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相機所建構的攝影哲學
共 6 篇文章
內容預覽:
"似乎""攝影愛好者" <- 連你自己都自覺定義不精確了..... ^^^^^^^^^^^^^^^^^^^^^^^^^^^^^^有嗎?. 會嗎?. 會嗎?. 坦白說. 就我所接觸的可以被稱為攝影愛好者的同好裡面. 什麼人都有. 從數位開始接觸. 或以數位為主力的. 本來就不會去感嘆什麼傳統不再. 顏
(還有17個字)
內容預覽:
先說聲抱歉,因為我回完上次那篇文章後才想起來自己是越來越懶得和別人討論這種. 事情的.光是打完後想到還要對後續的回應負責,懶病就發作得十分徹底.. 所以這是最後一篇了.看不懂或是有疑問/有意見/要反駁的話就全部當我是在借題發揮吧.. 先附註:以下所有言論以及所舉的例子不全部適用於當代藝術的發展裡,所
(還有2203個字)
內容預覽:
一次回給兩位。. 我承認我意圖寫一篇唯物決定論的文章. 而唯物或是唯心決定在哲學上仍是一個未定論的議題. 因此如果質疑相機決定一切的基礎是否夠力. 或是說認為我「無法跳脫器材」,我的立場是,我就是故意要. 從器材來看事情。. 為什麼要故意從器材來看?. 因為我發現到大部分的攝影討論有種現象. 攝影的
(還有979個字)
內容預覽: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 一起討論一下 :). 其實f兄的這篇文章提供了一種思考角度. 但可惜的是 個人認為在切往"相機教育攝影者"論述的切入點時. 有點勉強. ^^^^^^^^^^^^^^^^^^^^^^^^^^^^^^^. 常識應該是指一般人都會知道的知識吧 不知道f兄如何定義它. 但對於攝影的認知 就
(還有1434個字)
內容預覽:
推文會推很長,用回文的好了. 你文章裡提到很多有關於大眾對影像的品味標準:什麼決定性瞬間啦,完美的再現啦,還有好看的顏色等等,甚至於"真實",然後把這些標準綁在攝影器材上來做檢視,實在是很奇怪.. 先不提消費者(攝影愛好者)對於這些標準的需求是打哪來的,以你舉的觀景窗這個例子來講,這項配備也不是一從
(還有279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