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評李小鏡作品 新天地-夜生活
貼一篇之前寫的作品賞析。很高興這篇文章承蒙李小鏡本人賞識;當然還有許多再跟
作者交流討論的空間。
原文轉自 台灣攝影藝術學會
http://www.taiwanphotoart.org/
原文網址: http://0rz.tw/5c2IF
=============================================================================
李小鏡展覽 -- 夜生活/新天地
時間地點:2007年5月5日~5月20日 東之畫廊
地址: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8-4號 阿波羅大廈(B棟八樓
電話:(02)-27119502、27527679
http://www.eastgallery.com.tw/
作者自述:
科學的進步延長了我們的生命,但卻無法滿足人類無止境的貪慾。用健康的器官來替
代病老的器官,已是當今人類求取長生不老的關鍵。幹細胞以及基因工程研究的成果,將
使動物成為人類器官的提供者。據說豬的生理要素比羊更接近人類,加上其器官更近似人
類而廣氾的被生物實驗室用來研究。
我要帶你去的地方,該是發生在不久的將來。那裡住著一夥長著人眼,人心,人肝及
其它人類器官的動物。一代一代傳下來,除了提供我們更好的器官之外,這些動物最後也
滋長出人類的智慧及慾念。
在這個半人半獸的世界裡,我察覺到類似我們所有的喜悅和哀愁。在科學成功突破的
同時,將無可避免地帶來更多的疑慮。
~2004年 李小鏡
==評 論==
也許是場地配置的關係, 或是作品強度的關係; 還沒打開東之藝廊的門, 我就被那一
幅作品震攝住了...
這是一場很棒的展覽, 展覽完後, 讓我思索了很久, 得到很多的啟發; 底下一定還有
許多我疏忽了, 或是我講得不夠, 甚至講錯了的地方, 還希望大家不吝指點. 謝謝.
先提一下有關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人與動物"這層關係,在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在中國神話當中,常有將不屬於人的造
型附加在人身上的作法。比如海龍王的造型,通常都是人身龍頭的造型;西遊記當中的角
色就更多樣了。在西方藝術當中則出現的更早;埃及藝術當中就有人身狗頭/狼頭的造型
,或是蹲在沙漠中幾千年的獅身人面像;在希臘羅馬神話當中星座的造型,有很多是融合
人與動物的造型,或動物與動物融合的造型,甚至人/動物與器物的造型融合。而在土著
文化當中亦有出現人與動物造型融合,或動物與動物造型融合出現的圖騰、雕塑、或是繪
畫流傳下來。在早期的概念當中,屬於不同物種的特殊造型彼此融合,暗示著當初創造此
造型的人,希望不同的能力之間的融合,能塑造出一個"神力"的概念,不管作為膜拜的對
象祈求庇蔭,或是作為逞奸鋤惡的 God will;anyway, 早期文化當中這種概念的出現,
其實暗示著當時製作者的某些渴望。希望能人夠擁有超出常人的某些能力,甚至是神的能
力;或是期望著能夠與具有特殊力量的生物-不管是實際的生物或是虛構的生物-能夠與他
們溝通,甚至更近一步,以人的邏輯來操縱/運用這些特殊的能力;屬於動物的能力,或
是屬於神的能力。
晚近關於人與動物之間關係的呈現,主要出現於近代的插畫、漫畫、或是卡通當中。
John Berger 在 About looking 一書中有提到,在很早的報紙插畫當中就有出現以"人身
獸頭"的方式來暗示一些現代人/都市人的個性,把在一般文化傳統當中對於某些動物的想
像,套用在人的身上,而利用"獸面人身"方式來表達。這個其實在西方的星座故事當中就
有不少,但這樣的作法真正廣為流傳是在近代文化當中,用動物來隱喻人的性格、作為、
操守之類的概念。
去五十年之來世界的發展,尤其我想強調都市的發展與科學上的進展,使人與動物之
間的關係又有不同的發展。由人群大量聚集所形成的都市(town -> city -> Big city
-> Metro -> Cosmopolitan), 因為人群的過度密集所產生的疏離, 使的許多都市人在工
作之餘的時間其實是相當空虛的。許多人選則養寵物來陪伴自己;這和農業社會中人與動
物之間的關係截然不同。過去農場裡的動物是主人的財產,是主人可任意支配的物品;而
寵物則是傾聽/陪伴的夥伴、朋友。在作為朋友的狀況下,把動物擬人化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在科學的發展上,如同現在大家都知道物質都是由共同的粒子所組成的,人們發
現了動物跟人 (在生理上) 也是透過同樣的機制來運作;晚近動物行為學研究上更確立了
其實在許多的物種當中,他們也有類似於人類的"社會組成"、"群體認同"等等的社會化機
制與行為。而一如李小鏡的自序當中寫到的,在某些實驗操作當中,以動物之身來複製、
製造人體所需的器官,理論上是可行的 (我看過有人把人的耳朵種在小鼠身上的;後來證
實是假的,不過理論上是可行的)。那麼在這些技術面的操作之外,會不會對生物,不管
