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人像] 送報婆的一天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人微言輕)時間19年前 (2005/11/09 00:57),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liarboo (騙人不)》之銘言: : =======================以下是嘴砲,看了容易動怒===================== 很好的意見,聽不見砲聲也動不了怒:-) : 我認為很多人都要把送報之類的工作和人情冷暖,富貴與貧困扯在一起 : 個人認為這是相當矯情的 從遠古神話、民間傳說、童話、文學小說,到近代的新聞報導, 說穿了其實幾乎都在處理同一個題材。 那就是「衝突」。 從國家戰爭到婆媳問題,從政治權謀到我愛你你愛不愛我,所有的故事、報導中, 一定能找到衝突的蹤影。衝突決定了故事張力、決定了高低潮交迭。 衝突消溶了,是喜劇、是好消息、是正面新聞; 衝突沒解決,是悲劇、是壞消息、是負面新聞。 (或者故事本身就是要呈現衝突思考衝突,無關乎悲喜好惡)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表達在報導中將富貴/貧困、人情冷/暖、正義/邪惡 綁在一起,並不是件壞事,也不必然等同於矯情。 畢竟,矯情與否是程度問題,是手法問題。 在某些場合,將衝突淡淡帶出並留下餘韻,是非常高明的手法。 但在某些場合,灑狗血、煽情、矯情則有其必要,且同樣高明。 (舉近期電影為例,衝擊效應就是部濫情卻高明的作品) 更進一步說,沒有衝突元素的故事、報導,幾乎等同於爛報導。 例如:獨家!林志玲養了隻紅博美!! 最新消息!有民眾在總統府門口跌倒所幸並無大礙! S兄將此次的作品定位為「人像記實」,可以算是「報導攝影」的一環。 在他的「圖文」中,有提到阿媽停開計程車、被開罰單等令人心酸的往事, 就算是提到了衝突問題。然而,在他的「圖像」當中,卻較難令人有相同感受, 簡言之,就是圖像的報導力不足。 報導攝影絕不等同於「報導」+「攝影」。 早期理論認為,圖文不能空口說白話,淨說些沒拍到的。圖像也不能天馬行空, 淨拍些圖文不符的。報導脈絡需相符,調性也需一致。 近期則認為,圖文可專司複雜線性脈絡思考,圖像則提供跳躍性思維,兩者可互補。 (後現代理論者則認為反正一切都內爆了,我圖中有文你文中有圖,爭什麼XD)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要說的事情很簡單。 我當然看得出S兄是以歡欣愉悅的心情在與阿媽互動,但那並不與報導作品矛盾。 就像沒有人規定拍攝痲瘋病患就一定得拍的慘兮兮、或者自己邊拍邊偷偷拭淚。 所以我建議S兄在攝影中呈現一些比較具有衝突性的題材(溫和一點的說法是 「故事性」),並不與騙人不兄所言的矛盾,也不必然就會變得矯情。 -- 抱歉,有點胡言亂語了,還諒海涵。 就此打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88.218 ※ 編輯: Bernstein 來自: 219.68.88.218 (11/09 02:34)

11/09 06:22, , 1F
這個說得讚XD
11/09 06:22, 1F

11/09 06:28, , 2F
是我誤會你的意思了^^....感謝您寫得清楚阿^^
11/09 06:28, 2F

11/09 09:45, , 3F
了解 受教了 抓得還不夠好:P
11/09 09:45, 3F

11/11 14:19, , 4F
好文
11/11 14:19, 4F
文章代碼(AID): #13SDa7Uw (PhotoCritic)
文章代碼(AID): #13SDa7Uw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