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名小提琴的頻譜量測
看板Audiophile (電腦喇叭 音響系統)作者ronbaker (退休了QQ)時間2月前 (2023/09/27 10:42)推噓45(45推 0噓 22→)留言67則, 40人參與討論串1/1
沒想到這麼偏門的研究也有人有興趣,
不才小弟我就來分享一下做名琴聲音測量的一些結果。
先簡介一下的背景:
我是(前)台大化學系副教授 戴桓青
的最後一位學生,
研究領域跨足提琴聲學與木材化學。
以下為有經手數據處理的期刊論文:
1. Acoustic evolution of old Italian violins from Amati to Stradivari (PNAS)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0666115
2. Materials Engineering of Violin Soundboards by Stradivari and Guarneri
(Angewandte Chemie)
https://doi.org/10.1002/ange.202105252
3. Wood cellulose microfibrils have a 24-chai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in
seed plants (Nature Plants)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3-01430-z
其中第一篇著重在名琴的聲音測量。
我就來簡介一下我們測量的想法與目標:
首先,我想音響玩家大概都很清楚,
音色並不是簡單的FR可以說明清楚的性質。
我們也是基於同樣的想法,
設法找出一個更基礎、更接近本質的量測方法,
因此我們選擇的測量標的是「共振峰」(Formant)。
所謂的共振峰,
就是樂器箱體所擁有的特定共振頻率,
它的原理就像是一個修圖的風格描述檔或濾鏡,
不管什麼圖丟給它,就會變成一貫的風格,
共振峰則是不管多高頻率的聲音丟給箱體,
其共振出來的聲音都會有共振峰的存在。
到這裡可能還是有點難以理解,
其實共振峰的辨認早在我們牙牙學語時就會了!
人類之所以能發出/辨認母音,
靠的就是共振峰!
說話時透過運用不同的口型、舌頭的位置,
改變口腔-聲道共振系統的共振峰,
藉以發出不同音色的母音。
而這個理論為何可以應用在小提琴的分析上呢?
其實是有歷史與科學上的緣由。
最早的製琴師,Andrea Amati,
創造出小提琴的目標,
就是要做出能模仿人聲的樂器,
至於他有沒有做到呢?
其實有!
小提琴的前兩個共振峰(f1,f2)
大約在(400-550,1100-1300)這個區間,
與人類各母音平均下來的共振峰頻率相同,
(其實就是聲道-口腔長度,約化成半開圓柱的共振頻率,
人類的聲道平均長約14-20cm,)
這也因此我們可以用聲道長度(Vocal Tract Length)
來簡化並比較多把小提琴的共振峰。
結果是:
Stradivarius相比同期的名琴,
平均的聲道長度更短,
也就是相對來說更接近女聲,
這也符合普世對Stradivarius提琴聲音
纖細明亮的評價。
至於共振峰能不能拿來評價音響系統呢?
我覺得機會不大,
畢竟大部分喇叭的箱體,
是以盡可能不共振為目標來設計的,
因此就算有共振峰,
量測上也是相對難以辨認的。
最後來回應一下原文的問題
※ 引述《ntuee1803 (雙樹枯榮~)》之銘言:
: 談話間,問我最好的小提琴是甚麼,
: 我下意識回答史特拉底瓦里。
: 後來思考了一下,
: 這把琴真的如傳說中優秀嗎?
: 頻譜量測可以看的出來嗎?
目前樂器的量測可以告訴大家聲音走向,
但沒辦法評價優劣。
現代製琴大多以名琴作為模板,
形狀厚度開孔位置都如法炮製,
但就是做不出一模一樣的聲音來,
所以說樂器製造也是玄學來著,
音響亦然。
喇叭間的差異絕對遠比樂器之間小的多,
正常的重播是不可能把小提琴的聲音變成雙簧管的,
頂多把王心凌變蔡琴XD
所以大家還是多聽多試試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23.1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95782520.A.E31.html
推
09/27 10:46,
2月前
, 1F
09/27 10:46, 1F
推
09/27 10:48,
2月前
, 2F
09/27 10:48, 2F
推
09/27 10:55,
2月前
, 3F
09/27 10:55, 3F
→
09/27 10:58,
2月前
, 4F
09/27 10:58, 4F
推
09/27 11:02,
2月前
, 5F
09/27 11:02, 5F
推
09/27 11:05,
2月前
, 6F
09/27 11:05, 6F
推
09/27 11:07,
2月前
, 7F
09/27 11:07, 7F
推
09/27 11:10,
2月前
, 8F
09/27 11:10, 8F
推
09/27 11:17,
2月前
, 9F
09/27 11:17, 9F
推
09/27 11:27,
2月前
, 10F
09/27 11:27, 10F
→
09/27 11:27,
2月前
, 11F
09/27 11:27, 11F
聲道長度是用共振峰去推算模擬的聲道長度,所以算是聲音性質而不算影響聲音的因素~
至於木材的選用,小提琴的面板都是雲杉,背板都是楓木,
雲杉很軟密度低,聲速慢,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共振的板材,
背板則是需要反射聲音,因此選用硬質、聲速快的楓木,
在中大提琴的背板則因為尺寸考量用楊樹比楓木來的多。
含水量或濕度以學琴的較度覺得肯定會影響聲音,
但我們的量測環境基本排除這項變因,
做實驗起來感覺算容易,
可以當高中科展題目XD
推
09/27 11:28,
2月前
, 12F
09/27 11:28, 12F
推
09/27 11:29,
2月前
, 13F
09/27 11:29, 13F
※ 編輯: ronbaker (118.165.23.192 臺灣), 09/27/2023 11:41:42
推
09/27 11:35,
2月前
, 14F
09/27 11:35, 14F
推
09/27 11:40,
2月前
, 15F
09/27 11:40, 15F
推
09/27 11:44,
2月前
, 16F
09/27 11:44, 16F
→
09/27 11:46,
2月前
, 17F
09/27 11:46, 17F
→
09/27 11:46,
2月前
, 18F
09/27 11:46, 18F
推
09/27 11:48,
2月前
, 19F
09/27 11:48, 19F
推
09/27 11:52,
2月前
, 20F
09/27 11:52, 20F
推
09/27 11:58,
2月前
, 21F
09/27 11:58, 21F
推
09/27 12:15,
2月前
, 22F
09/27 12:15, 22F
我兩個老闆都用Harbeth
我用Gauder
走向完全不一樣哈哈哈哈
可能因為我從小學樂器待管弦樂團/室內樂團
習慣更多直接音
他們就一般的愛樂者
喜歡更像音樂廳現場 環繞的感覺(?
