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傳真,仿物濾鏡的盡頭
嫩嫩的小燒友分享一下自己的「疑惑」
自身幾個標籤大概是:
1.聽的音樂大多是古典樂(95%以上)
2.現在一年只有去聽少少的現場演奏(20場左右),總數應該超過500場,介於有點體驗和
還是不太懂現場的狀態。
3.系統總價不超過五十萬
幾個疑惑:
1.聽不插電不是藉由音響系統再傳送的現場在「音質」上真的比耳機或喇叭系統好?
2.聽古典樂現場的人真的會比較少在家聽音樂?
自己的體驗和思考:
1.不同場地或同場地不同座位對聲音的影響「極大」。比如中山堂是去過幾次就覺得盡量不
再去了(極糟)。而國家音樂廳二樓(地面樓)後半段頭上被遮掩的區域,聲音會「超級燜
」,不管是獨奏或者大團,那聲音品質不會比一隻藍牙無線耳機聽手機串流來得好。
就算選到了不錯的座位,聲音特性彼此間也會有偏重,比如二樓(地面層)正中央前半和三
樓中央前排的體驗完全不同(起始音和殘響的分佈完全不一樣)
以鋼琴演奏來說,通常是面對鋼琴右邊的座位聲音會比偏左的聲音好,但有些聽眾會為了「
想看指法」而坐在偏左。就曾遇過從來沒坐過偏右座位的聽眾跟我說「原來右邊的聲音這麼
好,以後我都要買偏右」
有一個很酷的點是,就算是同一個場地同一個座位區段,聲音也會因為主辦方和演奏者的掌
握而不同。比如鵬博藝術主辦的偏好在音樂廳的獨奏或多重奏時把合唱的階梯拉出來,據鵬
博藝術的說法是這樣聲音「比較不乾」。而有些鋼琴家在演出前除了試琴挑琴,也會請人幫
忙在整個場地不同區段走來走去聽聲響的差異,甚至反過來請人彈琴,自己走遍整個場地,
這些鋼琴家會試圖讓整個場地的聲音品質分佈差
異不要太大。
如果以為現場不插電就不需要聲音的調校,那真的是誤會大了。
曾看過網友說「嘗試幾次古典樂現場,細節其實沒有比耳機系統多」,以個人體驗來說,算
是符合一半,如果沒有去到雷場地或買到雷座位,以「國家音樂廳」聽大編制來說,有些細
節的確是家用系統比較容易聽到,像是發燒友很常說的「定位」,其實在現場反而不會那麼
明確聽到每項樂器在哪裡發聲。
但如果是國家音樂廳的地下室「演奏廳」,那些獨奏或者二重奏、四重奏,「細節」的量絕
對是碾壓家用系統,演奏者彼此的呼吸和表情怎麼對應,那細膩的程度一向是我家用系統調
整的參考。這個廳好到Quatuor Danel說他們想在這裡重錄Shostakovich的四重奏(雖然好
像因為種種因素而沒有)。如果從未體驗過古典樂現場魅力的板友,強力推薦今年十二月去
聽Quatuor Danel在國家演奏廳的強烈能量衝擊。
2.除了「場地和座位品質的不一致」會導致古典樂愛好者不一定常去現場聽以外,「表演者
」絕對是最大影響。比如你喜歡Argerich,但他再來台灣的機會幾乎沒有了,或者你喜歡的
音樂家早就過世許久:迷戀Richter的人,誰不是大把大把地盡可能蒐集其專輯(黑膠、CD
等等)
還有個很大的問題是「曲目」,想聽的曲目不一定是常有的,不管是知名國外天團或國內音
樂家要選擇相對冷門的曲目需要有衝擊市場的勇氣……
如果愛聽大編制,比如Mahler,聽國內團要稍微祈禱一下管樂的表現……國外名團也不見得
完全穩當。要舉例的話,大概就像是不能期待阿妹每次現場唱血腥愛情故事都Perfect(?
「喜歡聽古典樂的人幹嘛不常常去現場」聽起來就像是「叫喜歡伍佰的人隨便找一個王心凌
的演唱會聽」或者「我想聽挪威的森林但怎麼現場都是聽眾在唱夢醒時分」(誤
去現場和在家聽對愛樂者來說怎麼會互斥,絕對是盡可能都要的啊啊啊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58.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59585126.A.6FD.html
推
10/04 21:48,
3小時前
, 1F
10/04 21:48, 1F
真的困惑
推
10/04 21:59,
3小時前
, 2F
10/04 21:59, 2F
欸,原來是AI愛用者
推
10/04 22:08,
3小時前
, 3F
10/04 22:08, 3F
推
10/04 22:23,
3小時前
, 4F
10/04 22:23, 4F
快去聽聽看,真的是好場地。
但可惜座位很少。
※ 編輯: DT990 (49.217.136.182 臺灣), 10/04/2025 22:32:29
噓
10/04 22:51,
2小時前
, 5F
10/04 22:51, 5F
推
10/04 22:56,
2小時前
, 6F
10/04 22:56, 6F
推
10/04 22:58,
2小時前
, 7F
10/04 22:58, 7F
→
10/04 22:58,
2小時前
, 8F
10/04 22:58, 8F
校正一下說法:好的專輯錄音在整體細節量會比較多,但往往現場會有些「細節」是錄音裡
相對比較少或者聽不到的,那些常常是令我深深著迷的。有趣的是,有些小廠錄音會比其他
大廠錄音更能或者更傾向於捕捉這些。
小提琴協奏曲坐前三我完全無法,樂團的聲音會從頭上飄過去wwww
==>看這邊就知道就算是現場,每個人的偏好也不同
現場其實還有個跟「音質」無關的,就是這個演奏者在這個年歲的體悟和他過去錄音的詮釋
有什麼差異,這個會讓人就算買到不算很好的位置還是要去。像今年Pires的蕭邦現場實在
是……從未聽過的。
→
10/04 22:59,
2小時前
, 9F
10/04 22:59, 9F
說到麥克風,額外想到,有些單點錄音真的超迷人,總體細節量會比較少,但有些現場迷人
的表現被保留下來了。
推
10/04 23:01,
2小時前
, 10F
10/04 23:01, 10F
推
10/04 23:10,
2小時前
, 11F
10/04 23:10, 11F
推
10/04 23:11,
2小時前
, 12F
10/04 23:11, 12F
→
10/04 23:11,
2小時前
, 13F
10/04 23:11, 13F
→
10/04 23:11,
2小時前
, 14F
10/04 23:11, 14F
※ 編輯: DT990 (49.217.61.148 臺灣), 10/04/2025 23:20:32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Headphon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