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作品] [GRDII]七月隨拍

看板DC (數位相機)作者 (外星人)時間17年前 (2008/08/02 11:58),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我想因為這裡是DC版而不是照片批評板 的確很多作品跟回應都不用太認真太嚴肅去看待 要求意見都要言之有物似乎也有些困難 也有可能影響到討論風氣 不過個人認為以下這樣的發言頗值得討論... ※ 引述《F7788 (發現)》之銘言: : 這是個不客觀的世界。 這句話我覺得其實暗自以"客觀"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 那麼請問什麼叫做"客觀的世界"? : 所有所有的一切均構築在所謂的「交情」「盲從」的基礎上 ^^^^^^^^^^^^^^^^^^^^^^^^^^^^^^^^^^^^^^^^^^^^^^^^^^^^^ 因為這是個不客觀的世界.. 所以一切均構築在所謂的「交情」「盲從」的基礎上? ^^" : 有時後,許多人紛紛回應的都只是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語 : 「未看先推」「音樂很棒」「圖修的好」 : 「原波很正」「很有感覺」 : 感覺,頂多只是比較會做部落格,圖樣的字加的好,音樂比較動聽 : 還有會修圖而已。 : 最多,就是因為我跟這個人比較熟。 : 真的比較好嗎?拍的真的過人一等嗎? : 不見得全部都是這樣,但就是一卡車的人推。 : 相反的,噓文也是這樣。 這的確是台灣不少大型攝影論壇的毛病 不過若是你不喜歡 還是不要待那些論壇吧 台灣較為深入的網路攝影資源相較國外或許較少 然而好的站好的部落格還是有一些~ so 別那麼偏激了 世界很大的 : 這個世界,沒有規矩可言,沒有道理可言,沒有標準可言。 : ---- : 我很好奇,批評的人到底能拿出什麼大作出來? : 還是只會說的一嘴好照片? : 想當V大師的嘴泡功力,還差很遠 看到前面大家討論了很多 我這個照片批評版的菜逼八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該版打滾的感想 即便infoto都已經跳出來了 我常常覺得台灣社會大眾很多的價值觀都被壓縮了 一但面對問題 就要往一維思維的兩個極端去發展 藍綠 善惡 正義奸巧... 就連討論到攝影作品藝術作品時 也非得搞出個好壞高下 實際上藝術創作的觀念本來就一直在演進 潮流也一直在改變 當我們要下價值判斷的時候 標準到底是什麼? 是我們舊有的觀念 就算只就創作者的技巧去談論 那也不是完全的客觀 依據何種技巧? 如何衡量技巧的層次? 為什麼是依據技巧而不是依據表達? 這些標準的篩選過程全都反映著觀者的主觀 從這點來看 就很容易發現..作品"好壞"這種價值判斷 在藝術欣賞的時候是很危險的 觀者要怎麼從一維的兩極思考 去理解二維三維甚至多維度的作品? 非常困難 很多作品並不需要"好作品"的標籤 貼上那種標籤反而會阻礙觀者對理解的嘗試 搜尋一些藝評的文章看看 我相信大部分都不談好壞不分高下 我認為藝術欣賞與藝術評論是一種"理解"的過程 即便是批判 也必定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下 而且批判也是一種思考脈絡的展現 不會是好壞這種純然的價值判斷 基於這點 我要強調... 藝術評論絕對不是一件"上對下"的事情 強者才有資格評論弱者 這種想法本身就隱含了單一價值維度的預設 為什麼不能是Z軸價值的觀者表達對X軸作品的觀感? 就因為許多人有這種偏見 影像批評才會變成一種負面的..階級性的..權力展現的東西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映像咖啡顯影中 探討藝術評論的三篇文章 http://imagecoffee.net/content.asp?noxcv=309 http://imagecoffee.net/content.asp?noxcv=319 http://imagecoffee.net/content.asp?noxcv=346 簡單節錄一些文字... "批評家展開批評時所要作的,遠不是表達他們的喜好和厭惡— 而且遠不是表達對藝術品贊成或是不贊成。" "批評是為了增進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而就藝術進行的卓有見識的論述。" "對藝術變得卓有見識的一個途徑,就是批判地對它進行思索。 