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聯力O11D Mini V2開箱篇 最滿意的機殼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千里)時間2小時前 (2025/11/27 10:05), 1小時前編輯推噓6(605)
留言11則, 6人參與, 47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Lian Li O11D Mini V2[開箱篇] 今天要來開箱的是聯力目前最新出品的電腦機殼---O11D Mini V2 這是一款我一開始就很期待的產品,身為聯力粉絲的我,打從這殼一開始在2月7日的Digi tal Expo影片上透漏時就很想要來開箱了(發售日期7月25日),但一直到距離現在(11月) 才能完成我的文章,一來是因為家裡跟工作出了一些事情生活較為繁忙,二來是最近剛好 裝在上面的主機板X870E故障需要送修,所以就索性買了一塊技嘉背插版B850 Aorus Stea lth ICE來看看主機殼的背插支援度。也因為時間隔了比較久,剛好可以跟各位分享這兩 個月來的使用心得。不過因為篇幅的關係,本篇僅為機殼的開箱,後續我會再寫一篇安裝 篇。 先來一段機殼使用報告: 8月15日收到機殼-9月3日組裝完成-使用至11月 使用環境:大樓中高樓層,空氣清淨機24Hr全開 電腦開機時間:每天約6-8小時不等 使用內容:遊戲、瀏覽網頁、影片,遊戲時CPU使用率約40%、,使用中溫度約為51度,風 扇轉速約40%(渲染著色器時溫度大概83度,風扇約80~90%) 先來說明一下為什麼會選擇O11D Mini V2(吸引我的地方),大致上可以歸類為以下三點 1. 大小(體積) 2. 硬體支援 3. 外觀設計 1. 大小(體積) 先來說第一點大小,會選擇O11D Mini V2是因為他在雙艙海景房機殼中的體積是數一數二 小的。O11D Mini V2的三圍分別是:長423.6 x寬 273.3 x 高391.95 mm,體積45L。 相比O11D Mini 第一代420 x 269.5 x 380 mm的43L,Mini V2的三圍幾乎一樣,但體積增 加2L; 亦或者對比O11D Vision Compact(447.5x 287.5x 446.4mm),Mini V2的高度更矮 ,在聯力一眾又大又笨重海景房機殼中,Mini V2更符合我對小機殼的印象。 兩代Mini對比 https://i.meee.com.tw/iiDImEi.png
O11D Vision Compact規格 https://i.meee.com.tw/dHJoW0S.png
那撇除同品牌的迭代產品以外,對比其他海景房產品如: 直立式海景房: Darkflash MOTI 鏡之島( 455.8 x 235 x 430 mm):在幾乎差不多體積的情況下,O11D M ini V2的玻璃覆蓋率更大,海景景觀更寬敞。(當然,這也是雙艙式機殼的優點,缺點就 是機殼比直立式的還要寬) DARKFLASH MOTI 鏡之島尺寸 https://i.meee.com.tw/OijHb00.jpg
雙艙式海景房: 九州風神CG530 4F(440x285x399mm)體積50L:兩者可以說是非常的相似,不過O11D Mini V2 整體在外觀上會縮小了幾分(長少了1.6cm、寬少了1.1cm、高少0.7cm),體積也因此小 了5L。但是CG530 4F側邊支援3顆12cm的風扇進氣,這點就優於O11D Mini V2的2顆。 CG530 4F - 產品規格 https://i.meee.com.tw/iF95rv9.jpg
參考版上Ohmy大的開箱文,發現還有一款雙艙式機殼可以拿來比對:全漢的M580機殼(460 x285x398mm) 體積52L。相對於此款機殼,O11D Mini V2的體積又更小了,更能凸顯O11D Mini V2對於體型的要求(雖然輸的點一樣還是在三風扇進氣QAQ) 全漢 M580 規格 https://i.meee.com.tw/H7t6QOh.png
如果是跟其他體積比較大的雙艙式機殼比較,像是君主的King 45 pro(450x245x462mm) 體積50.9L,可以更顯O11D Mini V2定位明確的特點:一台小的雙艙式機殼! 其優秀的體 積控制改寫了一般對雙艙式主機殼龐大的印象,在保持著小體積的同時盡量提高了海景房 玻璃面在整個機殼中的比例。 King 45 pro規格 https://i.meee.com.tw/s67LxPg.png
