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小米準備要出的手機外接相機

看板MobileComm (行動通訊)作者 (母體)時間1月前 (2025/03/03 17:55), 1月前編輯推噓37(38149)
留言88則, 43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asdf616gm (微笑)》之銘言: : 磁吸在手機後背 : 聽說能購10倍無損變焦 : 高畫質加大感光元件 : 還能換各種不同焦段的鏡頭 : 出了大家會有興趣嗎 : https://i.imgur.com/X7QxJf9.jpeg
: https://i.imgur.com/VaShLwT.jpeg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7PZtHajlc
M4/3 感光器和等效35mm f/1.4 定焦 改用光纖傳送影像訊號,減少影像同步延遲,電力吃手機。 小米這東西目前還在研發中,還有些小問題要解決。 這個真的對愛攝影又不喜歡帶大鏡頭、手機大模組的人來說 太吸引人了!! 如果這規格可以改成傳輸卡口..接上一堆鏡頭... 真就就太可怕了。 鏡頭拍出來的影片 https://youtu.be/W87PZtHajlc?t=46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8774IliWU
10幾年前SONY的QX100/QX10 慘敗收場 接下來要靠小米來完成SONY的夢想了....想都沒想過會有這天 -- 棺材只會裝兩種人,一種是老到沒有嘴齒,壽終正寢的老年人, 另外一種就是鐵齒不信邪的少年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39.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740995749.A.E8D.html ※ 編輯: iammatrix (1.174.39.216 臺灣), 03/03/2025 17:59:22

