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活動] 找讀書的同伴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KEEP WALKING)時間19年前 (2006/02/23 09: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4 (看更多)
我想再回頭討論一下: 我希望的作法是扣除前幾次比較開放的討論之後,以攝影史的時間脈絡; 以時間為經,人物為緯,來統整的去了解整個攝影史觀。 可能某一單元,比如兩次大戰期間,相當出名的戰地記者;這時就可以用 "戰地記者"來做 keyword search;舉出幾位有名的大師,然後一次討論 以一位,或兩三位,來討論他們的作品。 這之間大家要先回去做的功課就是: 何謂戰地記者? 以及戰地記者的作品 的意義;這個部份大家可以前一次先預告下次的問題,然後大家回去一人 準備一塊,下次每個人對自己準備的問題作精簡扼要的統整之後,然後由 當次主持人開始今天的"攝影師討論"。 又比如"新聞攝影"。新聞攝影是一個晚近的名詞。一樣大家可以分頭去找 比如何謂新聞攝影? 最早的名詞出現於何時? 新聞攝影和報導攝影、紀實 攝影又有何不同;下次大家就可以來先簡短的討論這些問題,然後再由當次 主持人開始介紹某一新聞攝影具代表性的攝影師。 基本上是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先抓住一個脈絡之後再深入進去看每個攝影 師的作品,這樣比較能夠清楚的知道這個攝影師到底偉大在何。 不然的話,就會出現一種狀況: 比如前面提到的 HCB;版上有人研究過他; 而以現今新聞攝影,報導攝影,或是商業攝影的不管技術、取景取材, 或是人物捕捉,早就超過當初 HCB 所能掌握的了;也就是說,現在其實 很多世界級的新聞攝影師的作品,早就超越當初 HCB 所能呈現出來的 東西了。但是,大家依舊公認他是大師。WHY?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人像他 這樣做過;以前從來沒有人丟一張作品出來,然後說 "要怎麼解讀是 你家的事",這樣開放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作品。 (我如果說錯還請指正) 但是,如果不了解前因後果,又怎麼去體會 HCB 的偉大? 就如同如果 不知道 Ansel Adams 如何去實驗,去精細的掌控從拍照到洗出照片來 的每一個環節,又怎能體會 Ansel Adams 是如何去把 Zone System 發揮到極致? 甚至如果不告訴你那是 Ansel Adams 的作品,可能得到的 評語會是 "不過就是一張風景照片"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希望能夠先交代攝影史。尤其是現代藝術,不知道 前因後果要去很單純的只看某幾張照片,那是根本看不出東西來的~ 而且,也透過這樣的介紹,能夠廣博的認知所有的攝影師心中的那塊 田地之後,改天當你在觀景窗裡看到類似的情境之時,是不是會心有 所感,甚至更近一步加點"自己的"東西進去~ 有段佚事是這樣寫的: 某天在法國某攝影學校 (我忘了);當台上老師 問底下同學,對於自己的攝影有什麼樣的看法? 有位同學很快的舉手: "老師,我認為 HCB 的 "決定性的瞬間" 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然後 老師就回了他:" 我們已經出了一個 HCB,不需要第二個 HCB.." 這就是我想講的。如果只專注於某一攝影師,也許很棒 (如果你是專門 研究他的學者就另當別論) ,但是永遠無法超越他。不見得在技術層面 超越,而是在眼界,在觀感上的超越。如果我們當今要看的照片,還僅 侷限於四、五十年前某一段時間的作品,那這四、五十年來攝影史的 累積對我們而言不就完全是個 "空" 麼? 我認為,這個觀感,這個眼界,這個累積,會比單獨潛心於某一攝影師, 即便他是古往今來第一人,還要來的有趣,也還要來的廣博。 -- 折衷方案: 可以從攝影美學七問開始~ ^^ 淺見,歡迎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08.111 ※ 編輯: echo 來自: 163.25.108.111 (02/23 10:14)
文章代碼(AID): #13_GxZCC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_GxZCC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