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創作] 選擇
之前已經有另一位版友回應了文字與影像之間的鴻溝
的問題,我來加一下空間表現的問題。
我想了一下,大約是從五、六年前開始,拍照的人所
使用的器材丕變,也衍生了一些我現在才搞懂為啥會
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空間感的侷促~~~
因為消費形數位像機的廣角端通常都只有相當35mm相
機的35mm~40mm 左右,從此,我看到的學生的影像就
常常有空間透視使用不佳,空間感侷促的狀況產生。
換句話說,你所要表達的情境,並無法從你產出的影
像感受的到。前幾個星期,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創作者
他說了很多關於影像的想法,他提到了「五感匱乏」
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某個程度上,我們過於在乎理
性的思考與辯證(Interlectual Discourse),卻無
法將這些東西傳達到產出的「作品」上面。當然,這
樣的落差有很多面向的問題,這理我先談一個簡單的
面向,就是「形式」的匱乏。
大部份學習中的同學,對於色彩、空間、形狀、質材
等等的表現與掌握能力,都不是頂好,就跳躍進大腦
主導的影像思維當中。腦中不斷的從生活週遭試著尋
找新的創作與表現的主題,但是基本的影像語言卻無
法駕馭。早早發現的就會去尋找所謂「構圖」的課程
,沒有發現的就陷於五里霧當中。這些其實都有很大
的危機,我想走過這條路的人,都曾深深感受到這個
瓶頸的堅硬度吧!XD
以這一組照片來說,第一張,兩邊巷子的空間感不對
等,延伸的閱讀空間不足。建築本身就形成了巨大的
閱讀障礙,過多不相干的建築物細節並沒有為想傳達
的氛圍加分,反而讓觀者的閱讀過程有點紊亂。如果
有意識的注意一下,你再看這張影像的過程,以及瞳
孔最後停留的焦點,就會發現左邊的兩個人以及左方
前景的水溝蓋,都變成了無助益的視覺停留點。另外
顏色本身的調校及組合形式,比較不容易產生選擇或
是猶疑的感覺。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基本的看法,若
是有其他的論述模式,我可能還沒有進去閱讀到的啦
!還請多見諒!
至於下面的兩張,跟第一張來比較的話,應該算不上
是同一個氛圍下的東西。比較像是三張不同的影像,
基於一個同樣的思維下面,刻意選出來言說作者意向
的圖像。這一點,又牽扯到影像編輯的大問題,容後
再談囉!XD
淺見!
※ 引述《rob1985 (水母)》之銘言:
: 三張
: http://www.wretch.cc/blog/torob4/12079879
: 總是這樣
: 天天不斷的選擇
: 選擇白色短褲要配拖鞋還是帆布鞋
: 選擇火腿蛋土司要配咖啡還是奶茶
: 選擇中午要吃麻將麵還是餛飩乾麵
: 選擇下午要沖杯咖啡還是買杯清心
: 選擇晚餐要去吃育樂街還是長榮路
: 選擇魷魚甜不辣外還要不要雞屁股
: 從早選到晚
: 可以一派胡言的說這就是人生嗎?
--
如果意義本身存在, 意義反覆便成為物觀的緣起.
http://www.wretch.cc/blog/bang5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109.219
推
01/02 20:01, , 1F
01/02 20:01, 1F
推
01/02 20:40, , 2F
01/02 20:40, 2F
推
01/05 18:34, , 3F
01/05 18:34, 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