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照片] 新的嘗試...
※ 引述《kirros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之銘言:
: 好吧 我先承認我想要模仿 Bill Jacobson 這類的作品
: http://www.mbfala.com/Jacobson/Jacobson_IG.html
: 外表形式有沒有運用到我不清楚.. 但內涵可是天差地遠...
: 畫虎不成反類犬... 不過既然喜歡這種風格 還是要從新手開始...
: 這裡有五張照片
: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premolar&book=104
: 當然為什麼這麼做除了模糊以外 還有自己的想表達的東西...
: 那就先請問看到的人有什麼想法 或哪裡需要改進的...??
: 請不用保留的批吧..
: 謝謝.. :)
最近剛好在看"看懂世界名畫"這本書名芭樂的書
了解了一點皮毛
加上K兄有幾張跟在下喜歡的壓縮空間的拍法有點類似
稍微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就像echo說的 當你要往抽象或是模糊具象的方向走時
色彩跟結構的安排就愈形重要
第一個問題 是黑色的處理方式..
我家螢幕對比較高 所以我不太確定 不過與Bill Jacobson的比起來
仍然可以發現 你的黑色區塊不但面積相當大 接近全黑 而且較無層次
接近全黑的色塊 很容易讓觀者的視線被凝固住 無法順暢地探索畫面
並且前三張都可以發現 黑色色塊的安排沒有什麼韻律感
以第三張來說 我覺得下半部是很精采的
不過上半部的一團沒有韻律的黑 加上冷暖色的對比 很明顯地將畫面切割開來
導致視線在上下游移時不太順暢 只能分開觀賞
而且若不是腳踏車是畫面中唯一可分辨形體的東西 還有暖色調
視線恐怕不會往下探索
此外也可以發現 上下兩半切割的很乾淨 結構..色調都徹底不同 還有明顯的界線
對比是很強 不過整張影像的整體性就被犧牲了
我會喜歡#4 一部分原因是雖然黑色仍然主導了整個畫面
卻以許多種型式 有疏有密地分部在畫面當中
此外左下低彩度大面積 跟右上高彩度小面積的紅色
以及左上低明度大面積 右下高明度小面積的冷色調安排
甚至白色色塊的位置與分部 都讓影像比較具有韻律感
不過中間那條又粗又黑的橫切色塊 似乎有點太強勢 打斷了整張的韻律
參考Bill Jacobson的作品 可以發現在色彩與結構安排上的巧思
他的陰影有大塊出現 也有零碎點綴
大塊的陰影通常明度不會過低 接近灰色 暗部仍有非常多的細節
或是陰影又大又暗時 他就會在其中點綴一些亮部的輪廓
像是#4172..#3876
也有的在大面積的低彩度色塊中 安排小面積的較高明度與彩度色塊
例如#4579..#4580中的紅燈 #4195著紅帽黃衣的人物
他透過這種方式 讓高明度跟低明度的色塊可以對話 可以流動
達到一種疏密有致的安排
另外你也可以發現 Bill Jacobson大部分使用了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塊
只偶而點綴了小面積的高彩度高明度色塊來抓住視線
符合繪畫中的原則 "統一中有變化" 吸引視線又兼顧完整性
我個人覺得 這些安排是你可以參考的
翻了幾頁書就來班門弄斧 還請各位見諒 ^^"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2.33
推
05/13 17:59, , 1F
05/13 17:59, 1F
→
05/13 18:00, , 2F
05/13 18:00, 2F
→
05/13 18:11, , 3F
05/13 18:11, 3F
→
05/13 18:12, , 4F
05/13 18:12, 4F
→
05/13 18:14, , 5F
05/13 18:14, 5F
推
05/13 21:10, , 6F
05/13 21:10, 6F
→
05/13 21:11, , 7F
05/13 21:11, 7F
→
05/13 21:11, , 8F
05/13 21:11, 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