知識吧 不知道f兄如何定義它 但對於攝影的認知 就我的感覺與親身經驗 許多人是經過自身的實作與不斷思考 整理出自我對於攝影的認知 不知這種情況符合您所述的"常識"嗎? : 常識」飄移在各個日常用語中教育人,比如說「沒圖沒真相」這個流行語 : 提醒人照片代表的真實這種「常識」。如果依照這個假設,「常識」是認 : 知的來源,那攝影玩家與一般大眾對攝影的認知應該是一樣的,但是似乎 : 攝影愛好者對於攝影的認知與一般大眾相比有所不同。 : 簡單的幾個例子。一、攝影愛好者對於傳統攝影的憧憬比一般大眾大。對 : 於「小DC」的熱賣與推陳出新,攝影愛好者常常有傳統不再的感慨。二、 : 對於「決定性瞬間」的追求的慾望比較強。一般人在拍照往往滿足於對準 : 鏡頭擺好姿勢的紀錄照,例如好朋友一起比「YA!」的照片,尤其是在最新 : 流行的「自拍」時。三、某些攝影愛好者對於「完美的再現」真實世界有 : 莫名的執著,希望拍下來的跟眼睛一樣,例如照片顏色「不真實」時,往 : 往感覺到挫折,而一般人拍照出來顏色好看就會覺得不錯。四、延續第三 : 點,攝影玩家對於「後製」的正當性與界限的討論的興趣明顯大於一般人。 : 簡單來說,攝影愛好者比起一般人,更在意傳統攝影,更想抓住「瞬間」 : ,更想再現真實,更對照片的變造感到懷疑(或是反擊這個懷疑)。這個 : 差異如何造成的?可能是攝影愛好者對於書籍的閱讀有一致性?這個我存 : 疑。可能是攝影愛好者之間的交談出一個大致的共識?這是有可能的,但 : 是一個人要接受別人的說法,心中應該已經有一個同意的基石,否則不會 : 輕易的認可。 : 這個一致的基石在哪裡?唯一個共通點可能是「相機」了。《攝影的哲學 就是這邊 感覺這個"相機"的論點 下得既合理又武斷 但既然這個地方 是後半部論述的基石 也許應該反覆檢討才是 你的問題似乎是.. 攝影者對攝影的認知與路線之一致性 從何而來? 首先第一個應該想到的是 大部分人學習攝影的途徑是否接近? 又或者是 大部分人攝影的學習途徑 是否最後可以溯源到少數幾個接近的源頭? 比如說國內目前當代的攝影名人 大部分是出自哪個時期哪一批日系或美系的老師麾下 如果是的話 那他們所教的學生 所寫的書籍 自然很可能承接於同一脈絡 只要台灣某個時期攝影界全部或大部分為單一脈絡所佔據 要讓後輩的多數人擁有相同脈絡應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這個方向 另外可以考量的是 攝影本身的創作特性 攝影基本上來說 不管你懂不懂光圈快門 只要快門按下去 就產生了一個作品 有人說過 繪畫從白紙開始 攝影從成品開始 而也可從此看出 攝影的本質就是在快門開啟的片刻 捕捉畫面 就算我們拍攝的是同一個場景 同一位model 甚至一起倒數按快門 可以想見的是 我跟你捕捉到的瞬間 還是會不一樣 由此可知 在本質上 我們各自捕捉的瞬間 就是我們彼此作品之間最根本的區隔 如此一來 即使沒有如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的啟發 攝影在上述的本質 是否也有可能導致攝影者對於"瞬間"的追求? : 思考》認為相機內藏攝影工業設定的程式(背後又是時代所製作的程式) : ,除了能與相機對抗的攝影家,任何攝影師的創作都脫不開相機工業乃至 : 於時代所設定的程式。這個觀點是否能解答我的疑惑? : 以這種觀點,攝影愛好者是不是被相機所「教育」出來的?在所有學習攝 : 影的書,從最簡單的入門書籍,到深入受好評的《新現代攝影》,都是從 : 相機的使用開始。學習攝影之前必先學習相機,已經是一般學習攝影的 : 概念了。我們還可以假設,如果對看入門書籍也沒有興趣,那攝影要如 : 何學習?那就是透過直接對相機的操作、嘗試、了解上面的功能,一邊 : 玩相機,一邊請教同好「相機上這個功能是什麼用途?」在這個過程中 : ,我們可以說,是由相機在教導人如何攝影。 我想問一個問題 在寫書法的時候 如果我問老師 毛筆要怎麼拿 各種毛筆寫起來有何不同 是否可以得知.. 是毛筆在教導我如何寫書法? 你看得出我的意思嗎? 更進一步討論 我個人覺得 國內論壇常常以"懂不懂相機".."懂不懂光圈快門".."會不會搖黑卡" 諸如此類的東西 當作攝影技術 我個人一直存疑 我的感覺是 這些只是"操作工具的知識" 以繪畫的概念來看的話 如何安排畫面中的平衡 如何利用構圖與光線呈現你要傳達的意念 是否更接近"攝影技術"該有的內涵? 若是您也有跟我一樣的懷疑 在這篇論述中 想必您也會遇到對"攝影技術"的定義問題 如果您本身已經預設了 "了解光圈快門的操作"當成學習攝影的標的 那很自然地 您無法跳脫器材的面向 但如果攝影本該學習的不是那些呢? 尤其當數位相機普及之後 是否你文中的定義與區隔都模糊了呢? 說不定你所描述的"一般人" 藉由近用門檻低的器材 很快就學習到不同的"攝影技術" 而拿起單眼真正想學習攝影的"攝影愛好者" 反而花費大半時間在學習器材操作 若由此來看 還會是"相機教育攝影者"這樣的切入點嗎? 之後的論述 有許多還蠻吸引人並引起我的共鳴 然而在那之前 切入方向的決定方法 可能是我比較無法認同的部分~~ -- --------------=======火線救援=======-------------- "Be not overcome of evil, but overcome evil of good." 不必戰勝邪惡 而以善良將之克服 羅馬書12章21節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8.147.35
文章代碼(AID): #15N7B4gb (PhotoCritic)
文章代碼(AID): #15N7B4gb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