不過九州風神的CG530 4F跟全漢的M580真的跟O11D Mini V2很像,推測應該也是擁有類似 的設計理念。 2. 硬體支援 這次觀看Lian Li Digital Expo對於O11D Mini V2的介紹,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對比一代, 二代終於可以支援ATX電源了。(這應該是所有人對於一代最主要的不能接受的點,SFX的 電源選擇真是太少了) 這次O11D Mini V2最大可以支援到20cm長度的電供,雖然沒辦法像比它更大一點的M580那 樣支援到24cm的大電供,不過也已經很足夠了。 這邊順便提供一些比較常見的廠牌各型號電供長度,其實都是可以塞得下的: 1. Seasonic FOCUS ATX 3.0 GX-1000:140x150x86mm 2. Seasonic VERTEX GX-1000 ATX3.0:160x150x86mm 3. Adata XPG CORE REACTOR II 1000W:160x150x86mm(僑威代工) 4. Montech TITAN PLA 1000W:160x150x86mm(海韻代工) 5. FSP Hydro PTM Pro 1000W:130?150?86 mm 6. NZXT C1000 1000W:150 x 150 x 86mm(海韻代工)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O11D Mini V2也支援BTF背插主機板,之後的實裝測試我也會使用技嘉 的B850 Arous Stealth ICE來測試O11D Mini V2在正插與背插下的安裝情形。 3. 外觀與設計 其實打從一開始O11D Evo時期我就已經被聯力海景房的設計所吸引,無奈當時還是學生所 以除了沒有錢買這麼貴的機殼以外(畢竟還要再加上積木扇的錢),O11D碩大的體型也不適 合放置在租屋處的桌上,所以在23年電腦換新的時候僅選擇性能與價格較有優勢的Lancoo l 216(但立起來還是很大一台),使用起來也是非常滿意,非常感謝電蝦版的協助(當時 也是有在電蝦版做了很多功課) 現在我有工作有錢了,終於可以好好的來享受當時沒辦法享受到的,所以就組了一台新電 腦,雖然說房間也變大了,但還是喜歡比較小巧compact的海景房機殼,所以一直到O11D Mini V2出來之前都是用216頂著用,直到現在。 O11D Mini V2給我最大的吸引點就那標誌性(現在也變得爛大街)的雙玻璃海景房(想要三 玻璃可以選O11D Vision Compact)。因為這個原因沒有買友商競品,反而選擇等待聯力發 表符合我喜好的產品純粹是因為我是聯力粉,對他們的產品比較有愛。 撇除雙面海景玻璃,另一點讓我選擇O11D Mini V2的原因是其針對底部風扇進氣得有趣設 計。這個是我在其他機殼產品中沒有看過的,也因此打中我想要有點獨特性的想法。 最後一個點則是目前只有看到聯力那幾乎是標配的可變動I/O。這個是從216開始就傳下了 的優良傳統。因為家裡有養一隻貓咪,以往在使用NZXT S340 Elite時,貓咪總是會自動 幫我關電腦,自從換了216之後,這個可調整位置的I/O設計就變成我在選擇機殼的一個最 重要的功能了。 可變動IO https://i.meee.com.tw/lY9HbUY.png
講了這麼多,還是趕快來看一下開箱環節吧! 外箱的正面有非常清楚的機殼外觀,在名字的最後用了黑底強調著代表第二代的"V2" 1. 機殼正面 https://i.meee.com.tw/ZPmcNeC.jpg
箱子的側面也印製了相同的字樣 2. 機殼側面 https://i.meee.com.tw/iLPNLvf.jpg
箱子背面則是提供了非常詳細的機殼三圍: 長423.6 x寬 273.3 x 高391.95 mm 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到Mini V2與其他海景房雙倉機殼最大的差異之處:底部微微傾斜的風 扇設計 3. 機殼背面 https://i.meee.com.tw/63iGNfi.jpg
開箱之後第一眼就看到聯力常見的配件盒箱子 4. 打開內容物 https://i.meee.com.tw/58nUJRT.jpg
配件盒內部有一本說明書、真摯感謝卡、以及顯卡直立用PCIE架、顯卡傳直安裝支架和經 典的工具盒,非常推這個工具盒,早在216時期就很喜歡這個盒子,不用再苦惱螺絲要放 哪了 5. 配件區 https://i.meee.com.tw/CXkmJoo.jpg
接著就要來看本體,機殼本體用厚厚的防撞泡棉包裹著,最外層還有一個半透明的塑膠袋 封著,沒辦法輕易揭開它的面紗 6. 機殼全貌 https://i.meee.com.tw/69V4L2a.jpg
結果拍了這麼多張照片竟然忘記拍一張O11D Mini V2 的單獨照QAQ 大家可以直接從這張和216對比的圖參考一下。 從這個角度看,O11D 的海景房優勢非常明顯,玻璃所佔的比例比216多很多 7. 新舊疊疊樂 https://i.meee.com.tw/VEZLRj8.jpg
