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以創作主導的攝影教育
最近討論的有關攝影教育的走向, 我的一篇回文. 轉載給各位參考一下...
----------------------------------------------------------------
我覺得以目前台灣影像教育的現況來看, 我個人傾向支持以偏影像創作的
路來做下去. 原因很簡單, 我們的教育體系太過於大腦先行, 對於感官跟
知覺又過於壓抑. 常常造成大部分剛起步的創作者一味的執著於意義與符
號的操作. 過度理性的藝術作品, 在台灣的藝術環境下不斷的上演著政治
正確的戲碼. 我們藝術學院的學生著迷的是用手還是用感官還是用腦? 這
個問題, 當過老師的都應該有深刻的感觸...
一個學生丟了一張晃動的生活照給你, 當作是肖像作業的功課. 是要說他
表現的方式很 Nan Goldin 嗎? 問題是, 我很確定他連國家地理雜誌都沒
聽說過, 那我應該要怎樣來評斷他的作業? 如果再加上一堆網路上抄來的
論述, 被抓包還扯一堆後這個後那個外加拼貼混沌...到底要怎樣下去?
再回頭看一下台灣近來流行的裝置藝術, 往往...
自我的概念的操作>>作品的完成度>>對媒材的使用能力>>藝術的表現性
在這樣的現況底下, 我會站在以創作主導的這一邊.
不過, 其實這是很雞肋的動作...因為, 我們什麼都沒有...
再者, 我也討厭分來分去的山頭. 我成天拍地景, 並不表示我討厭人像.
我成天抱怨台灣的裝置藝術完成度低, 並不表示我討厭裝置, 我想, 這個
圈子最大的問題是, 就是什麼資源都沒卻還是吵的你死我活. 最大的契機
也就是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去做.
台灣總是充滿了一堆憂鬱症的假性患者, 面對眼前開展的10條康莊大道,卻
總是還想著旁邊偏僻小路裏是不是藏著通關便道. 鎮日思索闖關密笈,直到
一切契機逝去...
就~~~ 該拍照的繼續拍照, 該寫文章的繼續寫文章, 該評論的用力鞭笞吧.
--
如果意義本身存在, 意義反覆便成為物觀的緣起.
http://www.wretch.cc/blog/bang5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81.228
推
02/14 20:49, , 1F
02/14 20:49, 1F
推
02/15 00:53, , 2F
02/15 00:53, 2F
推
02/15 10:06, , 3F
02/15 10:06, 3F
推
02/15 10:27, , 4F
02/15 10:27, 4F
推
02/15 12:27, , 5F
02/15 12:27, 5F
推
02/15 16:13, , 6F
02/15 16:13, 6F
推
02/16 00:17, , 7F
02/16 00:17, 7F
→
02/16 00:18, , 8F
02/16 00:18, 8F
推
02/16 20:13, , 9F
02/16 20:13, 9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