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風景] @花東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午夜遊園地)時間19年前 (2006/04/26 14:3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lpy (lpy)》之銘言: : : : 既然來了,就是要找人批評。下手重我才會清醒。非常感謝您的指教。 : 您說到一個重點,我常常目的就只是敘事,您說插圖性質是非常洽當的比喻。 : 我常常在想的就是為什麼我的相片拍出來,曝光顏色問題不大,不過就是”沒意思”。 : 我想沒有進一步的隱喻意義是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 我慣於直接以相簿形式,以文字去說明圖片,卻忘記去追求圖片本身的敘事性。 : 不過我看不大懂”以"影像"來敘事,不要以"物件影像的意義"來敘事。”這段話 : 不知有何異同? 關於“物件影像的意義“與“影像“之間的差異,這件事其實一時之間很難 說清楚的...我舉個例子好了,我們看到coke的時候,他所代表的意義,可能 遠比coke本身要來的多層次。原因在於我們對於這個產品的隱喻已經內化到 一個無所不在的層次。假設我們看到玻璃的曲線瓶,第一個連想到的是什麼? coke? 同樣一個東西,如果我們從一個從來就沒有看過也沒有類似物件的地方 來看的話,他的“理所當然“就不一定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囉。我們在拍照時 常常因為本身對於形狀的處理以及色調的控制或是說氛圍的塑造能力不足, 於是,便採用物件在特定文化認知下所產生的特定意義,來幫你的影像加分。 這樣做不是說不好,而是,在沒有能力控制物件的意義的情況下,常常是物件 的影像本身的隱喻或是不經意的文化偶遇下的巧合,造就了影像的新意。而這 一些東西跟攝影者本身的原始意圖又常常不搭嘎...所以就造成了,攝影者必須 要花很多時間,或是依賴一些文字來闡述自己的想法。 然而,攝影畢竟是一種“視覺藝術“。老是依附著文字的意義,更顯現出對影像 的無能為力。曾經給學生一個試驗,只用三角形,圓形,以及方形為元素,畫出 一種情緒。(但是不准畫人臉 >"< ) 氛圍的形成不一定要依賴有意義的現成物, 需要的只是多一點點的耐性與想像力... : 構圖的單一性也是我正遇到的問題,我只是在模仿學習複製別人的方式, : 找不到自己的原創性,自己的個性,不知道關於這點您有什麼建議? : 我只是個業餘愛好者,但我卻看著大師的背影而稱羨不已,不奢求企及, : 但卻希望自己真的在創作,在思考,複製模仿讓我覺得難過,但我卻眈於速成。 : 想要創造出有意義的東西,但卻只不過弄出了自己都不知所謂的影像。 不好意思,這一部份,下回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91.39

04/27 01:54, , 1F
非常感謝,期待續集中!
04/27 01:54, 1F

04/29 00:38, , 2F
推這篇~~好文一枚~~
04/29 00:38, 2F
文章代碼(AID): #14JnIFp3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5
10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6 篇):
5
10
2
2
4
4
3
3
1
1
19年前, 04/23
文章代碼(AID): #14JnIFp3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