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洪肇奎博士的建言

看板Programming作者 (ggg)時間18年前 (2007/05/19 13:37),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28 (看更多)
文章連結: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3258 文中大意是關於軟體產業... 洪肇奎:發展軟體是所有產業升級關鍵 =============================================================== 這個建議, 關鍵的地方就是: **** 對具 CMMI 認證的廠商加分. 其實應該是 大型軟體具有獨佔與排他性, 不應該只依靠 "引進", 所以要排除那 些只會做中介, 不是真正開發軟體的 "代理商" , 排除那些實為代理 外國軟體, 只會賣外國軟體的 "冒充開發軟體業者" 的代理商或外商. 這些都是吃足了 鴉片 的關鍵 ! ================================================================ 洪肇奎對臺灣軟體開發的建言 對政府或甲方(案主)的建議 1、對具CMMI 認證的廠商加分。 2、執行Class B assessment,在招標完成前,需有稽核承包商能力的機制。 3、建立生命周期成本的觀念。 對乙方(承包商)的建議 1、老闆需改變觀念,重視品質的重要性,而不是拉關係,要相信甲方也在進步。 2、要練兵。透過CMMI Level 2讓員工觀念改變,落實最重要,證書只是副產品。 3、業務人員要參與需求管理的流程。臺灣產業通病是業務部門和工程部門的矛盾,工程 和業務合作,估算才會正確,需求管控才能做好。 4、需強化產品測試。臺灣弱點是測試,大概是全世界最差。因為炒短線,測試等於沒有 執行,不能有壓力就通過測試。 5、提高重複使用率,避免重作。 對政府執行CMMI ACQ的建議步驟 1、人員訓練。讓政府官員瞭解ACQ流程。 2、執行落差分析。瞭解政府現有流程和CMMI規範的差距,同時 進行里程碑第一階段審 查。 3、依CMMI ACQ和落差分析結果,制訂政府採購標準流程,也進行里程碑第二階段審查。 4、選擇數個政府計畫,作為先導計畫。記錄各項優缺點,執行Class C assessment,檢 討後更新採購標準流程。 5、規範政府單位的計畫全部遵循此流程,收集執行資訊後再改進。必要時進行Class B 或Class A assessment。 文/王宏仁 (記者) 2007-05-09 參與美國太空總署軟體開發27年,也輔導多家臺灣軟體廠商通過CMMI評鑑的洪肇奎博 士,他認為臺灣應效法美日,發展軟體,提高產業競爭力。 華人首位CMMI認證講師及SEI正式評鑑員洪肇奎博士認為臺灣軟體產業要國際化,至少 須達CMMI Level 3水準,並且具有專業分工能力。 在臺灣軟體品質評鑑的領域中,成 功大學客座教授洪肇奎博士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在美國太空總署噴射實驗室服務27年,也是華人首位CMMI認證講師及SEI正式評鑑 員。回來臺灣後,他投入推動南臺灣軟體品質的工作,輔導多家南臺灣的軟體公司通 過CMMI評鑑,甚至帶隊至國際參訪,以提升臺灣軟體開發的知名度。 洪肇奎不僅大力扶植南臺灣的軟體公司,他更是少數願意對政府的軟體政策針砭建言 的人。日前iThome採訪洪肇奎,他針對臺灣軟體未來的發展,就產業面及政策面提出 諸多建言,訪談的內容整理如下: 臺灣軟體困境妨礙產業升級 臺灣主要有3個問題,第一是,軟體的特性和臺灣的文化相衝突,因為臺灣人喜歡炒短 線,但是軟體要一步一步。第二個問題是rework太多。美國一個500萬元的專案,臺灣 只要300萬就能做完,但實際卻須重作修改三次,成本其實是900萬元。如果計算整個生 命周期的成本,臺灣比美國高很多。以年產值計算,以色列工程師每年約900萬元,我 看臺灣南部工程師僅100萬元而已。我們的工程師很認真,工時長但生產力低,原因正 是rework太多。第三個問題是reuse太少,沒有知識管理與累積,太多重複工作,而沒 有整合。另外的問題像是臺灣缺乏制度化。制度化應該是不管如何都要按照制度執行, 臺灣則是在壓力之下就會妥協。 軟體工程素養不足降低生產力 目前臺灣學術圈和產業界各有不同的問題。學界的教育,不論建築、土木、商學院、法 學院等,每一個領域都需要軟體工程。但是軟體工程非必修課,非必修課的影響是學生 對軟體沒有概念,以為軟體就是寫程式,但寫程式只佔系統導入的15~20%,其他像需 求文件或測試文件撰寫等,我們的學生都不會。