再來一張正面的圖。其實216也不算小的機殼了,橫向對比寬度跟O11D Mini V2比只有差 一點點。正面也可以看見216龐大的機殼風扇嗚嗚地轉動著,跟主打美觀的O11D Mini V2 玻璃形成強烈對比。 8. 新舊疊疊樂(正面) https://i.meee.com.tw/oZqhgAO.jpg
9. 新舊疊疊樂(正面2) https://i.meee.com.tw/8sjdfRH.jpg
回到Mini 2上,新品機殼在玻璃的角有特別貼上厚實的防撞膠條。 10. 玻璃防撞角 https://i.meee.com.tw/M8XSh8R.jpg
把防撞角拆下就可以看見清晰的玻璃,這次Mnin 2 不像Vision那種可以整面全透,而是 有一條白邊擋著,因此視覺上也相對Vision小了許多 11. 除去防撞角 https://i.meee.com.tw/BCtClBD.jpg
玻璃的安裝是透過內側的小卡扣完成的。 12. 側邊玻璃卡扣 https://i.meee.com.tw/EcaTpWS.jpg
13. 側邊玻璃卡扣02 https://i.meee.com.tw/A5wcORd.jpg
看完玻璃,來到頂部。機殼的最上方是一片可拆式一體式濾網上蓋。 14. 機殼頂部可拆卸一體式濾網 https://i.meee.com.tw/a8VtC1o.jpg
整體濾網+上蓋的材質非常的厚實,並不是一般簡單裁切磁吸上去的濾網。 15. 濾網全貌 https://i.meee.com.tw/9arkLUw.jpg
濾網的內側是非常平坦的,方便我們清潔。這邊非常建議大家機殼上方盡量用排氣,因為 這樣灰塵堆積在內部的濾網上才好清理,如果當作進氣方向的話,反面的小凹槽會增加清 潔的難度。 16. 頂部濾網全貌02 https://i.meee.com.tw/dpeIk6U.jpg
不同於頂部濾網,底部的濾網則是做成抽拉式的,方便大家清理。 相對於之前216底部濾網只有電源供應器底下小小的一個,Mini V2的濾網就是札札實實的 36cm 三風扇的長度。 17. 底部濾網全貌 https://i.meee.com.tw/dpz3db4.jpg
從側面圖可以看出這是O11D Mini V2主打的底部傾斜設計,據聯力所說這樣可以增加底部 進風量,進而改善散熱。官網比對的是207機殼,如果真如官方所說,那這底部3風扇的設 計可能比正面兩顆大風扇還要來的強了。(我是持懷疑態度) 18. 底部濾網全貌02 https://i.meee.com.tw/gOUa0Ui.jpg
官網機殼散熱改善說明截圖 https://i.meee.com.tw/n4avoir.png
拆掉濾網後也可以看見可拆式的風扇架,方便安裝完風扇後整組塞進去。 42. 底部風扇架 https://i.meee.com.tw/Ne4OE8b.jpg
機殼下方這邊也可以看見內建的顯卡支架,這個支架適用於水平安裝顯卡。若是要垂直安 裝,配件盒內也有附贈垂直用的,非常貼心。 19. 顯示卡支撐架(水平) https://i.meee.com.tw/tFGvtCc.jpg
回到機殼內,放置主機板的地方都有做挖孔,用來支援BTF設備,實際使用的話可能要待 我之後更新B850 Aorus Stealth ICE的安裝的心得。 20. 機殼上方BTF挖孔 https://i.meee.com.tw/Cx4qEE1.jpg
在機殼的側面也有針對24pin背插座挖孔,旁邊也有遮擋用線材用的橡膠帶 22. 側邊BTF挖孔與24pin線材遮蔽 https://i.meee.com.tw/G1yEFHc.jpg
除此之外,聯力也有提供支架讓你調整24pin電源線, 有時候在一些小地方都可以瞥見聯 力在美觀上的執著(我是覺得有點不必要啦,但是真的是個蠻用心的小設計) 38. 24pin 電源線支架(拍的不太明顯QAQ) https://i.meee.com.tw/KxAUKus.jpg
最底部也有針對BTF做開孔,雖然做了BTF支援後連接機殼其他部位的地方看起來非常單薄 ,但是整體摸起來非常穩固,不用擔心有斷掉的情況發生(大力金剛手例外) 23. 底部BTF插槽 https://i.meee.com.tw/D4WrvoR.jpg
接著看整個機殼的背部。O11D Mini V2作為一個雙倉式機殼,背面會比一般電源在下方的 直立型機殼還要來的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電源放置在主機板的背後。 24. 背部照 https://i.meee.com.tw/HLWoU87.jpg
比較有趣的地方就是這個硬碟籠固定架,第一眼看起來非常的複雜,其實就是由兩個相同 的硬碟籠組成,搭配機殼固定用的螺絲,詳細安裝會在後續分享 25. 硬碟籠調整孔位 https://i.meee.com.tw/P38Eg28.jpg
