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創作] 再見飛碟屋
※ 引述《apar (沒有堅持的下場)》之銘言:
: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apar50&book=20 pw:8520
: 飛碟屋可能要掰掰了 想表現出 飛碟屋自己的無奈跟喜愛飛碟屋的人的不捨
: 做一個最後的緬懷 請批吧 謝謝
我先講我看到的部份好了..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2.. 這張的影像語言很奇妙
我看到的感覺完全不會認為是飛碟屋的無奈
反而感覺比較像是處在另一個廢墟裡(過去)看著光明的飛碟屋"未來"
這個人物的剪影處理得不是很好 因為人物本身的動作不太明顯
輪廓還跟廢墟的結構有所混雜了 構圖上應該可以多加琢磨
#1.#5當中的人物雖然低頭加上沒有拍到五官...帶了點失落的情感
可是一樣有構圖上的問題 動作不明顯..無法從背景跳出來等等
#5最左邊的破洞似乎有些多餘 使得畫面太過雜亂 破壞了律動感 濾掉可能較好
反過來看其他張..#2.#3.#4都有一樣的問題
就是人物的出現顯得多餘
主要是因為這些人物的服裝(腳踏車裝也太搶了吧 XD)..動作(#4彷彿等著拍照)等等...
都難以融入影像本身的抑鬱情緒
感覺很像你在拍景物時有觀光客走進來一樣
#1的光影氛圍不錯 原本有機會顯得相當強烈 但整張照片沒有明顯的破題
觀者所有的焦點都會落在人物身上
偏偏人物的動作不夠有張力 致使整張照片的凝聚力潰散掉
#4原本也有可能利用空盪破敗的空間與渺小的人物合奏出偌大的寂寥
可惜構圖上還有改善空間
先想像把人拿掉 應該可以發現背景的情況是左上的結構複雜 右下的結構單純
並且右下的暗部區塊比例太大顯得異常沉重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將人物安排在右下的暗部區塊中
一方面人物比較容易從這麼複雜的空間中跳出來
另一方面 人物的白色衣服能夠產生將右下的大面積暗部區塊挖空的作用
改善右下大面積區塊"太乾"的問題 同時加強畫面平衡
人物的表現 就要靠你再想想了
希望有幫到你 參考看看~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8.82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