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Vivo 把 NEX 產品線併入 X 系列

看板MobileComm (行動通訊)作者 (發情豹紋)時間3年前 (2022/03/06 19:55), 3年前編輯推噓8(805)
留言13則, 1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1.原文連結:連結過長者請使用短網址。 https://engt.co/3sLVhqi 2.原文標題:標題須完整寫出(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Vivo 把 NEX 產品線併入 X 系列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例:蘋果日報/王大明(若無署名作者則不須) engadget/Sanji Feng 4.原文內容:請刊登完整全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原 NEX 系列對新體驗、新型態的探索與創新使命不會消失,將由我們的旗艦產品 X 系 列來承載。」 https://i.imgur.com/5r6vVyM.jpg
Engadget Chinese / Sanji Feng 已經有差不多兩年沒有更新的 Vivo NEX 產品線,如今正式宣告退出了歷史舞台。不久前 公司副總裁賈淨東在微博上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時表示「原 NEX 系列對新體驗、新型態 的探索與創新使命不會消失,將由我們的旗艦產品 X 系列來承載」。考慮到自 X50 家族 開始,Vivo 的 X 系列在過去兩年已經基本實現了越級式的定位提升,而且 S 系列也很 好地接管了 X 系列空出的市場,這麼看下來 NEX 被取消也就不意外了。 值得一提的是,賈副總同時也預告 X 系列即將到來的十週年新品「會在型態和體驗方面 呈現更多創新和驚喜」。結合之前各種官方暗示和坊間消息,Vivo 首款折疊螢幕手機可 能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5.心得/評論:內容須超過繁體中文30字(不含標點符號)。 的確目前NEX系列的定位略顯尷尬 曾經各種獨特 為高螢幕站比而誕生的技術 如升降鏡頭、雙螢幕等 終究因市場接受度跟成本而妥協掉了 沒有這些技術的NEX 那似乎就跟他人沒什麼特別了 https://i.imgur.com/45o5goM.jpg
https://i.imgur.com/M73IIcT.png
https://i.imgur.com/lA0weiD.png
https://i.imgur.com/2a3UE8s.jpg
只能期許往後vivo能於X系列中重拾我們當初對NEX的驚艷與感動 -- https://i.imgur.com/9UntNTU.jpg
https://i.imgur.com/JrfzvRr.jpg
https://i.imgur.com/ouad0Vx.p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3.18.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46567704.A.235.html ※ 編輯: oppoR20 (220.143.18.199 臺灣), 03/06/2022 19:55:41

03/06 19:57, 3年前 , 1F
2萬多的旗艦只能看480p 真是厲害 永遠列入黑名單
03/06 19:57, 1F

03/06 22:11, 3年前 , 2F
Nex系列成為絕響,真的太可惜...
03/06 22:11, 2F

03/06 22:22, 3年前 , 3F
正反螢幕那支真的很酷
03/06 22:22, 3F

03/06 22:38, 3年前 , 4F
我還在用nex 一代,正面太好看捨不得換
03/06 22:38, 4F

03/06 22:41, 3年前 , 5F
併入哪個系列我都不在乎欸
03/06 22:41, 5F

03/06 23:22, 3年前 , 6F
崛起的特色逐漸消失.品牌模糊化.跟一加自我消滅一樣
03/06 23:22, 6F

03/06 23:46, 3年前 , 7F
OPPO,一加,Realme自我消滅
03/06 23:46, 7F

03/07 03:07, 3年前 , 8F
手持nex一代,本來想說今年可以換到nex5,結果卻是這樣QQ
03/07 03:07, 8F

03/07 07:58, 3年前 , 9F
這樣也好 手機發展最近應該也沒啥東西是很少見的發明了
03/07 07:58, 9F

03/07 07:58, 3年前 , 10F
已經失去原本nex的意義
03/07 07:58, 10F

03/07 08:45, 3年前 , 11F
跟oppo的find系列一樣,哪天就又生出來了
03/07 08:45, 11F

03/07 11:03, 3年前 , 12F

03/08 22:05, 3年前 , 13F
用過nex一代推
03/08 22:05, 13F
文章代碼(AID): #1Y9A4O8r (MobileComm)
文章代碼(AID): #1Y9A4O8r (Mobile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