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作品] Q的不知道拍什麼
: 就你最特別
: 機身鏡頭:
: Leica Q Summilux 28mm f/1.7 ASPH
: 技巧解說(如閃燈、修圖)及心得分享:
: 從頭到尾都是縮光圈
: 除了拍天空對焦無限遠之外
: 其他都是用zone focus去抓
: 剛開始練習失敗的蠻多的 不特別po
: 後製LR調光線 顏色調飽和度
: 過去是F家的
: 標準焦段街拍的人像
: 長焦段 特寫人像
: 現在富士清光剩下一台Q
: 打算等新的機子鏡頭出了再回歸
: 但我不知道要拍什麼了
: 28mm我必須要很靠近人
: 當然也可以連人帶景
: 只是我還沒有用28mm說故事的功力
: 另外習慣用90mm捕捉(偷拍)之後
: 我變得不太會靠近人
: 而台灣的街拍 我的感覺是
: 除了拍到人的戲劇性 不然以街景來說
: 我覺得台灣街景對我來說很難拍 元素太多
: 而我技術不好 去掉捕捉街上的人
: 我沒辦法做太多構圖
: 也不知道要拍什麼
: 最後就是選擇的就是避開人以及街上元素
: 選擇拍建築物與天空的線條以及顏色
: 以這個為主題開始進行攝影計劃
: 有沒有前輩可以給一點意見
: 或是有其他主題可以分享的
: 謝謝
難得有人拋出一個接近攝影核心的問題,藉此機會我寫一下我對於攝影的想法好了,近幾年對於台灣攝影一攤死水真的很無力,順道拋磚引玉讓大家對攝影有比較不一樣的認識,而不單止於好看與否。
原PO想要拍出故事感,那麼所謂的故事感到底是什麼?就我觀察到大眾指的故事感也不過是一種既定印象,也許源自過去布列松那群的紀實攝影,也可能是源自電影中的構圖方式讓你的腦袋產生有故事(敘事)的錯覺,其實也只是對於刻板印象的聯想,總得來說那種故事感的畫面只是觀看者的腦補。此類照片很能討觀眾的視覺歡心,經過大家點讚分享爆炸式傳播的速食圖像文化,因人類的從眾性加上洗腦心理,自然而然對於這種美學感到愉悅,產生這種才是好照片的錯覺,進而想拿起相機拍出同個"感覺",但往往都落入失敗感到挫折。
那麼為什麼會感到挫折?拍不出來後自己開始懷疑人生不認同自己,或是真的拍出來了,那麼拍出來之後呢?不斷複製這種美學到最後其實還是會挫折,你還是會感到自己不知道在拍什麼,大多數人拍照很多年後都卡在這個瓶頸。因為你在追求某種虛幻的美、一種感覺,拍出的東西一點內容都沒有。
而我說的看書,可以看任何你喜愛的書,再把吸收到的內容應用到攝影上。比如你想要有故事感,那麼你可以去看看漫畫的分鏡,看看漫畫家如何用圖像敘事,可以是單張也可以是系列,然後學習解讀圖像的能力,一個圖像裡面有什麼符號?這些符號間的關係是什麼?空間關係造成的效果是什麼?圖和圖之間如何形成一種敘事?也可以去看戲劇劇場理論,一個故事如何被產生,再把理論應用到攝影上。
把照片裡面的東西都當做符號去解讀比較踏實,不然太容易落於什麼OO感XX感的不踏實感,結果拍的人跟看的人都滿頭黑人問號==