03/03 18:04, 1月前 , 1F
勿忘Ricoh失敗經驗
03/03 18:04, 1F

03/03 18:07, 1月前 , 2F
他應該不是光纖,而是直接透過光傳輸資料,號稱速
03/03 18:07, 2F

03/03 18:07, 1月前 , 3F
率可以到10Gbps
03/03 18:07, 3F

03/03 18:07, 1月前 , 4F
只是感覺還是偏向專業用途?如果沒有做到跟目前手
03/03 18:07, 4F

03/03 18:07, 1月前 , 5F
機一樣方便或是模組可以到接近無感攜帶(像是磁吸
03/03 18:07, 5F

03/03 18:07, 1月前 , 6F
卡夾),大家可能還是選擇用手機相機就好
03/03 18:07, 6F

03/03 18:45, 1月前 , 7F
我覺得理光不算失敗 如果你說市場他是失敗沒錯
03/03 18:45, 7F

03/03 18:45, 1月前 , 8F
但 當初 其他相對應技術沒有到位 但技術應該是成功
03/03 18:45, 8F

03/03 18:45, 1月前 , 9F
也有突破
03/03 18:45, 9F

03/03 18:47, 1月前 , 10F
RICOH 沒有小米這種甚麼都敢試的勇氣跟技術
03/03 18:47, 10F

03/03 18:55, 1月前 , 11F
在當時的無前人的技術背景下 反而是理光勇敢多了吧
03/03 18:55, 11F

03/03 18:55, 1月前 , 12F
XD
03/03 18:55, 12F

03/03 19:03, 1月前 , 13F
sony算力太差,還搭配810根本沒救
03/03 19:03, 13F

03/03 19:12, 1月前 , 14F
m43接口+餅乾鏡 取消原後置鏡頭不知道能不能復活m4
03/03 19:12, 14F

03/03 19:12, 1月前 , 15F
3
03/03 19:12, 15F

03/03 19:15, 1月前 , 16F
我很期待啊!!!!看原型機應該是接觸點直接坐在手
03/03 19:15, 16F

03/03 19:15, 1月前 , 17F
機上,但這樣握持手感會很不好,如果做成攝影手柄讓
03/03 19:15, 17F

03/03 19:15, 1月前 , 18F
訊號從手柄接收,再用type c傳輸給手機,就可以實現
03/03 19:15, 18F

03/03 19:15, 1月前 , 19F
兼顧拍照時的手感,且拍照體驗每台都超越友商ultra,
03/03 19:15, 19F

03/03 19:15, 1月前 , 20F
卻不用犧牲手機使用的手感。
03/03 19:15, 20F

03/03 19:15, 1月前 , 21F
應該會出概念機吧! 純平面機身+卡口+隨機鏡頭
03/03 19:15, 21F

03/03 19:20, 1月前 , 22F
後置鏡頭不能取消啦,頂多就是不用那麼好的感光,
03/03 19:20, 22F

03/03 19:20, 1月前 , 23F
拿掉不就跟能打電話的相機一樣,他的定位應該跟單
03/03 19:20, 23F

03/03 19:20, 1月前 , 24F
眼一樣,平常手機拍,重要的場合再拿出來,拿掉手
03/03 19:20, 24F

03/03 19:20, 1月前 , 25F
機鏡頭日常就不實用了
03/03 19:20, 25F

03/03 19:23, 1月前 , 26F
我也覺得做在背蓋不太ok,那就代表要出特殊機型,
03/03 19:23, 26F

03/03 19:23, 1月前 , 27F
竟然手感不好要出手把,就直接跟手把連才對
03/03 19:23, 27F

03/03 19:28, 1月前 , 28F
可以放口袋的鏡頭 可以解決餐廳內吃飯光不夠的問題
03/03 19:28, 28F

03/03 19:28, 1月前 , 29F
不會沒市場 但現在都還沒上市難說效果怎樣
03/03 19:28, 29F

03/03 19:30, 1月前 , 30F
如果可以無線供電,無線傳輸穩定訊號,透過磁吸直接
03/03 19:30, 30F

03/03 19:30, 1月前 , 31F
用那還蠻有搞頭的
03/03 19:30, 31F

03/03 19:41, 1月前 , 32F
光吃電怪獸就GG了
03/03 19:41, 32F

03/03 19:41, 1月前 , 33F
厲害
03/03 19:41, 33F

03/03 20:52, 1月前 , 34F
認同battlewind 當下玩攝影的都覺得他走險棋
03/03 20:52, 34F

03/03 20:52, 1月前 , 35F
今非昔比
03/03 20:52, 35F

03/03 21:00, 1月前 , 36F
沒興趣 註定是失敗品
03/03 21:00, 36F

03/03 21:02, 1月前 , 37F
磁吸不夠穩吧,更大顆的鏡頭感覺很容易掉
03/03 21:02, 37F

03/03 21:03, 1月前 , 38F
三星挑戰過NX系列,最後買的就個幹字
03/03 21:03, 38F

03/03 21:05, 1月前 , 39F
那就是一支類手機
03/03 21:05, 39F

03/03 21:12, 1月前 , 40F
一定會犧牲畫質去補現在遇到的大缺點
03/03 21:12, 40F

03/03 21:37, 1月前 , 41F
看跟鏡頭相容的機構貴不貴重不重 如果不貴不重
03/03 21:37, 41F

03/03 21:38, 1月前 , 42F
稍高階都可做相容 這樣鏡頭量才出得來
03/03 21:38, 42F

03/03 21:39, 1月前 , 43F
如果是只有特定一台可用 那成本會突破天際
03/03 21:39, 43F

03/03 21:39, 1月前 , 44F
比買相機加手機還貴
03/03 21:39, 44F

03/03 21:40, 1月前 , 45F
放心,一定失敗,
03/03 21:40, 45F

03/03 21:40, 1月前 , 46F