結果是臺灣工程師工時最長,卻效率很 低,生產力和美國太空總署噴射實驗室相比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學術界研究也和 產業界脫節,國科會跨領域計畫大多失敗,因為教授間缺乏合作,系統介面不清楚,一 個計畫分成10個次系統,等於10個計畫,勢必難以整合。加上政府包案缺乏監控,結案 沒有監控,品質好壞沒有追蹤。 軟體議約規範不足降低品質 產業界的問題則是,甲方(案主)需求不明確,經常修改,開發時程不合理,乙方(開 發者)怎麼能做好。例如有些甲方用好幾個月規畫需求,卻要求乙方3週內完成提案,這 樣乙方怎麼來得及。臺灣廠商員工異動頻繁,來來去去,也不好。大廠商承包後自留三 成,再以低價轉包給下包商,品質怎麼會好。在美國產業界,大廠拿到合約後,供應商 的關係利潤都要交代清楚,這些機制在臺灣都沒有建立起來。 臺灣目前軟體發展為什麼不成功?從招標制度就有問題。制度上規定軟體招標屬於勞務, 和廁所清潔工作的招標方式一樣。廁所設施不會變化,但軟體要維護修改,採相同規範不 合理。招標制度有問題,軟體要如何發展?大陸將軟體發展當作國家戰略來培養大陸公司 的程度,臺灣廠商的程度比越南還不如,日本企業會外包給大陸或越南公司,但沒有給臺 灣廠商,臺灣對此缺乏危機感。 日本Hitachi從1970起,花30年努力才於2002年拿到CMMI Level 5認證,而美國NASA也從 1981年就開始投入軟體開發。美國日本都花了20~30年改善軟體,臺灣的軟體品質計畫卻 四五年就要有成果,明年就要結束補助,而且評選制度也不周全。臺灣政府高層官員不懂 軟體特徵,我建議政府官員包括工業局局長、國科會主委、工程委員會主委副主委,應該 要去上軟體工程和系統工程的課。 制度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若臺灣軟體公司要國際化,制度化很重要,可讓人對這家公司有信心。但這還不夠,打進 國際市場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第一,至少達到CMMI Level 3的水準,包括工程和管理的提 升。第二要有專業分工能力。臺灣目前都是統包,沒有專業分工,無法保護自己的智慧產 權,優勢容易被追上。 CMMI是制度化的一環,導入要落實,不能跳級認證。Level 2是基本文化的改變,會蒐集 很多Best Practice的資料,提供Level 3標準化所需,如果前面跳過,這些資料怎麼來。 Level 4是穩定性,例如品質穩定,流程穩定,透過量化的管理,讓特殊事件可預測。以 臺鐵為例,臺北到臺南四小時,鐵軌完整,平交道無事故等,才能讓行車時間可預測,這 是穩定。穩定後再做改善,就是Level 5,流程改善或技術革新。像高鐵就是臺鐵的技術 革新,但要有Level 4的基礎才能改進。如果要花一百分力量,做到Level 4花80%,最重 要是Level 4。為什麼神通會這樣,因為它直接跳Level 3,神通連Level 2制度化的精神 都沒達到。這是不能跳的。 目前政府投資85%在新竹以北,南北差距不平衡。南部公司雖然品質不差,但行銷能力不 足,接案決策都在北部,南部交通往返成本高,訊息掌握速度較慢。南臺灣軟體聯盟就是 我作義工整合起來,希望培養一批人。南部人力的問題和北部不同,南部人力素質程度比 較低,臺清交畢業學生多半留在新竹以北,留在南部比較少。訓練南部公司比較困難,因 為多數人領會力較低,要講好幾遍,但是南部人優點是執行比較徹底,這對軟體工程很重 要。政府應將與南部有關的計畫,提供南部廠商優先權,或者北部廠商需與南部廠商合作 才能拿到合約,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南部的廠商帶起來,可與北部軟體廠商作產業的專業分 工與合作。 整理⊙王宏仁 洪肇奎對臺灣軟體開發的建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6.234

05/19 16:21, , 1F
有貢獻
05/19 16:21, 1F

05/19 16:21, , 2F
不過說實在的..進CMMI的好處感覺是拿到大廠
05/19 16:21, 2F

05/19 16:21, , 3F
的訂單,感覺其它效益不明顯
05/19 16:21, 3F

05/19 21:14, , 4F
對做軟體代工的公司較有用
05/19 21:14, 4F
文章代碼(AID): #16JeqICz (Programming)
文章代碼(AID): #16JeqICz (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