推
09/27 12:24,
2月前
, 23F
09/27 12:24, 23F
推
09/27 12:24,
2月前
, 24F
09/27 12:24, 24F
→
09/27 12:24,
2月前
, 25F
09/27 12:24, 25F
→
09/27 12:24,
2月前
, 26F
09/27 12:24, 26F
→
09/27 12:25,
2月前
, 27F
09/27 12:25, 27F
→
09/27 12:25,
2月前
, 28F
09/27 12:25, 28F
推
09/27 12:25,
2月前
, 29F
09/27 12:25, 29F
推
09/27 12:40,
2月前
, 30F
09/27 12:40, 30F
推
09/27 13:08,
2月前
, 31F
09/27 13:08, 31F
→
09/27 13:15,
2月前
, 32F
09/27 13:15, 32F
推
09/27 13:19,
2月前
, 33F
09/27 13:19, 33F
※ 編輯: ronbaker (118.165.23.192 臺灣), 09/27/2023 13:23:44
推
09/27 13:37,
2月前
, 34F
09/27 13:37, 34F
推
09/27 13:45,
2月前
, 35F
09/27 13:45, 35F
推
09/27 13:45,
2月前
, 36F
09/27 13:45, 36F
→
09/27 13:46,
2月前
, 37F
09/27 13:46, 37F
→
09/27 13:46,
2月前
, 38F
09/27 13:46, 38F
→
09/27 13:46,
2月前
, 39F
09/27 13:46, 39F
→
09/27 13:49,
2月前
, 40F
09/27 13:49, 40F
推
09/27 14:01,
2月前
, 41F
09/27 14:01, 41F
→
09/27 14:03,
2月前
, 42F
09/27 14:03, 42F
→
09/27 14:03,
2月前
, 43F
09/27 14:03, 43F
推
09/27 14:21,
2月前
, 44F
09/27 14:21, 44F
→
09/27 14:23,
2月前
, 45F
09/27 14:23, 45F
推
09/27 14:43,
2月前
, 46F
09/27 14:43, 46F
推
09/27 15:32,
2月前
, 47F
09/27 15:32, 47F
→
09/27 15:32,
2月前
, 48F
09/27 15:32, 48F
→
09/27 15:32,
2月前
, 49F
09/27 15:32, 49F
推
09/27 15:45,
2月前
, 50F
09/27 15:45, 50F
推
09/27 17:24,
2月前
, 51F
09/27 17:24, 51F
推
09/27 17:30,
2月前
, 52F
09/27 17:30, 52F
→
09/27 17:34,
2月前
, 53F
09/27 17:34, 53F
推
09/27 20:22,
2月前
, 54F
09/27 20:22, 54F
推
09/27 20:37,
2月前
, 55F
09/27 20:37, 55F
推
09/28 01:25,
2月前
, 56F
09/28 01:25, 56F
推
09/28 07:08,
2月前
, 57F
09/28 07:08, 57F
→
09/28 07:08,
2月前
, 58F
09/28 07:08, 58F
→
09/28 07:09,
2月前
, 59F
09/28 07:09, 59F
推
09/28 08:33,
2月前
, 60F
09/28 08:33, 60F
→
09/28 08:33,
2月前
, 61F
09/28 08:33, 61F
推
09/28 08:42,
2月前
, 62F
09/28 08:42, 62F
推
09/28 12:43,
2月前
, 63F
09/28 12:43, 63F
推
09/28 12:55,
2月前
, 64F
09/28 12:55, 64F
推
09/28 13:26,
2月前
, 65F
09/28 13:26, 65F
推
09/28 13:32,
2月前
, 66F
09/28 13:32, 66F
推
09/28 20:49,
2月前
, 67F
09/28 20:49, 67F
Audiophil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