現在放出來,只是騙騙投資人。
03/03 21:40, 46F

03/03 22:58, 1月前 , 47F
光一堆微單機身就比手機便宜 感光元件還更大 更別
03/03 22:58, 47F

03/03 22:58, 1月前 , 48F
提不使用的時候還能掛在身上裝B裝文青 手機接大感
03/03 22:58, 48F

03/03 22:58, 1月前 , 49F
光元件+鏡頭模組就四不像 想討好吸引攝影用戶 人家
03/03 22:58, 49F

03/03 22:58, 1月前 , 50F
不一定覺得實用划算 甚至覺得多此一舉 記得moto以
03/03 22:58, 50F

03/03 22:58, 1月前 , 51F
前好像也搞過類似的雞乖moto z吧
03/03 22:58, 51F

03/03 22:58, 1月前 , 52F
就是玩家會買而已,手機早已滿足一般人的胃口了
03/03 22:58, 52F

03/03 23:05, 1月前 , 53F
拿掉後鏡頭?突然要抓拍的時候你還要花時間裝鏡頭欸
03/03 23:05, 53F

03/03 23:29, 1月前 , 54F
90w快充一下就充飽了,根本不用怕沒電
03/03 23:29, 54F

03/03 23:42, 1月前 , 55F
無法讓原相機發揮功效那為何還做成矩陣?
03/03 23:42, 55F

03/04 00:21, 1月前 , 56F

03/04 00:39, 1月前 , 57F
大概也跟Sony 的一樣下場
03/04 00:39, 57F

03/04 00:44, 1月前 , 58F
本末倒置,手機拍照不就是圖方便嗎?還得帶顆鏡頭?
03/04 00:44, 58F

03/04 00:52, 1月前 , 59F
應該要用一隻手機搞定一切,而不是還東加西加...
03/04 00:52, 59F

03/04 03:01, 1月前 , 60F
以過來人經驗 M43就是個沒救的系統
03/04 03:01, 60F

03/04 03:02, 1月前 , 61F
始祖Olympus玩到根本玩不下去
03/04 03:02, 61F

03/04 03:03, 1月前 , 62F
如果今天是aps-c或是FF還會有人有興趣
03/04 03:03, 62F

03/04 04:22, 1月前 , 63F
截長補短
03/04 04:22, 63F

03/04 06:42, 1月前 , 64F
APSC FF就不可能是這種大小了
03/04 06:42, 64F

03/04 06:45, 1月前 , 65F
$$$才是重點
03/04 06:45, 65F

03/04 08:23, 1月前 , 66F
為啥傳統樣式的相機還能歷久不衰的原因就在於拿在手
03/04 08:23, 66F

03/04 08:23, 1月前 , 67F
上的價值感實在太香了
03/04 08:23, 67F

03/04 08:36, 1月前 , 68F
哪裡不衰,博漢區的相機店都倒到剩沒幾家了
03/04 08:36, 68F

03/04 08:46, 1月前 , 69F
他是m43大小的cmos而已,又不是m43系統= =
03/04 08:46, 69F

03/04 08:47, 1月前 , 70F
難不成概念機的樣子看起來是可以裝其他m43鏡頭嗎
03/04 08:47, 70F

03/04 09:36, 1月前 , 71F
這不是M43系統,只是剛好CMOS是4/3吋好嗎
03/04 09:36, 71F

03/04 09:37, 1月前 , 72F
而且裝其他鏡頭更是本末倒置 不輕便幹嘛用手機?
03/04 09:37, 72F

03/04 10:29, 1月前 , 73F
可以接type c來用我就買
03/04 10:29, 73F

03/04 10:32, 1月前 , 74F

03/04 10:32, 1月前 , 75F
離量產上市還有得等吧 愛好者敲碗要敲用力一點 只
03/04 10:32, 75F

03/04 10:32, 1月前 , 76F
能說小米高層一定知道就算技術成熟 正式市售也賣得
03/04 10:32, 76F

03/04 10:32, 1月前 , 77F
不多 也許出限量機種搭配還比較可貴
03/04 10:32, 77F

03/04 12:27, 1月前 , 78F
有著空間帶這個我為什麼不帶一台黑卡
03/04 12:27, 78F

03/04 12:35, 1月前 , 79F
因為1. 43底 2.可以換鏡頭上限有機會超越黑卡 3.手
03/04 12:35, 79F

03/04 12:35, 1月前 , 80F
機的方便性大於相機 4.手機的性能與軟體生態
03/04 12:35, 80F

03/04 12:45, 1月前 , 81F
推 sjclivelo : 勿忘Ricoh失敗經驗 - ricoh有推出
03/04 12:45, 81F

03/04 12:46, 1月前 , 82F
類似產品嗎?
03/04 12:46, 82F

03/04 13:25, 1月前 , 83F
莫忘綁手機 這耗電量手機能撐幾年是大問題 玩具吧..
03/04 13:25, 83F

03/04 13:52, 1月前 , 84F
當年moto mod多屌。一上市就涼
03/04 13:52, 84F

03/04 14:35, 1月前 , 85F
sony那個連線真的超悲劇 如果變成有線的有點搞頭
03/04 14:35, 85F

03/04 20:24, 1月前 , 86F
大公司保持多跑道多嘗試很好不是嗎?☺
03/04 20:24, 86F

03/05 00:50, 1月前 , 87F
小米換代時斬掉光接口的話馬上就變電子垃圾了
03/05 00:50, 87F

03/05 02:21, 1月前 , 88F
當年的Sony反應太慢是致命傷
03/05 02:21, 88F
文章代碼(AID): #1dnNobwD (MobileComm)
文章代碼(AID): #1dnNobwD (Mobile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