是動物或人,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 過去曾經有電影作品在討論器官移植之後,病患產生
某些層面的改變;也許某些嚴謹的科學家會對此嗤之以鼻,但是在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之
下,到底會不會出錯? 會不會真如李小鏡所言在心理層面、智能層面發生無法預期的變革
? (其實在迪士尼的卡通當中,動物已經被完全的"人化"了。)
總結以上所言,過去的作品當中有關於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的表現,大概可以分成以
下的進程:
人希望擁有動物之能力/神力 -> 以動物暗諭人的個性 -> 人與動物是相同的-在某些
方面 -> 動物也有人性。
在李小鏡的作品當中,很幸運的是這次也同時有許多過去的作品一併呈現,正好可以
對照過去在藝術史上對於人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變化。而在李小鏡的作品當中,他更強調了
"人性"。
李小鏡最早的作品,包含了十二生肖 (manimal, 1993) 及108 Looks的部份
(1996~2003),也許可以先看成是對於人與動物之間 fuse 起來的嘗試。中間有
Judgement (1994),作的是閻羅王與牛頭馬面,以及西遊記當中的某些腳色,嘗試藉由人
與動物的融合,透過臉部或肢體處裡表現出"神性"或"人性"。Origin (1999~2003)是一組
非常有趣的作品;利用動畫的方式,透過不同物種之間的轉化,表現李對於物種演進的詮
釋。在 Nightlife (2001)當中,李小鏡則處理了"以獸諭人"的部份;利用動物的概念來
暗示人的性格。他強調人與動物其實相異之處並不多,尤其在夜生活,當拘束了一整天的
上班族被釋放出來的時候。這部分在使用動物特質的時候,相對強調過去西方在處理動物
的概念常使用的有關"慾望"的部份等,比較負面的部份。到了 Harvest (2004) 的部份,
人與動物的關係則演進到了人與獸同質;甚至進而在動物身上表現人的五官,人的神情,
表現出人性來。
作品表現上,李小鏡仔細選擇不同的方式切中他所想呈現的主題。
李小鏡早期的作品大多選擇以肖像 (portrait) 形式表現;這類型背景單純,強調臉
部的方式本身具有很強的證據意味,類似人類學者做採樣時的用法,或是像犯人的檔案照
;讓一些重要的特質以相對客觀的角度呈現出來。最早的 manaimal, 使用肩部以上的肖
像形式。臉部的處裡是以動物的外型輪廓,人的五官配置,再利用不同的皮膚質感 (如光
澤、皺摺...etc) 與打光方式來強調某些動物的特質;嘗試把人"獸化"、或把獸"人化",
同時藉以暗喻物種間的異同。另外類似的作法有 108 Looks. 這套作品當中,李小鏡的主
題是藉由寒山寺108 鐘聲的典故,描繪 108 眾生。佛教裡有眾生輪迴,每個人依據自己
這一世的修為,會在死後決定入哪一道。這套作品比較強調照片作為"代表/代替"的特質
;因此採用了只有臉部特色,圓形的畫面呈現,感覺蠻像我們常在飾品店或藝品店會看到
,作為墜子的小盒子;裡面放了小小張的臉,或只有頭的照片。這種類型的照片,對於持
有者/觀賞者心理上而言,照片的存在是實體的化身;108 鐘聲代表 108 眾生,108
Looks 的作品/照片同樣用來代表 108 眾生。在臉部的呈現上,李小鏡使用了類似
manimal 的處理方式;而在這組作品當中對於皮膚質感的運用,毛髮、五官變形的部分
比起 manimal 更加成熟;同時李小鏡在這組作品中使用了不同膚色的人。此外,這組作
品當中的肖像,還加上了不甚清晰的情緒,喜怒哀樂;人的七情六慾則正是佛家 108 苦
之源。這組作品當中的 108 相,除了一貫的人性的暗示之外,還多了宗教上的隱喻。
Manimals[/font][/font]
http://www.daniellee.com/DigitArt.htm
108 Look
http://www.daniellee.com/108wmore.htm
Judgement 這套作品是李小鏡第一次嘗試使用到腰部的人相。在閻羅王與牛頭馬面三
張一組的作品當中,運用了衣著、體格、肢體動作、表情,表現不同角色具有的特色。迥
異於過去東方的概念,李小鏡用西方的商業人像的人物描繪方式,同時運用了"衣著-身分
-人物特性"這一層關係來強調不同角色的概念。跟朋友討論的過程中,閻羅王過去一直沒
有固定的形象;這張閻羅王從臉部的表情,顯露出該有的威嚴;而過去大筆一揮定生死的
概念被轉換成一個評估/打量的神情;比較像是在做大買賣的老闆。這一組其他出自西遊
記的人物,李小鏡妥善的運用許多影像的語彙,配合上臉部人與動物的融合效果,表現出
在傳說故事當中不同角色的特質。Origin 這組作品,李小鏡用他的方式來詮釋物種轉變/
進化的過程。為了要表現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選擇使用全身像來表現。如果單看頭部/
臉部,一樣會呈現出等同的轉化過程;而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開始直到最後,那個表
情/眼神,其實一直都是屬於人的。
