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全漢CST350真香遊戲機 feat. 3080 FTW3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時間4年前 (2021/09/17 22:52), 編輯推噓16(18230)
留言50則, 23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前言 年初把2019組的桌機賣掉之後就一直用筆電 從GA401IU升級GA503QM也都滿足工作跟遊戲上的需求 沒想到八月初換換病突然發作在原價屋網路下單兩次 結果都是隔兩天接到電話說部分零件缺貨 (/‵口′)/~╧╧ 直到八月底某個周日下午看到板上有大哥躺在原價屋地上的情報 趕緊前往好幾年沒去的光華碰碰運氣 到了現場不意外i5 11400/11500依然缺貨 最後只能多掏近4千元搭定價微微發臭的Zen3 5600X把大哥的RTX3080 FTW3帶回家 以前都用ATX中塔式機殼實在很佔空間,這次換換口味組台CST350 配置 CPU: AMD Ryzen™ 5 5600X MB: MSI MAG B550M MORTAR RAM: 美光 Crucial Ballistix D4 3600 8G x 2 VGA: EVGA RTX 3080 FTW3 ULTRA GAMING (10G-P5-3897-KL) COOLER: 無限伍 ARGB 終極版 CASE: 全漢 CST350 白 SSD: XPG SX8200 Pro 1TB v1 (系統碟) SSD: PNY XLR8 CS3040 2TB (遊戲碟) SSD: Micron Crucial MX500 2TB (遊戲碟) POWER: 全漢 金鋼彈 850W 80+金牌 FAN: ARCTIC F8 PWM PST CO 8公分 FAN: ARCTIC F12 PWM PST 12公分 x 4 細部照片很多前輩開箱過了,這裡就分享組裝上的心得吧 組裝心得 一、主機板 M-ATX主機板裝入CST350時下緣幾乎貼近底部 選擇主機板時要注意太粗壯或太高的線材接口盡量在右側且水平於主機板為佳 這樣就能避免下方要安裝風扇或硬碟時與線材交涉的尷尬局面 需要注意的接口布局如下 1. SATA: 位於主機板右側水平布局為佳 2. PCIe x16-1: 部分M-ATX會把PCIe x16第一槽下移,有好有壞,請依配置選擇 搭配SFX電源,建議選在第一槽,安裝雙槽厚度以上顯卡時下方空間會很充裕 搭配ATX電源,建議選第二槽,可以多點長顯卡安裝寬容度及電源線材的空間 3. 前置USB 3.x: 位於主機板右側水平布局為佳 4. 前置Type-c接口: 加分項,不要浪費CST350的前置Type-C接口 以AMG三家4000元左右的中階B550 M-AXT為例 https://i.imgur.com/HsZjdds.jpg
MSI B550M MORTAR完美搭配CST350 二、顯示卡 以大哥RTX3080 FTW3為例,30公分鄉民長度加上2.75槽厚 裝入後空間還是相當充裕,底部也有足夠空間安裝風扇幫助進風 三、電源供應器 剛好全漢有CST350加金鋼彈的C+P組合優惠 換算下來金鋼彈SFX 850W金牌十年保只要4100元 與同級的ATX電源相比之下價差不大 可能是瓦數挑選較大,日常遊戲頂多50%~60%負載 所以使用體驗上非常安靜,完全沒聽到原先擔心的噪音問題 如果要組整機非常推薦直接搭金鋼彈電源 四、訂製模組線 金鋼彈附的扁線其實不難安裝,只是長度較長及線材都做一分多 所以安裝後會多出一坨線材要找地方塞,略顯壅擠 因為金鋼彈沒有在中國上市 原本擔心只能選擇台灣昂貴的訂製線店家 沒想到37.2度居然願意接單 只需要提供主機板、顯卡、塔扇、機殼型號及周邊數量就好 不用自己量長度真的很方便 最後選用YY鍍金端子+JMT接頭的鍍銀線 - 主機板24 PIN * 1 - 主機板4+4 PIN * 1 - 顯示卡6+2 PIN * 1 - 顯示卡6+2 PIN 一分二 *1 - SATA 一對一 * 1 - SATA 一分二 * 1 共六條,價錢是240RMB加上30RMB順豐直寄,約一周收到 做工不錯 https://i.imgur.com/l1YtV2D.jpg
