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人文] 黑白北埔
※ 引述《michaelfong (水麥麥)》之銘言:
: 用底掃出來的數位檔,通常都有色差,
: 明暗的層次一定比不上原底片的,這是一定的,
: 掃出來後自己校正就好,
: 至於你說的沒有黑沒有白,只有灰來形容是缺點,
數位暗房有一堆東西要調校,而黑白與彩色的數位檔其重視的部份
又不盡相同。並不是"掃出來自己校正"這樣輕易的。
不懂Zone System是不可能在數位調教的過程做出好的結果。
這裡說得只有灰,可能說得不是很精確,這樣說好了;
他的影像的階調是被過度壓縮了,造成了影像看起來過於平坦。
: 就有點武斷,影響灰階層次的不只是底掃的因素,
: 其中色溫,還有個人決定照片明暗調的影響也蠻大的,
色溫?黑白的階調應該是更重要的吧?
個人決定明暗調的特色,也應該建立在基本的影像美感上吧!
: "只有灰是缺點"這句就要保留一下,
: 假如反差大的黑白照,只有黑跟白,沒有灰的話,你覺得又會是缺點嗎?
在這一系列的影像中,的確是很大的缺點啊!有啥問題咩?
暖調或是沈的調子我都常用啊,可是局部的反差還是要做出來,
才不至於使得影像變成過於平淡∕坦。
: 至於照片的表達方面,每個人表現都不一樣,
: 有人比較直接,有人比含蓄,
: 不一定要表達的那個感覺就一定要拍某些特定的畫面,
: 要表達商業化,就一定要拍有商業的東西,我想不一定.
: 有時候間接去表達,讓人去思考,反而更深刻.
: 還有你去鹿港,不一定拍到跟北埔相似的東西,
: 北埔的客家文化跟鹿港有什麼差異,
: 你上網查一下就知.
: 反正這是批評版,有話可直說
就影像內容而言,不只是跟北埔無關,也跟黑白無關。
影像的特質並沒有適切的使用黑白階調的語言,還是以一種嘗試由
"物件的描述性意義"來投射攝影者自身當下的想像。
而這一種想像,並沒有經過影像適切的與觀者溝通。
北埔的特色非常的多,不只是物件,還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氛圍。
不管是商業攝影或是紀實攝影,都是一種溝通傳達,無效的溝通就是
失敗的傳達。攝影當然有很主觀的個人特色,但是還是與所有的視覺
藝術一樣,有一些基本的美感與共通的鑑賞方式。
當然,以初學或是嘗試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但,若要
說到評論的話,的確有太多的缺憾要補強。
: ※ 引述《Bernstein (人微言輕)》之銘言:
: : 很可惜的是,從您的作品中,並無法看出北埔被徹底商業化的痕跡。
: : 或者是我誤會了,其實您想說的是:
: : 許多地方被商業化,幸好北埔沒有?
: : 另、這系列照片辨識度不高。
: : 我家離鹿港不遠,跑一趟說不定可以擷取到當中過半相似的影像。
: : 許多畫面甚至在我們村子裡拍就有。
: : 我沒去過北埔,不敢斷言,不過我想應該可以拍出更具「北埔味」作品。
: : 阮義忠一定要推一個,好照片也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貶值。
: : 對了,
: : 我覺得這一系列黑白攝影作品
: : 在畫面上很明顯的缺點就是………
: : 沒有黑也沒有白,整個是一片灰。
: : 我相信或許您的作品在相紙上看來,反差和色調都是很好的,
: : 但無論如何,轉成數位影像時的確看起來挺不舒服的。
: : 有哪位高人願意出來指點,傳統黑白轉數位時,應注意的事項嗎?
注意事項:
1 請以彩色負片模式來掃黑白負片。
2 請先建立個人的數位暗房儀器的濃度標準。
3 請記得,銀幕要校正。
一堆,說不完。
--
如果意義本身存在, 意義反覆便成為物觀的緣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102.250
※ 編輯: bang504 來自: 218.172.102.250 (11/12 21:03)
推
11/13 00:58, , 1F
11/13 00:58, 1F
推
11/13 03:44, , 2F
11/13 03:44, 2F
推
11/13 04:53, , 3F
11/13 04:53, 3F
→
11/13 12:41, , 4F
11/13 12:41, 4F
→
11/13 12:42, , 5F
11/13 12:42, 5F
推
11/14 17:05, , 6F
11/14 17:05, 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