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資訊工程系與資訊產業
> ==>發信人: PRAM.bbs@ptt.cc (PRAM), 信區: programming
> 台灣的資訊硬體產業很發達,大家都知道,那位博士說應是指資訊軟體產業,
> 你上面提到的 Compiler 與 OS,台灣有自製的嗎?我記得是沒有。台灣有大
> 型軟體公司嗎?沒有。既然都沒有,那麼資訊軟體產業自然也從未發展起來
> 過。想在台灣搞軟體產業,但又不是架構於某專屬硬體上面,一句話,不可能。
台灣在沒有資訊硬體業時, 也是甚麼資訊業, 電腦業都沒有啊 !
1970 後, 最大外銷的電視機組裝受到東南亞的競爭, 國科會才想到要推動研發終
端機. 那時候, 台灣連自製電晶體都有問題. 微電腦一向也都不是鼓勵的重點,
真正受到扶持的是宏碁打出 Acer , 才因 "國際形象" 拉了一把 ! 台灣的資訊硬
體確實是 PC 組裝與量產, 但這行要的人才是生產管理與及時的產品生產用範例
開發. 資訊工程也很少深入硬體與系統, 培育人才偏重的只是理論性算法, 很少
是畢業後要帶頭開創一個新的產業領域.
如果需架構於某專屬硬體上面, 才有可能搞軟體產業, 那就得想想台灣過去
的資訊硬體就是全集中於 Intel 的 X86 系列. 或許您認為 X86 與 PC 的規格
就是 Open Spec , 所以軟體業起不來 ? 還是說, 軟體產品的競爭力有缺陷需要
專屬硬體提供屏障 ?
所謂軟體業只有第一, 是因為套裝類軟體在銷售擴張時沒有很大的複製成本
與供應時差, 所以排他性強, 一旦市場被先佔就不容易被擠下來. 專屬硬體的缺
點是市場的快速接受性與欠缺量產的低價位, 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
--
◎ Origin: 中央松濤站□bbs.csie.ncu.edu.tw From: 140.115.6.234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rogramm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