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很不習慣.....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人微言輕)時間19年前 (2005/11/15 01:49),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zipkao (少校)》之銘言: : 當攝影這門興趣因為科技的推廣以及入門成本的降低,普遍性是越來越高。而拍攝一幅令 : 人驚嘆的作品也成為了不少人的目標,只是造就一幅攝影作品的重要性有多高?按快門並 : 不麻煩,但一幅作品如果需要麻煩到別人配合,還該不該去製造這樣的作品?我開始感到 : 疑惑..... : 先前看了不少前輩對新埔柿餅的留影十分嚮往。真的有幸前往一探究竟卻意外的發現這裡 : 除了製造好吃的柿餅之外,也連帶加工製造好看的照片。攝影者的貪婪加上熱心相助的主 : 人,明明一天翻不了幾次的柿子,卻時時刻刻拍的到農婦為此繁忙的身影.... : 意外的遇見傳說中的柿餅婆,一個很熱心好客的...客家人嗎?對客家是真的不熟,但他 : 的熱心讓我溫暖,也有點不捨...扛著滿滿一盤柿子,來來回回的繞。就為了給當下不知 : 道多少台的相機取景,手酸了用腰頂著,臉上的招牌笑容從未消失過。而手上的相機,卻 : 帶給我重重的罪惡感。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如此叨擾的...而接連兩聲的快門,迴響了整整 : 一夜。 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本紀實攝影的書看看。 有志成為「紀實攝影工作者」的話,構圖、測光、按快門,只會是工作的一小部分; 工作的大部分內容會擺在與被攝者溝通、讓他們適應鏡頭, 以期能紀錄到「未經安排與造作的真實」。 畢竟,紀實攝影也好,紀錄片拍攝也罷,都是介入性很高的行為。 多數人不會在陌生人面前,擺出後台的真實; 而那些願意配合鏡頭,「演出真實」的人,居多是因為他們有需要; 他們需要這些影像報導所帶來的益處。 (同理可以思考新聞記者與受訪者的關係。在此不贅述。) 藉由販售這些親切自然的影像,可以讓他們形象良好、生意興隆, 並吸引更多人去消費這份親切自然。 (我絕對無意批評柿餅婆,這只是一種對立思考的可能性, 不一定能正確套用在柿餅婆身上。) 然而,問題是出在這些演員身上嗎? 我想絕大部分的問題,是出在支使演員的導演身上。 許多人以為,拍攝出「好畫面」是攝影的第一優先。 (當然好畫面的定義,可以寫一本專書討論) 但是,在紀實攝影來說,「真實」絕對是先決且必要的條件。 當影像思考邏輯,凌駕紀實倫理邏輯的時刻,就是紀實工作者變成導演的時候。 如果原PO的攝影初衷,是記錄真實的話, 那麼下次再有類似的場合,不妨先放下相機與被攝者聊天,建立感情吧。 拍攝一張自然的好照片所帶來的滿足,絕對可以超越拍攝一卡車經過佈置的好照片。 回應miaumiaumiau推文: 過去的攝影記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現在有下流攝影記者,過去同樣也有。 每個時代都有拗咖滴~~ -- 為什麼我每次發文,一開始都想認真寫,但是十分鐘過後就只想要草草結束: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88.218

11/15 02:50, , 1F
因為懷著滿腔熱血~~~寫到一半發現不知道怎麼收尾?XD
11/15 02:50, 1F

11/15 03:08, , 2F
那段導演演員來著的 就讓我想到『生命』這紀錄片
11/15 03:08, 2F

11/15 04:04, , 3F
推一樓
11/15 04:04, 3F

11/15 07:47, , 4F
推一樓,也推Bernstein XD
11/15 07:47, 4F

11/15 09:05, , 5F
全推 A_A
11/15 09:05, 5F

11/15 11:35, , 6F
紀錄的人到底是為了紀實還是為了感人呢?對我來說是後者
11/15 11:35, 6F

11/15 11:36, , 7F
也想去當記者,就因為覺得他們可以接觸的「題材」好廣阿...
11/15 11:36, 7F

11/15 13:48, , 8F
回樓上,去 media-chaos 板看看吧~....:P
11/15 13:48, 8F
文章代碼(AID): #13UCumxf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6
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4 篇):
7
8
0
5
6
9
文章代碼(AID): #13UCumxf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