移動到更下方可以看見梯形的進氣孔,隱約還可以看見底部進氣風扇,很明顯這個式設計 給它使用的,透過兩側底部簍空來增加進氣的空氣來源 26. 底部風扇進風口 https://i.meee.com.tw/rBzRUVQ.jpg
27. 機殼底座 https://i.meee.com.tw/XoqJvfZ.jpg
側面除了有一體式的風扇進氣孔,還有PSU進氣孔。 其實不太喜歡側邊風扇進氣孔做成內凹式的,就如同之前在上方風扇出風口講得一樣,內 凹會增加清潔的難度 28. 機殼背面 https://i.meee.com.tw/i0yYmb2.jpg
也順便補充一下側面的進氣區。按照聯力官網的圖片,側面確實是用來進氣的。 P.S. 可以注意到側邊亦有提供可調整式檔板,這個擋板是用於擋住多餘的空間,保證氣 流的一致性。因為是可調整式的,所以可以依照主機板大小調整放置位置(可見官方說明 書截圖)。這個東西其實216也有附贈,可見聯力還是維持以往對產品完整度的高要求,重 視細節的程度是我目前看過最多的廠商。 進氣圖 https://i.meee.com.tw/Zm4VDvW.png
33. 側邊風扇進氣區 https://i.meee.com.tw/OfvyvSt.jpg
風扇擋板說明 https://i.meee.com.tw/63cMBxG.png
較特殊的PSU進氣孔,主要是透過一點點的違建來解鎖ATX 電源的限制,這個方式說實在 我從來沒想過,挺有創意的 29. PSU進風處 https://i.meee.com.tw/QUPyYmt.jpg
30. PSU進風口 https://i.meee.com.tw/Ay3dC0K.jpg
打開側蓋就可以看見全貌。最主要分成三個區域:PSU、硬碟籠、遮線板 36. 側邊全貌 https://i.meee.com.tw/SzzLvkS.jpg
硬碟籠總共有兩個,以前後排列的方式堆疊,可支援2.5~3.5吋的硬碟。(BTF主機板的話 則會被限制到只能使用一個硬碟)。補充一下檔板上也可以所2.5吋的SSD哦! 35. 側面硬碟龍 https://i.meee.com.tw/JhpGNYb.jpg
BTF硬碟支援 https://i.meee.com.tw/HVub2kW.png
將硬碟籠拆下來可以發現原本背面很多像螺絲的東西其實有一半是卡扣。使用方是是將硬 碟籠固定到機殼上之後,再鎖上固定用螺絲 40. 硬碟龍拆卸圖 https://i.meee.com.tw/qWc1Weq.jpg
為了實現側面安裝PSU,機殼也有提供PSU的安裝架 41. PSU安裝架 https://i.meee.com.tw/r7eAALQ.jpg
繞了一圈回到上方,除了一開始的濾網,上方還有一層可拆卸式的風扇架,這部份的設計 就跟216一樣,方便我們安裝水冷 31. 頂部可拆卸風扇架 https://i.meee.com.tw/NOnnLjt.jpg
移除支架就可以看到IO擋板。因為O11D Mini V2的可變換IO設計,空的地方可以用擋板擋 住。 32. 頂部IO更換 https://i.meee.com.tw/I0rDMwo.jpg
底部IO圖如下,總共有3.5mm耳機街口、2個 USB Type A、一個Type C(USB3.2 GEN1 20G) ,以及開機紐 34. 底部IO https://i.meee.com.tw/uTkZyld.jpg
IO線材如下,採用的是整合式的設計,不用再插那些細到不行的線了。 37. IO接頭 https://i.meee.com.tw/KkxquGx.jpg
翻到機殼底部,聯力的小巧思還不只這些,除了給支架讓24pin電源線保持水平以外,竟 然還挖孔讓GPU的線材可以從底下繞過去,筆直地接到顯示卡上。 這我也是想都沒想到的一手。 39. 底部GPU電源線口 https://i.meee.com.tw/nAY2kjC.jpg
寫到這邊算是開箱告一個段落,因為篇幅的關係,所以想把安裝電腦的心得弄成另一篇。 整體來說,O11D Mini V2是一個我夢想中的海景房機殼,因為它不會像其他雙倉式海景房 如此的厚重碩大(隨著年紀的增長,對電腦的喜好也從雄偉華麗變成小巧簡約派的了)。不 僅如此,其支援ATX電源對我來說更是方便。在外觀上,雖然因為大小的關係側邊只能裝 兩個12cm風扇進氣(沒辦法湊3+3+3+1,10風扇組合了QAQ),不過使用體驗上差距沒有很大 。 後續的部分會在安裝篇補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5.8.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64209122.A.13C.html ※ 編輯: pphyy5844548 (39.15.8.51 臺灣), 11/27/2025 10:09:14

