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議事] 中日韓攝影的榮景與台灣攝影的困境
※ 引述《Migratory (Sick And Tired)》之銘言:
: ※ 引述《infoto (砌光築影)》之銘言:
: : 大綱
: : 1.台灣為甚麼只有攝影教程,沒有攝影系?
: : 2.攝影的產值究竟有多大?
: : 3.台灣的攝影大師在哪裡?有幾位?被國際認可又是哪些?
: : 4.攝影主題的經營方向是否缺乏國際觀?在地觀點又是否缺乏體認共識?
: : 5.攝影產供學三方失衡現象,從何角度投入會是個解套方法?
: : ....
: 台灣被忽視的東西不只是攝影而已......
: 因為我們存在的社會普遍缺乏文化素養,
: 而攝影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傳遞與紀錄文化訊息,
: 如果沒有人去關心文化,那這項工作自然沒有人要做,
: 當然也沒有人要教啦,
: 純藝術創作的話,可以去走一趟我們的美術館,
: 就可以知道國人的藝術水準之低,
: 沒人欣賞也沒人要做當然沒人要教啦,
我不覺得沒人要教
美術館其實有不少教程與研習之類的
但我覺得是宣傳做得不好
一些人拍了一段時間之後,憑著熱心就想跳出來教
這才是比較令人擔心的
: 最後教的都是比較應用在新聞跟商業設計的攝影,
: 雖然新聞的報導攝影其實是很重要的攝影,
: 看看國外的普立茲獎的照片就知道了,
: 只不過國內的新聞業者已經是社會亂源的代名詞了,
: 想要有什麼有價值的好照片真的很難;
: 產值?我學的是產量x單價=產值,攝影這該怎麼算真的很難;
: 國際認可的大師喔,目前應該只有柯錫杰吧......
: 而且他也是在日本學攝影,在美國發展事業的,(然後跑去歐洲跟大陸創作XD)
: 再說如果沒有國際認可,也很難灌上大師一詞吧;
呵....這人雖說歷練頗深
但我個人覺得他作品最好的時段卻不是去國外深造謀生的時候
而且回來台灣之後,對於推廣攝影並不熱衷
也許bang有內幕可以爆吧....
台灣要產大師,其實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環境差到沒辦法專心創作,所以爆發力最強的那段日子都要謀生....
最近在韓國獲得國際獎的沈昭良,慢慢有這個架式了
幾個台灣特有的報導(南方澳,921中寮紀事,鋼管女郎....)都在他手上送上國際發光
還有先前的張乾琦,台灣第一人入選馬格蘭集團
把龍發堂(鍊)送進國際展
李小鏡的人面獸,陳界仁的南京大屠殺
都曾被近代攝影史討論過
這幾人是我認為已進入國際級的攝影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22.0.192
推
08/09 01:27, , 1F
08/09 01:27, 1F
推
08/09 02:14, , 2F
08/09 02:14, 2F
→
08/09 10:54, , 3F
08/09 10:54, 3F
推
08/14 03:09, , 4F
08/14 03:09, 4F
→
08/14 03:11, , 5F
08/14 03:11, 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