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知識與感覺之間
個人blog上的舊文章, 最近比較少在這裡出聲. 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被標籤化囉.
所以, 文章, 各位看看就好. 不必太在意, 現在的世界流行以強制的意志"說服"
他人, 而這是目前所有人心中唯一的真理.
你會拍照嗎? 你會攝影嗎? 你要買相機嗎? 還是, 你有空願意聽聽別人的意志是
什麼東西...
=======================================================================
時間回到西元 Aug. 1999 烏菲茲美術館的一個平常的下午. 門口依舊長長的人龍,
準備一窺教科書上的真相.
旁邊, 有另外一個入口, 我跟著前面的朋友, 拿著 Monthly Pass, 夾著素描本跟
一台 Olypus mju + Tri-X 波提切利, 多那太羅, 米開朗基羅... 都是筆下臨摹
的對象...
遊客們熙來攘往, 多數人停留在諸如 "維納斯的誕生" 之類的明星藝術品面前跟解說
員一起噴口水, 所以囉這類的畫作或是雕像之前多數都裝了 "壓克力" 以阻悠悠眾人
之口沫橫飛ing~~~ 長長的廊道, 除了遊客,就是一落落的藝術學院的學生靜靜的倚著
牆, 面對著最喜歡作品, 用一天五到十幅速寫的速度, 捕捉畫作的每一個細節, 每一
道肌理... 一點一點的用眼睛啃食大師的作品.
感性這種東西是很難用 "教授" 來傳遞的. 一直很喜歡我的老師說的一個概念, 他不
稱自己為 "教授" 之類的稱號, 他說自己是 Instructor, 一個引導者. 他認為藝術
這種東西, 老師們能做的大多都只是引導學生往他們各自擅長的路上去發展. 如果老師
不斷的傳遞相同的 "知識" 的話, 那可能就會常常發生"某某風格"的產生. 被定型化,
被標籤化, 被匠化的可能性就不可避免了.
而, 台灣最大的問題也就在這裡! 各大專院校不斷的迎合著主政者的政策來增設新的
科系, 而主政者又不斷的以當下最興盛的產業為主要的政策制定依據. 3C產業興盛,
就每天嚷著數位科技, 數位藝術, 數位內容,創意產業結合時代潮流, 數位媒體藝術
結合創意產業...到頭來, 我們的內容就是產業本身, 我們的藝術就是數位科技本身.
我們的創意就是代工產業本身~~~~~~
"知識是可以隨時下載的" 而知識的可替代性也隨著 3C 產品週期一樣,越來越短...
當初在國外學習的時候一直以為自己的技術很糟糕, 會跟不上... 後來卻發現, 台灣
的學生, 技術都超級一流的. 只是加上創意+執行+展示....之後, 變得一點都不入流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創意就是使用科技, 實踐知識. 人家的創意是海闊天空, 五感並重.
而 藝術 不就是要這樣嗎?
===========================================================================
ps1.先請不要提出五感的論述已經過時的說法, 在所有人都還邯鄲學步的情形之下
要講述自在無束的風格. 似乎有點錯亂~~~
ps2.我一直很仰慕能夠搖黑卡搖的很漂亮的人, 他們的直覺跟巧手真的是超強的阿!
只不過, 為了加長曝光時間還要買一堆ND濾鏡, 這樣所花的錢, 不是會比直接買
漸層濾鏡的錢還要貴嗎? 這樣的話, 搖黑卡的意義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100.179
※ 編輯: bang504 來自: 218.172.100.179 (09/10 15:09)
推
09/11 00:08, , 1F
09/11 00:08, 1F
→
09/11 00:09, , 2F
09/11 00:09, 2F
→
09/11 00:09, , 3F
09/11 00:09, 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
1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