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屁] 筱山紀信攝影展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pingkol)時間14年前 (2011/01/14 18:19),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http://pingkol.pixnet.net/blog/post/28127499 前幾天去了北美館參觀筱山紀信的攝影展,存著對攝影師一無所知的美麗心情前去參觀, 其實都會有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初次碰觸到攝影師的內心世界的好奇感以及怕 我不喜歡這個展,畢竟作品會說話,喜不喜歡這個攝影師的作品在參觀完後便會建立一定 印象及評價。 “20歲起從事專業攝影工作,篠山紀信拍攝對象多元,涵括衣食住行育樂等多項領域,最 大部分為人物和都市兩項主題。而他善用與娛樂圈的關係,幾乎與每個年代的代表偶像都 合作過,從山口百惠、松田聖子、到廣末涼子、仲間由紀惠等,1991年,他為當時18歲的 宮澤理惠拍攝全裸寫真集,震撼全亞洲,篠山拍攝的女性人像及女體攝影也成為他最為人 熟悉與知名的主題。” 初步對筱山紀信的認識就是他拍了很多名人的照片,從宮澤理惠到三島由紀夫,不管是藝 人、文學家、藝術家等,都在他的相機留下永恆的瞬間。如何拍出藝術家和文學家的抽象 本質以及風格,這個我覺得是很值得學習的方面;另一方面在拍攝人物的廣度上也可以感 受到攝影師的社交活躍性。 Close to Me 他曾說「年輕人,讓我告訴你我拍照的秘訣:如果你拿起廣角鏡頭,沒有別的,就是要靠 近、靠近、再靠近」。(1980年代時筱山紀信為Minota 代言) 除了物理上的靠近,與被攝 物的本質靠近也是非常重要的。雖說我非常同意「觀者的再解讀極有可能不是作者的原意 」這個論調。因此在我自己的解讀上,在他的照片中可以看見他與人與城市的貼近,企圖 以攝影去帶出他們的本質或是其象徵意義。 在這次展覽的照片中包含篠山廣角、藝術家、女星、歌舞伎町、東京胴體、夢幻、魅影、 上隱東京等系列照片,時間從1960年至今,可以看出攝影師在技術及想法上的改變。 筱山廣角Shinorama “篠山紀信對於視覺捕捉的強烈慾望,從其獨特的「篠山廣角」攝影技巧所呈現的效果一 覽無遺,他將三台大型相機橫向並列,同時按下快門,或是只使用一台相機,改變相機的 角度進行拍攝,再連結多張照片所製成。不僅看透人物的細節,同時又能遠眺俯瞰整體場 景,超越人類肉眼的視野能力。   這次展出數幅「篠山廣角」的代表作品,寬達3至4公尺的巨幅相片,精密的場景排列 ,呈現如人體刺青、相撲選手等集體人物照片。不僅僅表達日本社會的某一種文化象徵或 行為,更是流露出這一個特定文化族群的個性與氣味。” 利用8X10大型相機,以同時多機拍攝或是一機拍攝事後作拼接的動作來展現相機所看見 的與肉眼看不見的景像。總之這個作法我覺得跟微距攝影很像,人們因為看見自己看不見 的/不曾看見的/常見卻沒有以這個視角看見的影像而產生驚嘆而進一步思考。我覺得筱 山紀信很棒的是在於攝影素材的挑選,拍攝地點都是能夠展現立體感的場地;被拍攝人物 的位置及動作感覺都有經過設計,在一些乍看如紀實照片的棒球場、相撲選手、升旗等, 都是有經過精心安排的角度跟構圖,這讓這看似平凡的畫面變得不平凡了。在前置工作上 可以感受到攝影師的用心。(筆記:前置以及先視的觀念真的很重要!) 東京胴體、幻影、上隱東京 我所感覺到的是攝影師要表現東京這座城市的怪異/瘋狂/觀察,在工業化或是廢墟中微 映在女體上的燦爛燈光。筱山紀信跟許多攝影師一樣追尋著攝影一個重要議題:真實與虛 幻的答案。羅蘭巴特說:攝影的本質是”曾經存在過'(That-has-been)”,但是它所呈現 的是真實還是虛幻,亦或是介於兩者之間取決於讀者的觀感想法。就像是他另一幅作品中 ,虛構的死亡士兵與雙胞胎少女的影像是虛構出的影像,但卻是表達出人生的真實之一的 手法,感受到殘酷、真實及不安的城市、現在以及未來。在加上日本人在萬事達卡信心指 數報告中,發現日本總是對於未來充滿著不安全感,所以他們的信心指數都是位居亞太14 個國家最後一位,日本攝影師及文學家表達都市與人生的末世感都是相當成功的。 後記 所以要我說這個攝影家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會說前衛瘋狂,我覺得有一點蔡明亮的fu。畢 竟在封閉的年代,他開始拍攝人體寫真、色調反轉、筱山廣角的方式去呈現自己的作品, 我覺得在那時候的攝影界,這應該是還蠻瘋狂的行為吧!尤其帶起人體攝影的風潮。不過 近期的人物照我覺得挺普通的說,可能是在現在這個年代,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師的年代, 他的獨特性已經漸漸的埋在眾多人海中了吧。不過我還是很期待他幫三島由紀夫所拍的模 擬自殺的照片,這麼瘋狂的兩個人不知道會將這戲劇化、具有張力的死亡安排成甚麼樣子 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22.164.146

01/15 15:13, , 1F
個人認為物理距離某程度會反映情感距離
01/15 15:13, 1F

01/15 15:14, , 2F
觀看者的解讀. 其實和作者意念通常不會偏離太遠
01/15 15:14, 2F

01/15 15:15, , 3F
個人看法 :)
01/15 15:15, 3F
文章代碼(AID): #1DC2Cj1r (PhotoCritic)
文章代碼(AID): #1DC2Cj1r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