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ies2.0] 宅宅報報(6) - 筷子

看板Ladies_Digi作者 (宅宅翹楚)時間18年前 (2006/12/17 20:40), 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問:外國人來到台灣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學拿筷子 因為沒有學會拿筷子很難在台灣的餐廳或是小吃攤吃東西啊 沒吃東西自然又會餓,所以還是先學拿筷子先XD 但是常看這一個板的觀眾,妳/你學會拿筷子了嗎? 很可能是你從小就開始學了,但是能運用自如嗎? 還是很勉強? 在台灣,你應該學會怎麼正確的拿筷子,而不是可以用,可以拿來扒飯就好了 正確的筷子來拿東西,是很優雅的 在我決定要寫這一個條目後,我大量的觀察四周人拿筷子的方法 拿得很優雅的人不少,但是錯的人也是很多,但是通常會不自覺 或許你會問:我可以吃飯,也是同樣的吃得很順口啊,為什麼要我改? 但是你可以用來撥飯、拿來挾菜,但是遇到細微的東西,是不是就挾得很驚險 比如說夾豆子,別人挾得又快又穩,但是我老是一直掉 這年頭,優雅才是王道,專業才是王道,我們用筷子也要用到專業才行 現在請拿起一雙筷子,拿到你平時該有的姿勢,和下文對照,是不是對的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c/ca/Use_of_chopsticks.jpg
正確的拿法是像上圖一樣 正確的動作: 1.身體端的筷子只是支架,很少在動的,大部分都是藉著動第二支筷子來做挾取 2.使用姆指、食指、中指來移動第二支筷子 3.挾大挾小可以自由調整 4.正確的姿勢是可以連挾大顆的滑滑的魯蛋也很順 錯誤的動作: 1.筷子的後端是緊靠甚至會有交叉的情形,是錯的 2.兩隻併排的筷子也是錯誤的 3.握筷子的大姆指,筷子在大姆指的第一個指節,而不是前端,也是錯的 4.總是挾東西挾得很囧很辛苦,也是錯的 俗話說得好,燙傷要沖脫泡蓋送,吃冰棒要吹含吸舔摳 筷子用得好的話也有六式:挾、叉、撈、攪、撥、懸 (這可沒有正名,是我亂掰的 XD) 挾:挾紅豆、挾土豆、挾菜 叉:軟性有彈性的食物,可以插進去,比如說水煮蛋、茶葉蛋、丸類、甚至是烤玉米 撈:撈麵類,麵這種東西細長又滑,用筷子很神奇,但是偏偏就是這麼順手 攪:打蛋拿打蛋器? 遜,用筷子攪就有蛋花湯可以喝了 撥:意同扒,用筷子的側面來撥飯入口,或貼心的把盤類自己不想吃的東西撥給別人 懸:用筷子的上面做成一個小平台,而飯類可以穩穩的站在上面 現在倡導的自備環保筷,這個更是歡迎大家多多一起施行 不管裡面有沒有人家常說的二氧化硫,但是用來消毒的雙氧水或是一些酸類還是有的 用環保筷除了衛生,更是減少筷子以及木頭的使用量,進一步減少垃圾量 妳/你今天好好拿筷子了嗎? -------- 本週推薦文章: Time magazine - Best Photos of The Year 2006 http://www.time.com/time/yip/2006/ 一共24張照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193.78

12/17 21:39, , 1F
小時候我媽媽教我反拿(就是有交叉的) 因為比較簡單
12/17 21:39, 1F

12/17 21:39, , 2F
長大之後的某天我看漫畫發現了正確的拿筷子方法
12/17 21:39, 2F

12/17 21:40, , 3F
於是自己練習到會正拿筷子這樣XDD 現在是兩種交互使用
12/17 21:40, 3F

12/17 21:44, , 4F
我八歲之前亂拿,八歲之後被訓練加上開竅才成功
12/17 21:44, 4F

12/17 23:17, , 5F
樓上當時還真辛苦啊 無意見被看到就開始糾正了 XD
12/17 23:17, 5F

12/18 02:02, , 6F
照片很沈悶,只喜歡bike and baguette
12/18 02:02, 6F

12/18 04:55, , 7F
正確的拿法好難 我試了好多次都無法運用自如
12/18 04:55, 7F

12/18 04:56, , 8F
最後我決定吃飯的時候...保持愉悅的心情比較重要XD
12/18 04:56, 8F

12/18 04:57, , 9F
其實我一直很疑惑 這種正確的拿法是誰訂的?
12/18 04:57, 9F

12/18 04:58, , 10F
照片看了會讓心情不好 我看了三張放棄 囧
12/18 04:58, 10F

12/18 04:59, , 11F
筷子怎麼拿才優雅?其實我覺得重點在吃飯的觀念非動作
12/18 04:59, 11F

12/18 05:00, , 12F
唉呀!我內心又突然有感而發了許多關於吃飯禮儀的廢話
12/18 05:00, 12F
文章代碼(AID): #15XJgWSy (Ladies_Digi)
文章代碼(AID): #15XJgWSy (Ladies_D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