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的天花板

看板PhotoCritic (相片批評)作者 (敗裸殺)時間20年前 (2005/10/09 23:26),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是先接觸素描、水彩,才由於工作的關係碰了攝影, 而後漸漸對他有興趣起來。 在此我先把「攝影」粗分為兩類, 當然根據我的分類是有更細的,但講解太麻煩,就先當作兩類吧。 一是「記」,二是「象」。 記,就是記錄確實以物質形式存在於這世界上的東西, 多數的相片、攝影集都屬於此類, 不管是風景、人像、微距、生態、旅遊等興趣作品, 或是如婚紗、廣告、新聞等工作作品, 這類作品,是先有被攝物的存在,然後,你再用相機,把他們捕捉下來, 我傾向稱這個攝影子領域為「攝影術」, 也是本文探討的主題。 象,就是先有一種想法,想把某種思緒、情感表現出來, 或者,換一種說法,是想要拍出「不以物質形式存有於世界」的東西, 例如我要拍幾個主題, 叫「anomie」(迷亂)、「mind」(心智)、「life」(人生), 我要怎麼去表現? 當然,還是得藉著物質存有的形式,去摸索探究非物質存有的主題, 這個子領域,「攝影家」的彈性就比較大, 他可以自由導演現場,控制環境,甚至作無可理喻的後製, 自由度高,但其實這是困難的領域, 困難的不是技術層面,而是統御技術的「思想」, 也就是說, 「我的主題是什麼?」 「主題和我的相片,有沒有一種連結的關係?」 「這樣拍,真的可以表現我的主題?」 「有沒有更好的表現方式?還是,這就是頂峰了?」 如果選擇了「象」,這些問題則是必須要在檢視每張相片時, 不斷自我質疑的。 我傾向稱這種領域為「攝影道」,以和「攝影術」相互發明。 現在,我的問題就放在「攝影術」的天花板這裡, 「攝影----相片」這種藝術媒介,有其天生的「寫實」性格, 而「攝影術」,正是利用這個長處而發展的藝術形式。 以這個方向來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攝影術的瓶頸所在, 就是「美景」。 我先有一個無法驗證的預設,那就是看我這篇文章的朋友們, 起碼都有和我同等、或以上的「相機操作技術」, 我們如果要拍一張「好」、「美」的照片, 那就看誰能不辭辛苦,去找一個好景,替他留下紀念。 以前,我有心情、體力、時間,為了曙光乍現的那一刻, 和沾滿露水的AE-1一起在台東海岸山脈裡最美麗的都鸞山, 將雲海、朝陽一起納入35mm見方的底片裡, 那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 那是一種 用我的手,掌握天 的豪氣。 現在,我到了淡水,只想避開不知所謂的人潮, 在夕陽落日的餘暉下,找家店和朋友一起吃吃喝喝, 享受人類對於基本需求滿足的小小愉悅。 離題了,回到剛剛談到的美景上, 大家回想一下,看到的美麗相片,不管女人、風景、生態、微距, 都是「景」本身就美,我們攝影者,只是把它記錄、帶回家, 如此而已。 就算提到不是以美作取向的人文、新聞攝影, 那也是要有「真實存在」的景,我們去捕捉他。 攝影術,性格上是紀錄實存物的技術與藝術, 這是他的長處,但也是受限之處所在。 以上兩句,就是個人認為攝影術的玻璃天花板, 因此,最近試著思考著、嘗試著攝影道的可行性。 文首所提及的素描和水彩,其實和攝影道密切相關, 但打到這邊,還是先休息好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92.23

10/09 23:32, , 1F
推一個
10/09 23:32, 1F

10/09 23:39, , 2F
嗯 最近在學畫 很多概念都可互相應用
10/09 23:39, 2F

10/10 00:17, , 3F
文學也是
10/10 00:17, 3F

10/10 00:28, , 4F
ART is life
10/10 00:28, 4F

10/10 00:30, , 5F
隨知識慢慢增廣,偶爾真的會有左右逢其源的感覺呢...
10/10 00:30, 5F

10/10 01:05, , 6F
借轉 謝謝^^
10/10 01:05, 6F

10/10 11:24, , 7F
生活即是藝術?! XD
10/10 11:24, 7F
文章代碼(AID): #13IJQq7T (PhotoCritic)
文章代碼(AID): #13IJQq7T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