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洪肇奎博士的建言

看板Programming作者時間18年前 (2007/05/12 13: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8 (看更多)
> ==>發信人: horngsh.bbs@ptt.cc (要公理要正義), 信區: programming > 文章連結: >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3258 > 文中大意是關於軟體產業... > 洪肇奎:發展軟體是所有產業升級關鍵 ... > 諸多建言,訪談的內容整理如下: > 臺灣軟體困境妨礙產業升級 > 臺灣主要有3個問題,第一是,軟體的特性和臺灣的文化相衝突,因為臺灣人喜歡炒短 > 線,但是軟體要一步一步。第二個問題是rework太多。美國一個500萬元的專案,臺灣 > 只要300萬就能做完,但實際卻須重作修改三次,成本其實是900萬元。如果計算整個生 > 命周期的成本,臺灣比美國高很多。以年產值計算,以色列工程師每年約900萬元,我 > 看臺灣南部工程師僅100萬元而已。我們的工程師很認真,工時長但生產力低,原因正 > 是rework太多。第三個問題是reuse太少,沒有知識管理與累積,太多重複工作,而沒 > 有整合。另外的問題像是臺灣缺乏制度化。制度化應該是不管如何都要按照制度執行, > 臺灣則是在壓力之下就會妥協。 這三點都可歸結於同一種現象: 1.短線. 2.rework 多. 3.reuse 少. 就像沒有機械自動化的農夫, 歲勞而終身苦. 但不能制式化的根源是沒辦法賺到足夠的錢, 也沒足夠的創投資金進行支援. > 軟體工程素養不足降低生產力 > 目前臺灣學術圈和產業界各有不同的問題。學界的教育,不論建築、土木、商學院、法 > 學院等,每一個領域都需要軟體工程。但是軟體工程非必修課,非必修課的影響是學生 > 對軟體沒有概念,以為軟體就是寫程式,但寫程式只佔系統導入的15~20%,其他像需 > 求文件或測試文件撰寫等,我們的學生都不會。結果是臺灣工程師工時最長,卻效率很 業界賺不到錢, 這些涉及品管的項目就被"偷工減料", 變成 "免了". 用不上, 自然沒人學, 當然是免教啦 ! > 低,生產力和美國太空總署噴射實驗室相比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學術界研究也和 > 產業界脫節,國科會跨領域計畫大多失敗,因為教授間缺乏合作,系統介面不清楚,一 > 個計畫分成10個次系統,等於10個計畫,勢必難以整合。加上政府包案缺乏監控,結案 > 沒有監控,品質好壞沒有追蹤。 台灣的整合計劃只有把總經費整得變少, 合作也不是要求把飯碗變得更大, 那這種 整合當然就是單項減價, 再把數量灌水, 是把一個計劃拆三份, 各要 1/2 的經費, 這種做事法怎能有生產力 ? > 軟體議約規範不足降低品質 > 產業界的問題則是,甲方(案主)需求不明確,經常修改,開發時程不合理,乙方(開 > 發者)怎麼能做好。例如有些甲方用好幾個月規畫需求,卻要求乙方3週內完成提案,這 > 樣乙方怎麼來得及。臺灣廠商員工異動頻繁,來來去去,也不好。大廠商承包後自留三 > 成,再以低價轉包給下包商,品質怎麼會好。在美國產業界,大廠拿到合約後,供應商 > 的關係利潤都要交代清楚,這些機制在臺灣都沒有建立起來。 混不下去只好偷工減料. > 臺灣目前軟體發展為什麼不成功?從招標制度就有問題。制度上規定軟體招標屬於勞務, > 和廁所清潔工作的招標方式一樣。廁所設施不會變化,但軟體要維護修改,採相同規範不 > 合理。招標制度有問題,軟體要如何發展?大陸將軟體發展當作國家戰略來培養大陸公司 > 的程度,臺灣廠商的程度比越南還不如,日本企業會外包給大陸或越南公司,但沒有給臺 > 灣廠商,臺灣對此缺乏危機感。 台灣一向不認為台灣的軟體能力不如人, 問問資策會一定可證此言. > 日本Hitachi從1970起,花30年努力才於2002年拿到CMMI Level 5認證,而美國NASA也從 > 1981年就開始投入軟體開發。美國日本都花了20~30年改善軟體,臺灣的軟體品質計畫卻 > 四五年就要有成果,明年就要結束補助,而且評選制度也不周全。臺灣政府高層官員不懂 > 軟體特徵,我建議政府官員包括工業局局長、國科會主委、工程委員會主委副主委,應該 > 要去上軟體工程和系統工程的課。 聰明如台灣人, 那要那麼久 ? 做的, 給錢的, 都不認為要這麼長 ! 這才是問題 ! > 制度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 若臺灣軟體公司要國際化,制度化很重要,可讓人對這家公司有信心。但這還不夠,打進 > 國際市場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第一,至少達到CMMI Level 3的水準,包括工程和管理的提 > 升。第二要有專業分工能力。臺灣目前都是統包,沒有專業分工,無法保護自己的智慧產 > 權,優勢容易被追上。 > CMMI是制度化的一環,導入要落實,不能跳級認證。Level 2是基本文化的改變,會蒐集 > 很多Best Practice的資料,提供Level 3標準化所需,如果前面跳過,這些資料怎麼來。 > Level 4是穩定性,例如品質穩定,流程穩定,透過量化的管理,讓特殊事件可預測。以 > 臺鐵為例,臺北到臺南四小時,鐵軌完整,平交道無事故等,才能讓行車時間可預測,這 > 是穩定。穩定後再做改善,就是Level 5,流程改善或技術革新。像高鐵就是臺鐵的技術 > 革新,但要有Level 4的基礎才能改進。如果要花一百分力量,做到Level 4花80%,最重 > 要是Level 4。為什麼神通會這樣,因為它直接跳Level 3,神通連Level 2制度化的精神 > 都沒達到。這是不能跳的。 > 目前政府投資85%在新竹以北,南北差距不平衡。南部公司雖然品質不差,但行銷能力不 > 足,接案決策都在北部,南部交通往返成本高,訊息掌握速度較慢。南臺灣軟體聯盟就是 > 我作義工整合起來,希望培養一批人。南部人力的問題和北部不同,南部人力素質程度比 > 較低,臺清交畢業學生多半留在新竹以北,留在南部比較少。訓練南部公司比較困難,因 > 為多數人領會力較低,要講好幾遍,但是南部人優點是執行比較徹底,這對軟體工程很重 > 要。政府應將與南部有關的計畫,提供南部廠商優先權,或者北部廠商需與南部廠商合作 賺不到錢, 就找花納稅人錢的官員來墊 ! 最後一定是減價驗收, 部份交貨過關, 結論就又變回 做公關, 找官員捏, 買通擊穿 最實際 ! 千年老招, 還是不出 "官倒" 掌心 ! 還不如破碗全摔了 ! 破釜沉舟, 發根打狗棒各奔前程, 不要再做夢啦 ! > 才能拿到合約,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南部的廠商帶起來,可與北部軟體廠商作產業的專業分 > 工與合作。整理⊙王宏仁 > 洪肇奎對臺灣軟體開發的建言 -- ◎ Origin: 中央松濤站□bbs.csie.ncu.edu.tw From: 140.115.5.55
文章代碼(AID): #16HKeG00 (Programm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HKeG00 (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