而且你用什麼手法必定要有你自己的理由,否則你只是在拍灑尿牛丸大雜燴,技巧、手段要服務於內容相輔相成,為什麼要調成這樣的顏色?有理由嗎?單純覺得美的話也可以啊,可是這樣很空洞耶,實際上你也說不出美到底是什麼鬼,是因為你沒有美學理論的基礎,那麼你可以去讀色彩學,看看色彩如何影響觀看,甚至用色彩去分裂圖像裡的符號做到構圖的效果,去讀解析美術史的書,看看那些以前的畫家如何應用色彩,看看寫實主義油畫怎麼演變到印象派、立體、抽像、當代,裡面有太多太多可以應用到攝影的東西了。覺得太難的話也可去看網路meme,meme有很濃厚的敘事特性在,這點也可以應用到攝影上幫助創作。
原PO說街道只能拍人的戲劇性,那你的攝影觀應該還停留在傳統的紀實攝影,我覺得台灣好拍的原因在於元素多,不然你去拍簡單元素少的地方比如海,元素少但其實拍得難度更大,就連杉本博司也是因為閱讀量多,某天想著人類從古至今共通的景像是什麼,於是誕生了海景系列,有了一個想法後,你要想著如何轉換成攝影去表達,攝影就像一支筆只是工具而已,你要怎麼寫出好文章?重點當然是知識含量當做內容基底,接著才是技巧去包裝描述你的所思所想,不然一隻筆你臨摹(技巧)別人的字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東西出來,除非你是尼特羅會長,台灣攝影就死在忽略內容,過份追求主流美、技巧性的東西。
也可以讀一些社會學,比如探討萬華的遊民和地區的關係,或拍一些類型學的照片,收集街上同一性質的東西,就看你想拍什麼東西了。比如女人的大腿,你拿28遠遠的拍再截圖大腿做成系列作也很棒啊。像八卦版圖王我還滿欣賞的,就攝影學來說我覺得很精彩,推文說的唸交通課程也很棒ㄚ!去拍台灣街景的交通亂像去做一個主題,很多時候主題是在系列裡面,而不是一張圖,量多自然質變,就如森山大道,森山說過一句話「不知道拍什麼的話就一直拍」,拍得越多再回頭看自己拍的照片,你自然就會產生新的想法。
近期台灣有個攝影叫做李威辰我覺得在台灣"相對"算有意思的攝影家(ig:weichenegg),絕不是業配我不認識他,你看他拍的街景,甚至前陣子出的表面張力,捕捉台灣街道上的獵奇,有些照片再搭配直閃變得有張力,他的照片元素拿一個出來講都不是符合大眾美學喜好的,可他選擇了各種反大眾美學的元素組合起來,結果就是一種全新的美誕生,但其實這種照片在中國我看過一堆了,追本溯源我想應該是任航帶出來的風氣,只是李威辰剛好在拍台灣街景於是提一下。
不然你也可以參考Stephen
Shore的作品(ig:@stephen.shore),去分析研究他關於立體轉為平面的思考,照片裏頭的結構如何被應用,也可以看看他的美國表面,也是一種街景的創作。覺得太難懂的話,比較抒情的就荒木經惟的感傷之旅,看他如何用照片去描述陽子住院到離開的這段期間,荒木的心理轉折如何被他用攝影表達出來,我每次看感傷之旅真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感傷之旅這本乍看都是隨拍,其實編排還有構圖方式選景之類的都很精煉,所以一個故事就出來了,從他拍攝的元素來看,就可以明白他的心境,手法令我震驚的程度不亞於富堅描繪蟻王小麥的連續黑景。
推文有一個人提出很不錯的問題,我拉出來回答一下
Wangdy: 有讀書才拍得出來,還是有讀書才看的懂?讀的書跟我不一樣的話是不是又無法溝通了?
