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活動] 找讀書的同伴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KEEP WALKING)時間19年前 (2006/02/22 09: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4 (看更多)
※ 引述《evilmask (奕之華)》之銘言: : 其實我們不是學院派,你所舉的前半部的閱讀是有問題的。 : 今天如果要知道脈絡,或是應付考試,甚至做研究 : 去看後來整理完成的資料,是很好的,可以歸納一個概念。 : 但現在就是要丟掉後人對前人的評價,以及所謂的蓋棺論定。 : 舉例來說,我們要的,不應該是知道唐詩宋詞這種概念 : 什麼溫庭筠的詞溫柔婉約之類的(拍寫,太久沒念這種東西,早就忘了)。 : 應該是想辦法先看溫庭筠的作品,等有一定程度了解後,再看其他人的批判 : 才會是比較好的方法。 : 所以你前面所舉的一些書,也許有辦法幫助我們快速理解世界攝影的世界。 : 不過,個人更希望能夠真正接觸到幾個重要的攝影家,再配以當時的實際環境情形 : 由自己的眼光來認識這樣攝影家的世界。 : 所以中段提的,找個幾張著名的照片,這樣的方法基本上個人不太建議 : 雖然能知這個攝影家的梗概,但那是快速的方法,並不是真的是好方法 : 我想,精華固然要看,但至少一本攝影家的作品要看完,是最基本的。 : 看幾張的價值,僅在於你只是知道別人所整理過的, : 但那對於自己而言,並沒有更高的價值。 : 所以,如果能夠就時間與空間,拉出來幾個人物,一次最多看一個人物 : 我想,過一段時間後,其實本身就會累積一定的能力。 我覺得可能會有點問題... 一個攝影家終其一生,作品何止千百張;要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看完 他"作品集"是有相當難度的。比如 Paul Strand; W. Eugene Smith,這些 大師,一次的時間恐怕只能看他某一時期的作品選幾張。 選幾張代表性的作品,當然是要慢慢看,細細分析品賞。畢竟我們不是原 作者,他在想什麼我們不可能知道;真要一張一張看去找脈絡,除非有人 想替他的歷史評價翻案,或是專門研究這位作家的作品的學者,不然其實 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畢竟攝影史是要看整個視野,並不僅限於單一攝影 家。 我目前的想法 (如果是攝影史) 是希望一次能介紹兩到三位某一時期代表; 抓住綱要之後,有興趣的人再自己去深入;這樣會比較有效率,而且知道 整個大歷史的來龍去脈之後再深入去看他的作品,應該更能夠看出前因後果。 我想畢竟我們的定位是在討論攝影,不是在研究攝影師。 : 說得也是,如果是說找到好的作品,算是相當不錯的彈性。 : 不過還是建議要有自己作品的時間,就算是兩個月的時間也好XDDDD。 : : 指定主題這是非常好的意見;至於是不是自己拍的,竊以為可以在斟酌。 : 如果太久都沒有自己拍的,會不會最後就生疏了XD。 我自己是把讀書會界定在"看","討論";而能不能做畢竟看個人造化。 我們不可能跟科班的比,他們累積作品的速度比我們快上十倍百倍,有 一些基礎的技術是我們遠遠不及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拍;只是 我覺得"懂得如何觀賞"會比"懂得如何拍"容易上手;而真能在讀書會中 有所得的話,那個所得 (如何觀賞) 會比在學院裡的所得 (如何拍攝) 更容易傳播出去,而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當大家都懂得如何觀賞的時候, 也才能去珍惜真正的好作品。 這只是個人的想法啦~ 當然也還可以再商榷。只是我覺得我們不是攝影 訓練班;要學技術的話不如花點錢去視丘。我希望能在讀書會裡培養 鑑賞照片的能力。 : 嗯,也是,不過個人的角度是要拉長期,就長期的考量下,下午或晚上其實不容易持久 : 不過,想到晚上應該是比較容易參與的,ORZ真難想XD。 : : 我是預計大概有三、四次的討論都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下手,而且採取比較 : : 開放式的討論;比如"自拍照"、"你成長過程中的相片"、"拍美眉看高下"等 : 這…Orz : 問題容易是OK啦,不過感覺上這樣的主題在板上也能討論,再加一點元素吧 : 既然是讀書會,我想,有個比較具體的輔佐主題會好一些,小沒關係 : 今天假設有相關的書可以輔佐倒也不錯,至少不會到空談的地步。 : 而且這樣的討論題目,我想可能在聊一聊後,應該要有自己拍的照片。 : 不然的話,談完自拍照,但卻沒照片,許多東西對自己而已,可能就沒辦法落實。 這個版主不用擔心。我會想這些主題都是知道有一些照片可用的 ^^ : : 較容易討論的問題;等成員大概穩定之後開始談攝影史;會花多久不知道, : : 但是希望是十次以內;談完攝影史,再來談比較深入的東西。 : : 先這樣吧~ 希望能成行啦~ ^^ 感謝各位賜教 : XD那就準備來切第一次的主題與時間吧XDD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08.111 ※ 編輯: echo 來自: 163.25.108.111 (02/22 09:43)
文章代碼(AID): #13-y4lYR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y4lYR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