Judgement
http://www.daniellee.com/Judgemnt.htm
Origin
http://www.daniellee.com/Origin.htm
在 Nightlife 這系列作品當中,這是一組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除了將近全身的人
像,李小鏡同時處理了景物的部份。在臉部的部份,動物所佔的比例相對減少,不如前幾
組作品當中會出現不符合一般人臉形輪廓,比較明顯的是都用人的臉型,另外在額頭、眉
心、眼睛、人中、嘴型、以及皮膚的質感,皺摺的部份做很細緻的改變,而把動物的五官
適切的插入。Nightlife 系列是這次展覽的重點;一如展覽的名稱: 夜生活/新天地;新
天地是最近快速發展的上海市夜生活的區域,李小鏡把他對動物的關注,在回過頭來關注
到生活週遭。 Nightlife 系列作品中可看到三個不同階段的表現。最早的 Nightlife 作
品,一方面諷刺人的獸性;有引用於"最後的晚餐"當中的配置,李小鏡自己居正中央,顧
盼四周的人/獸;到第二階段的表現,現場則拉到上海夜生活,描述當今上海夜生活當中
紙醉金迷的情形。到第三階段,這是在去年上海雙年展中首次公開的作品,場景則換到野
外,換到叢林當中,畫面中的這些人/獸,放到/回到真正的荒野當中,做一個隱諱的對比
。
NightLife
http://www.daniellee.com/RecentWk.htm
最後是 Harvest 系列。這系列的作品則反過來,在動物身上表現"人"的動作、五官
、表情、眼神。如同李小鏡的作品自述當中所提到,當動物身上有太多"人"的器官,會不
會因而表現出人性? 對應於這樣的主題,背景換成了戶外,人們日常休閒活動的場景;具
有人的五官,人性的動物,也有著人的舉動,同時也有著人的喜怒哀樂;恰恰和
Nightlife 有相當大的對比。
Harvest
http://www.daniellee.com/Harvest.htm
這次的展覽,展出 manimal 的部份, Judgement 的部份, 三個階段的 Nightlife,
另外還有一張 Harvest 的作品。回顧李小鏡過去的作品,會發現尤其在早期的 108
Look, manimal, Origin 等階段作品,李小鏡強調動物多少也是具有人性的。而在
Nightlife 當中,利用人與動物的融合,反過來影射人的獸性;而到了 Harvest 的階段
,李小鏡還是強調動物的人性;尤其作為人類科學進步過程中的基石-實驗動物,他們也
是有人性的。整個看下來,就會發現李小鏡在作品當中一再的質疑: 到底人與動物有多大
的差異? 人有道德觀念,有異於一般動物的智能,但是人也有"獸性" (Nightlife); 相對
的,動物也會有人性的; 甚至如李小鏡所預想的,實驗動物也有可能具有如人的喜怒哀樂
。而到底長久以來自以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底與其他動物有多大的差異?
這次的展覽其實很難得的是把很多過去的作品併陳,所以從中其實可以看的出來李小
鏡過去創作過程當中的一些脈絡,融合手法的不斷演進,以及概念上的不斷進步。另外很
難得的是畢竟是國際級的大師,數位輸出的品質相當的高,且在作品呈現上,有用相紙輸
出,也有用畫布輸出的。在選擇不同材質輸出,比對作品內容,作品質感表現,都是相當
成功的呈現方式。在閱讀作品的時候,蠻明顯可以感受到兩件事:
1) 也許因為李小鏡過去是繪畫背景的,因此在單幅作品的處裡上,質感上比較接近
於肖像畫。
2) 也許因為李小鏡過去在商業攝影上的訓練/歷練,在他作品當中運用了很多商業
攝影的手法;包含使用大型相機。而正因為具有這樣的經驗,在他的作品當中的許多環節
,都能夠很精確的指向作者意圖;即便是使用 photoshop 來運作。而對應到目前廣泛運
用的數位影像處理,就會發現: 即便工具再方便,操作再簡易,但是圖像的語言,影像的
操作,都是固定的;並不因為工具的方便而可以忽略。正如同即便數位音樂工具 (電子琴
) 能很容易模擬各種樂器的聲音,但對於音樂沒有素養的人,還是做不出好歌,好音樂。
好東西並不侷限於技術的發展,未必只有傳統的技術才會有好的作品;但相對的新的技術
,並不能取代紮實的基礎訓練,基本的攝影素養的建立。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
空" ^^||b
這次的展覽在作品內容, 輸出品質, 畫面呈現, 概念的表達與轉折上, 都有太多值得
好好品味的地方. 真的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希望還能有更多機會看到更多高水準的作品來
台灣展覽.
--
這是我第一次寫藝評。感謝很多前輩指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7.209
推
08/10 12:00, , 1F
08/10 12:00, 1F
推
08/10 13:42, , 2F
08/10 13:42, 2F
PhotoCrit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