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Lenovo想用這台Miix 700來對抗微軟surface

看板WindowsPhone作者 (雷龍出國了~~帳號代管中)時間10年前 (2015/09/02 17:11), 10年前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http://www.techradar.com/reviews/pc-mac/laptops-portable-pcs/lenovo-ideapad -miix-700-1303141/review http://goo.gl/zcjh5k (短網址) 看起來這款是有支援觸控筆的 筆是使用哪間的技術,目前尚未看到說明 (但是看那纖瘦的造型,以及在ThinkPad上看到多次的設計,應該是Wacom) 比較可笑的是筆的插槽設計 居然是設計一個額外的插槽,插在閒置的USB槽後才能插筆 這個設計讓人一整個傻眼啊,在想什麼 補充: https://amanz.my/201594217/ 看起來應該是Wacom無誤了 ※ 引述《Lsamia (samia)》之銘言: :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5/09/02/lenovo-ideapad-miix-700/ : Surface,又有人要來向你挑戰啦!Lenovo 剛剛發表的 Miix 700 很明顯是衝著微軟的平 : 板 / 筆電而來,它採用了類似的支架機構,同時也擁有透過磁力吸附的鍵盤保護蓋(現 : 場的 Lenovo 工作人員甚至都承認是從 Surface 那裡獲得的靈感...)。關於後者,使用 : 起來跟 Lenovo 其它的筆電鍵盤手感差別不大,較 Surface 的 Type Cover 更是要舒適 : 許多。據介紹,Miix 700 的售價為 US$699 起(約 HK$5,430 / NT$22,710),11 月開 : 始在美國率先發售。 : MiiX 700 採用了 Intel Core M7 處理器,以效能來說跟接近 Surface 3 而非 Surface : Pro 3。用戶可選購最到 8GB 記憶體和 256GB SSD,裝置的重量為 1.7 磅(附帶鍵盤, : 約 0.77kg),配有一塊 12 吋的 2,160 x 1,440 螢幕。機身前後各有一顆 5MP 的相機 : ,而且在購買時,可以選擇升級 Intel RealSense 3D 技術(這樣就可以用臉來登入 : Windows 10 了)。 : 在我們短暫的動手玩中,發現 Miix 700 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它背後的支架部分 : 要花一點力氣才能打開,翻轉的角度大約為 160 度。跟 Surface 相比,它有一個很明顯 : 的不同,就是類似 Yoga Pro 3 那樣的外露式「錶帶」轉軸。以之前的經驗來說,這個設 : 計應該還是蠻好用的。另外,雖然在現場無法進行嘗試,但根據鍵盤的穩固程度和轉軸的 : 設計來推測,Miix 700 放在大腿上使用的體驗,應該至少不會輸給最新的 Surface。關 : 於鍵盤配件,手感真的不錯,而且它在貼上裝置時會留有一個角度,從而達到穩定鍵盤的 : 目的。 : 總的來說,Miix 700 跟人的印象非常不錯,但我們有一個疑問是,為何 Lenovo 要推出 : 這麼一款產品?畢竟他們之前已經嘗試過了不少拆卸式的筆電概念(Miix 2),而且在 : Yoga 產品線上,對轉軸技術的利用也在日趨精進。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從微軟那裡感 : 受到了威脅,儘管坐擁著全球約 20% 的份額,但這家世界最大的 PC 廠商,對市場趨勢 : 的變化顯然仍有著非常靈敏的嗅覺。而對微軟來說,Lenovo 的這次「致敬」,多少也算 : 是對 Surface 的一種肯定吧。 : 閒聊:唔喔這個鍵盤我可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8.128.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ndowsPhone/M.1441185060.A.683.html

09/02 17:11, , 1F
USB筆座XDDD
09/02 17:11, 1F
※ 編輯: ringo543 (124.8.128.233), 09/02/2015 17:14:10

09/02 17:14, , 2F
真的很可笑XDDD 要插筆就得放棄一個USB槽
09/02 17:14, 2F

09/02 17:25, , 3F
levono出很多事情
09/02 17:25, 3F

09/02 17:31, , 4F
我蠻喜歡SP1/2的放筆方式
09/02 17:31, 4F

09/02 20:58, , 5F
跟SP1/2有異曲同工之妙啊,只是一個是充電孔,一個是USB
09/02 20:58, 5F
文章代碼(AID): #1LvhqaQ3 (WindowsPhone)
文章代碼(AID): #1LvhqaQ3 (Windows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