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對於APE、flac vs MP3的一點看法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司馬雲)時間17年前 (2007/09/26 13: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不過mp3在壓縮的時候,的確還是有砍掉一些頻段 不然用近似的方式去逼進,也很難達到1/12的壓縮率 最常見的還是遮蔽效應 同一個時間下,如果有某個頻率的聲音比較大 我們會聽不到其附近頻率的聲音 但通常都是頻率比較低的去遮蔽頻率比較高的聲音 所以才會說是砍掉一些高頻的聲音。 CD在錄進去的時候,已經經過LPF了 所以頻率上限就是20kHz 說實在,要砍高頻也沒什麼效果 而且大部分的資料還是集中在中低頻的地方 如果真的要砍,應該還是要所謂遮蔽效應的原理來過濾資料才對。 ※ 引述《argentala (真實ㄟ追求)》之銘言: : 講到MP3我就不得不跳出來說一下了 : mp3壓縮的原理跟砍不砍高頻其實沒什麼關係 : mp3的壓縮方式為 : 先把一小段音樂大致分為 高.中.低 三個頻帶 : 在針對各個頻帶去做快速富利葉轉換 這點跳過不管 : 繼續去做壓縮儲存... : 大致上可以想成 把一段音樂的波型 轉換成逼近正確的數學公式 : 而公式的參數 經過壓縮之後 就是我們紀錄在硬碟裡的mp3檔案的內容 : 最後decoder或說 pleyer或播放程式則是去用那些解開的參數用公式計算回波型 : 播放出來 : 而我們常說的流量 就是 檔案大小/播放時間 這麼單純的東西而已 : 它代表的是我們用到了多精細.多高次冪的公式去逼近他 : 公式越精細.次方越高 參數值當然也越多...於是檔案更大 : 計算出來的波型也越接近原來音樂的波型 : 好了 那為什麼說壓縮跟砍高頻沒什麼關係呢 : 因為 : 低頻 頻率低 變化慢 波型單純 只要用到低次冪就能很逼近原來的波型 : 中頻 頻率 波型變化快 : 也是人耳最敏感 也是樂音最主要的頻段 所以需要用到很高次冪 很逼近才行 : 換句話說就是絕大多數的流量都用到這邊來 : 高頻 頻率高 變化超快又複雜 : 有點概念的就知道 數線一個轉折就要用掉一個次冪 高頻有多少轉折 : 如果公式要做到很逼近 會耗掉非常多的流量 : 因為高頻會耗掉非常多的能量 且 人耳其實又對這個頻段不敏感 : 所以為了保持住音樂的品質 也就是中頻的流量 : 採取對於高頻去做一定範圍的捨棄 的做法 : 捨去高頻 是為了保住中頻 : 所以當流量漸漸大時 高頻也會保留越多 因為相對的品質可以兼顧高頻 : 而無損壓縮則是保住全部 : 所以可以想像的 320kbps 的mp3若再設定 16000hz 的低通過率 : 摒砍掉16000hz以上 : 其中頻的品質一定比320kbps 全頻段保留的要好 : mp3受限於編碼規範 不得超過320kbps : 喔喔要上班了 下班回家再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3.105
文章代碼(AID): #16-VDJkt (Headpho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VDJkt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