我的回答是,有讀書才拍得出來,有讀書的才看得懂沒錯,至於讀的書不同是否無法溝通就端看作品的核心了,但不脫離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本質 ,觀看者會因為自身的經驗而有不同的解讀,正所謂大家常說的「看藝術品大家都有自己的詮釋」,可我覺得這樣太飄忽了,可以去看看作者的創作脈絡再去看作品會更貼近作者的核心,才能更精進自己。我覺得看照片和拍照很相似,拍照的人會看見怎樣的景取決於思想,觀看者看照片也取決於思想,可能也是一種後設攝影吧
其實還可以說很多很多,也希望不嫌棄我寫得很凌亂瑣碎,為了不浪費大家時間,我大多都點到為止。最後想說的是原PO需要讀一些攝影入門書籍,以及學習如何解讀照片,有了能力解讀後才能進一步,光看作品其實學習不大,因為你也不知道你在看什麼,而且挑錯作品看還會誤你一生(看看台灣攝影圈就知道),器材真的不重要,除非你想表達的內容因器材無法表達,那器材才是問題,下面我推薦一些入門的書籍給原PO和網路上的攝影新手
另一種影像敘事
論攝影
攝影的異議
觀看的方式
明室
決鬥寫真論
天才寫真術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54.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34208394.A.82E.html
推
10/14 19:04,
1年前
, 1F
10/14 19:04, 1F
推
10/14 19:07,
1年前
, 2F
10/14 19:07, 2F
→
10/14 19:07,
1年前
, 3F
10/14 19:07, 3F
→
10/14 19:08,
1年前
, 4F
10/14 19:08, 4F
→
10/14 19:08,
1年前
, 5F
10/14 19:08, 5F
→
10/14 19:08,
1年前
, 6F
10/14 19:08, 6F
→
10/14 19:08,
1年前
, 7F
10/14 19:08, 7F
→
10/14 19:13,
1年前
, 8F
10/14 19:13, 8F
→
10/14 19:13,
1年前
, 9F
10/14 19:13, 9F
→
10/14 19:13,
1年前
, 10F
10/14 19:13, 10F
→
10/14 19:13,
1年前
, 11F
10/14 19:13, 11F
→
10/14 19:13,
1年前
, 12F
10/14 19:13, 12F
→
10/14 19:17,
1年前
, 13F
10/14 19:17, 13F
推
10/14 19:17,
1年前
, 14F
10/14 19:17, 14F
→
10/14 19:23,
1年前
, 15F
10/14 19:23, 15F
→
10/14 19:23,
1年前
, 16F
10/14 19:23, 16F
→
10/14 19:23,
1年前
, 17F
10/14 19:23, 17F
→
10/14 19:24,
1年前
, 18F
10/14 19:24, 18F
→
10/14 19:24,
1年前
, 19F
10/14 19:24, 19F
→
10/14 19:28,
1年前
, 20F
10/14 19:28, 20F
→
10/14 19:28,
1年前
, 21F
10/14 19:28, 21F
→
10/14 19:29,
1年前
, 22F
10/14 19:29, 22F
→
10/14 19:29,
1年前
, 23F
10/14 19:29, 23F
→
10/14 19:30,
1年前
, 24F
10/14 19:30, 24F
→
10/14 19:30,
1年前
, 25F
10/14 19:30, 25F
→
10/14 19:31,
1年前
, 26F
10/14 19:31, 26F
→
10/14 19:31,
1年前
, 27F
10/14 19:31, 27F
→
10/14 19:31,
1年前
, 28F
10/14 19:31, 28F
→
10/14 19:31,
1年前
, 29F
10/14 19:31, 29F
→
10/14 19:31,
1年前
, 30F
10/14 19:31, 30F
→
10/14 19:32,
1年前
, 31F
10/14 19:32, 31F
→
10/14 19:32,
1年前
, 32F
10/14 19:32, 32F
→
10/14 19:32,
1年前
, 33F
10/14 19:32, 33F
→
10/14 19:32,
1年前
, 34F
10/14 19:32, 34F
→
10/14 19:32,
1年前
, 35F
10/14 19:32, 35F
→
10/14 19:32,
1年前
, 36F
10/14 19:32, 36F
→
10/14 19:32,
1年前
, 37F
10/14 19:32, 37F
→
10/14 19:33,
1年前
, 38F
10/14 19:33, 38F
→
10/14 19:33,
1年前
, 39F
10/14 19:33, 39F
→