11/27 10:43, 1小時前 , 1F
推開箱。底部進風做成斜面是考量進氣方向
11/27 10:43, 1F

11/27 10:43, 1小時前 , 2F
還是視覺因素?
11/27 10:43, 2F
我覺得應該是結合散熱跟外觀這兩個目標所想出來的吧,一方面聯力最近的設計都有往傾 斜這方面走,比如最近新出的顯卡支架也是主打傾斜設計 https://i.meee.com.tw/Qoao8aY.png
另一方面透過傾斜讓底部騰出空間給散熱也可以有效解決底部進氣不足的問題 ※ 編輯: pphyy5844548 (39.15.8.51 臺灣), 11/27/2025 10:55:50

11/27 11:04, 1小時前 , 3F
底部我覺得還是平面比較好看 跟以前一
11/27 11:04, 3F

11/27 11:04, 1小時前 , 4F
樣是四腳撐高對我來說就完美了
11/27 11:04, 4F

11/27 11:23, 1小時前 , 5F
11/27 11:23, 5F

11/27 11:36, 1小時前 , 6F
Atx 主板好裝嗎?
11/27 11:36, 6F

11/27 11:41, 59分鐘前 , 7F
這咖我看很多開箱說組裝體驗不好
11/27 11:41, 7F

11/27 11:42, 58分鐘前 , 8F
太緊湊會卡卡
11/27 11:42, 8F

11/27 11:52, 48分鐘前 , 9F
話說海景房適合風冷嗎?
11/27 11:52, 9F

11/27 11:53, 47分鐘前 , 10F
會卡就跟一代一樣啊 這咖就是走緊湊路
11/27 11:53, 10F

11/27 11:53, 47分鐘前 , 11F
線了 喜歡組起來一拜的人會喜歡
11/27 11:53, 11F
文章代碼(AID): #1f9x7Y4y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f9x7Y4y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