換上訂製線後整體空間清爽多了,再來就等待時間的考驗了 走線 (正面) Before (金鋼彈原廠模組線) https://i.imgur.com/mY5O3Aq.jpg
After (訂製鍍銀模組線) https://i.imgur.com/iomyUfE.jpg
走線 (背面) https://i.imgur.com/V9ZQu20.jpg
小建議: 如果顯示卡有三組6+2PIN輸入不得不使用一分二線材時 可以用GPU-Z觀察是否能抓到每個6+2PIN輸入的瓦數 以大哥RTX3080 FTW3的三組6+2PIN輸入為例 https://i.imgur.com/r1refqQ.jpg
可以看到6+2PIN輸入#1 #2 #3的負載比例大約是40% 40% 20% 再跟大哥客服確認6+2PIN順序 https://i.imgur.com/6ymDfAL.jpg
就可以把 - 6+2PIN輸入#1單接一條6+2線材 - 6+2PIN輸入#2及#3接到一條6+2PIN一分二的線材 https://i.imgur.com/LWleCXu.jpg
就能避免把重負載集中在同一條一分二線材上 五、CPU散熱器 CST350標示散熱器限高155mm 對部分中高階散熱器高度來說略顯尷尬 實裝無限伍ARGB終極版(157.5mm)時金屬側板可以蓋上,但有不明顯的微微隆起 實裝PA120 White ARGB(157mm)時金屬側板反而只能勉強蓋上 要換裝玻璃透側請選擇155mm以下的塔扇 六、散熱風道 風扇裝好裝滿 - 上置 ARCTIC P12 PWM PST * 2排風 - 後置 ARCTIC P8 PWM PST CO 排風 - 下置 ARCTIC P12 PWM PST * 2進風 整體溫度控制不錯 CPU: 5600X (PBO manual 10X +200MHz CO -11~-26,防掉壓mode4) GPU: 10G-P5-3897-KL (降壓降頻 0.9V@1875MHz) 恆溫26度冷氣房,待機非常涼快 https://i.imgur.com/1hVdhUB.jpg
Dying Light 2K特效全開不鎖禎率也能維持在6x度 https://i.imgur.com/MJuAZYN.jpg
大推ARCTIC風扇,便宜又安靜,台灣跟淘寶上的價差有點大 結論 CST350定位在入門級的類ITX小機殼,卻又能同時支援M-ATX主機板跟ATX電源 在支援性、體積、散熱、價位上取得不錯的平衡,組裝體驗相當良好 低調光害機 https://i.imgur.com/4FG0PnO.jpg
https://i.imgur.com/tgJRoNN.jpg
https://i.imgur.com/lgf5jn0.jpg
做工有點失敗的訂製壓克力側板,質感不佳 https://i.imgur.com/qdJISKy.jpg
遊戲機從3060換到3080之後跑分有感提升 https://i.imgur.com/qdbE6KG.jpg
最後 感恩蘇媽、讚嘆蘇媽,感謝EVGA大哥良心價,感謝Intel i5缺貨 https://i.imgur.com/ivfzZZq.jpg
AMD真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0.1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31890335.A.92E.html

