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傳真,仿物濾鏡的盡頭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林斯勒)時間2小時前 (2025/10/04 15: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感覺發文跟大家說「多聽現場才是真的」好像是一種發燒階段 聽現場有聽現場的好,但是拿現場說錄音還原都是在聽調味感覺也怪怪的 如果是不架麥的交響樂團就算了 插電樂團都是即時收音後過Mixer然後用PA回放 說穿了就是即時混音然後用大一點的揚聲器來嗨起來這樣 這樣有原文說的「真實」嗎?窩不知道 說到底Bass的原聲到底是什麼? 難道要說是不插電時的撥弦聲嗎?感覺怪怪的 然後把現場放一邊,回到板友熟悉的錄音回放 以前跟帝國大學對面三樓的耳機店店員聊過,也實際玩過音檔 音樂後製是一個很細緻的作業 (跟一般耳機店不大一樣) (頂呱呱樓上那間的店員大多有在玩樂團,或本身就是音樂工作者) 要弄出像是現場回放那樣有臨場感又刺激的樂器聲其實還滿簡單的 一個合用的監聽耳機,一台Mac,一個沒處理過的專案檔 這樣就夠了 聽起來真的非常過癮、非常真實 但這就變成是音檔不是音樂 樂器跟人聲混在一起,誰是主角還不好說 加了Compressor,主次出來了 調整相位時差,空間感出來了 還有各種混音技巧是來不及了解的 但光是到這邊就能知道耳機系統想還原的本來就不是現場 而是在後製時就過巧妙安排跟調整的最終成果 這樣的最終成果有沒有真實跟插電樂團有沒有原音或許是一樣的哲學問題 就跟上面提到的相同,窩也不知道 但至少不會說誰是傳真誰又是濾鏡 最後,說別人描述音響產品的心得是胡扯也是沒必要 聽覺是很精密的感官,所以一些微調都能夠造成音色的差異 像是不同材質的線材混編,相位出現些微差異,就足以讓人覺得空間感有所不同 可能更接近自己的實際聆聽記憶,也可能單純覺得更好聽 要說覺得更「真實」,或是覺得音樂更「卓越」都是可以的 主觀的心得哪來那麼多規矩? 重點的是看的人要自行提取主觀心得下的客觀意見 像是心得文說A器材把細節都逼出來、空間感擴大 我自己會轉譯成「這個器材可能著重在中高頻到高頻」部分 接著才思考合不合自己的系統用 說不定別人的系統本來就偏中下盤,聽久了換個口味覺得很不錯想分享 但自己的系統如果本來就偏上盤了,就不合適 不合適就不合適,用了覺得不好聽也不需要覺得甚至去宣揚說別人在唬爛 這樣誰還打心得來給真的喜歡調整系統的板友看? 我覺得真正的耳機板迷惑行為反而是: 1. 看到高價產品就忍不住攻擊 2. 嘲諷板友的調音分享 3. 在新手文章底下推文直上Dave沒煩惱 4. 自己花了錢沒有玩得很開心就算了還要出來噁心玩得很開心的人 大概是這樣,最後讓蕾潔的狗曬一下蕾潔的海報,感謝在座的各位 https://i.imgur.com/Qwa4rPQ.jpeg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223.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59562561.A.BDF.html
文章代碼(AID): #1euCj1lV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euCj1lV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