批評是達到理解和欣賞影像的目的的一種手段。" 前面說了那麼多 論壇上最常遇到攝影朋友勞費心力地追求所謂的"好照片" 然後就會出現類似.."自己感動的就是好照片"這樣的終極論述 前面nightspirit提到"真的拍的好的話自然會受到多數人認同" 老實說我不是很認同 這樣的觀點通常是建立在一個同質性很高的觀者社群上 DCView大小首頁那些作品 對攝影學習者夠驚艷了吧.. 要不要聽聽線上的攝影創作者..國外的相關科系學生 怎麼看待那些東西? 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攝影通常是網路論壇成員對好照片的中心價值依歸 要不要聽聽看其他當代藝術創作者怎麼看那些作品? 訊息的傳播接收 都脫離不了個人的背景與知識結構 因此絕對不可能有一種作品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棒的 對藝術發展來說 若此種情況真的發生 恐怕才是一種悲哀 那可能代表了多元價值的消弭~ 如此一來又產生另一種問題 如果沒有一種東西叫"好照片" 那麼我們還要鑽研攝影幹麻? 還能追求什麼? 反正潮流一直在改變 今天的垃圾有可能是明日的珍寶 自己喜歡自己開心就好 真的是這樣嗎? 這樣想的話豈不是一直原地踏步 等著熱情退掉 換個興趣迴圈? 個人認為 多元價值跟"只要自己喜歡就好"這樣的論調大有不同 從藝術史來看... 作品一定愈逼真愈好嗎? 印象派跳了出來 作品一定要帶有豐富的情感嗎? 低限主義跳了出來 作品一定要表達具象的東西嗎? 抽象派跳了出來 每一種既存的價值觀都持續被挑戰 然而挑戰不是說..."誰說作品一定要怎樣怎樣"..就建立新價值了 每一種價值觀的背後都是累積起相當程度完整性的思考脈絡之後 建立思想系統 才產生其價值~ 我們可以盡情追求自我思想體系的完備以及在作品上的展現程度 一樣可以獲得龐大的成就感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鼓勵多元價值 不是鼓勵消極的唯心論 前面有朋友提到"與主流價值的衝突" 是哪一種主流價值? 主流價值的哪個部份? 基於怎樣的觀點進行批判? 不是說我拍的東西沒人喜歡 我就說自己是"非主流" 你承襲了什麼? 創新了什麼? 批判了什麼? 改造了什麼? 最重要的.... 你的主張..脈絡..價值體系又是如何? 可以是發展中 可以尚未釐清 可以需要辯證 可以很微觀 但千萬不要什麼雛型概念都沒有就嚷"非主流"嚷得很開心 那叫嘴砲 同樣的藝術欣賞藝術評論亦同.. 沒有一種評論叫"客觀" (況且若非追求好壞高下的價值判斷..客觀重要嗎?) 差別在於你的評論背後有沒有清晰完整的脈絡 只會烙成語..說古人又講了啥..不叫"說得一嘴好照片" 小學生的作文都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引用文獻與道聽塗說的差異在於... 有個中心思想架構 在選擇的部份藉由他人的智慧來驗證或激盪 抑或看到別人說了什麼 就拿來當作中心思想 簡化的口號..名稱 有時候能夠幫助聚焦問題 可是一但發現問題變成這樣說也通那樣說也通的時候 就要嘗試去穿越那被簡化的表層 "藝術".."主流/非主流".."好作品"... 這些都是terms 然而...背後到底是什麼內涵? 攝影當然不一定需要那麼深奧 卻也肯定不只那麼簡單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8.82

08/02 13:19, , 1F
中肯好文,的確,我的論述太膚淺了...
08/02 13:19, 1F

08/02 13:35, , 2F
想法不同 交流激盪罷了~ :)
08/02 13:35, 2F

08/02 14:29, , 3F
推,上了一課
08/02 14:29, 3F

08/02 23:36, , 4F
XD. 再來再來~~
08/02 23:36, 4F
文章代碼(AID): #18azj8m7 (D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4 篇):
文章代碼(AID): #18azj8m7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