09/17 22:58, 4年前 , 1F
太香了吧!
09/17 22:58, 1F

09/17 22:59, 4年前 , 2F
歐洲人
09/17 22:59, 2F

09/17 22:59, 4年前 , 3F
樓下是不是分母?
09/17 22:59, 3F

09/17 23:05, 4年前 , 4F
推pcie x16位置的整理
09/17 23:05, 4F

09/17 23:30, 4年前 , 5F
華碩的sata在下面,害我底下只能塞
09/17 23:30, 5F

09/17 23:30, 4年前 , 6F
一個風扇QQ
09/17 23:30, 6F

09/17 23:36, 4年前 , 7F
下面12CM會擋到的話, 能不能綁8CM
09/17 23:36, 7F

09/17 23:37, 4年前 , 8F
因為朋友之前也遇到過, 那時有想過
09/17 23:37, 8F

09/17 23:37, 4年前 , 9F
用8轉12支架, 或是直接用塑帶固定
09/17 23:37, 9F

09/17 23:37, 4年前 , 10F
只是沒有真的去實作
09/17 23:37, 10F

09/18 00:00, 4年前 , 11F
華碩b450progaming SATA跟USB都卡死
09/18 00:00, 11F

09/18 00:00, 4年前 , 12F
整個悲劇...所以我前置typec不能用
09/18 00:00, 12F

09/18 00:01, 4年前 , 13F
下方風扇也沒的裝 (只能被動進氣)
09/18 00:01, 13F

09/18 00:02, 4年前 , 14F
因為是換掉ATX機殼,塞了兩顆3.5"
09/18 00:02, 14F

09/18 00:03, 4年前 , 15F
&一顆2.5" 根本沒地方裝風扇XD
09/18 00:03, 15F

09/18 00:03, 4年前 , 16F
3600硬降壓到0.875V,不然待機70度
09/18 00:03, 16F

09/18 00:21, 4年前 , 17F
我現在一個12cm是用塞的放在下面
09/18 00:21, 17F

09/18 00:22, 4年前 , 18F
孔位對不到沒辦法上螺絲
09/18 00:22, 18F

09/18 00:23, 4年前 , 19F

09/18 00:24, 4年前 , 20F
台灣好像比較少這東西,之前想到的
09/18 00:24, 20F

09/18 00:25, 4年前 , 21F
只有我覺得他最後的圖才是目的嗎
09/18 00:25, 21F

09/18 00:28, 4年前 , 22F
就是12會擋到, 裝8是不是可以閃過去
09/18 00:28, 22F

09/18 00:56, 4年前 , 23F
真炫耀文
09/18 00:56, 23F

09/18 00:57, 4年前 , 24F
歐洲人
09/18 00:57, 24F

09/18 01:02, 4年前 , 25F
炫耀文
09/18 01:02, 25F

09/18 01:11, 4年前 , 26F
最後才是重點吧...
09/18 01:11, 26F

09/18 01:36, 4年前 , 27F
挖靠 抽到PS5 爽死
09/18 01:36, 27F

09/18 02:35, 4年前 , 28F
炫耀文
09/18 02:35, 28F

09/18 03:24, 4年前 , 29F
8cm的只能鎖一個螺絲吧?而且還可能
09/18 03:24, 29F

09/18 03:25, 4年前 , 30F
比較吵,所以我選擇塞12cm不鎖螺絲
09/18 03:25, 30F

09/18 07:14, 4年前 , 31F
等於大哥不用錢 好爽
09/18 07:14, 31F

09/18 08:15, 4年前 , 32F
炫耀文 給你噓
09/18 08:15, 32F

09/18 10:01, 4年前 , 33F
我也是用這組MB+CASE
09/18 10:01, 33F

09/18 10:01, 4年前 , 34F
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在底部加兩個風
09/18 10:01, 34F

09/18 10:01, 4年前 , 35F
09/18 10:01, 35F

09/18 10:01, 4年前 , 36F
不知道顯卡的溫度會不會差很多?
09/18 10:01, 36F

09/18 10:04, 4年前 , 37F
沒用過CST350但NR200當初用3080vi
09/18 10:04, 37F

09/18 10:04, 4年前 , 38F
sion,底部上兩顆薄扇,Vram降了6
09/18 10:04, 38F

09/18 10:04, 4年前 , 39F
09/18 10:04, 39F

09/18 10:15, 4年前 , 40F
6度….那看來差蠻多的
09/18 10:15, 40F

09/18 10:27, 4年前 , 41F
底部加進風扇遊戲時大約能降3~5度
09/18 10:27, 41F

09/18 10:27, 4年前 , 42F
,上面有板友想用12轉8我是覺得大可
09/18 10:27, 42F

09/18 10:27, 4年前 , 43F
不必,8cm的進風量沒比自然進風好多
09/18 10:27, 43F

09/18 10:27, 4年前 , 44F
少,又多一個噪音源
09/18 10:27, 44F

09/18 10:52, 4年前 , 45F
最後也太閃了吧
09/18 10:52, 45F

09/18 11:57, 4年前 , 46F
底部超擠,是我就改薄扇,差距不大
09/18 11:57, 46F

09/18 12:09, 4年前 , 47F
顯卡歪歪的了
09/18 12:09, 47F

09/18 13:10, 4年前 , 48F

09/18 13:10, 4年前 , 49F
真的很喜歡 裝兩咖了
09/18 13:10, 49F

09/18 13:11, 4年前 , 50F
as120能上(機殼側架別上)
09/18 13:11, 50F
文章代碼(AID): #1XHAkVak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XHAkVak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