10/14 19:34,
1年前
, 40F
10/14 19:34, 40F
→
10/14 19:34,
1年前
, 41F
10/14 19:34, 41F
推
10/14 19:37,
1年前
, 42F
10/14 19:37, 42F
→
10/14 19:37,
1年前
, 43F
10/14 19:37, 43F
推
10/14 19:51,
1年前
, 44F
10/14 19:51, 44F
→
10/15 00:48,
1年前
, 45F
10/15 00:48, 45F
推
10/15 08:48,
1年前
, 46F
10/15 08:48, 46F
推
10/15 09:19,
1年前
, 47F
10/15 09:19, 47F
→
10/15 09:20,
1年前
, 48F
10/15 09:20, 48F
噓
10/15 09:20,
1年前
, 49F
10/15 09:20, 49F
→
10/15 09:20,
1年前
, 50F
10/15 09:20, 50F
→
10/15 09:20,
1年前
, 51F
10/15 09:20, 51F
→
10/15 09:21,
1年前
, 52F
10/15 09:21, 52F
→
10/15 09:21,
1年前
, 53F
10/15 09:21, 53F
→
10/15 09:22,
1年前
, 54F
10/15 09:22, 54F
→
10/15 09:22,
1年前
, 55F
10/15 09:22, 55F
→
10/15 09:22,
1年前
, 56F
10/15 09:22, 56F
噓
10/15 09:25,
1年前
, 57F
10/15 09:25, 57F
→
10/15 09:26,
1年前
, 58F
10/15 09:26, 58F
→
10/15 09:26,
1年前
, 59F
10/15 09:26, 59F
→
10/15 09:26,
1年前
, 60F
10/15 09:26, 60F
→
10/15 09:27,
1年前
, 61F
10/15 09:27, 61F
推
10/15 10:52,
1年前
, 62F
10/15 10:52, 62F
→
10/15 10:52,
1年前
, 63F
10/15 10:52, 63F
→
10/15 10:52,
1年前
, 64F
10/15 10:52, 64F
→
10/15 10:52,
1年前
, 65F
10/15 10:52, 65F
推
10/15 12:34,
1年前
, 66F
10/15 12:34, 66F
→
10/15 12:34,
1年前
, 67F
10/15 12:34, 67F
→
10/15 12:34,
1年前
, 68F
10/15 12:34, 68F
→
10/15 12:34,
1年前
, 69F
10/15 12:34, 69F
→
10/15 12:34,
1年前
, 70F
10/15 12:34, 70F
→
10/15 12:34,
1年前
, 71F
10/15 12:34, 71F
→
10/15 14:46,
1年前
, 72F
10/15 14:46, 72F
→
10/15 14:46,
1年前
, 73F
10/15 14:46, 73F
推
10/15 15:15,
1年前
, 74F
10/15 15:15, 74F
→
10/15 15:15,
1年前
, 75F
10/15 15:15, 75F
→
10/15 15:15,
1年前
, 76F
10/15 15:15, 76F
→
10/15 15:49,
1年前
, 77F
10/15 15:49, 77F
→
10/15 15:49,
1年前
, 78F
10/15 15:49, 78F
→
10/15 15:50,
1年前
, 79F
10/15 15:50, 79F
→
10/15 15:50,
1年前
, 80F
10/15 15:50, 80F
→
10/15 15:50,
1年前
, 81F
10/15 15:50, 81F
→
10/15 15:50,
1年前
, 82F
10/15 15:50, 82F
→
10/15 15:50,
1年前
, 83F
10/15 15:50, 83F
噓
10/15 17:24,
1年前
, 84F
10/15 17:24, 84F
→
10/15 17:29,
1年前
, 85F
10/15 17:29, 85F
→
10/15 17:29,
1年前
, 86F
10/15 17:29, 86F
推
10/15 17:51,
1年前
, 87F
10/15 17:51, 87F
推
10/15 20:49,
1年前
, 88F
10/15 20:49, 88F
推
10/15 22:37,
1年前
, 89F
10/15 22:37, 89F
→
10/15 22:38,
1年前
, 90F
10/15 22:38, 90F
噓
10/16 08:34,
1年前
, 91F
10/16 08:34, 91F
→
10/16 08:34,
1年前
, 92F
10/16 08:34, 92F
→
10/16 08:34,
1年前
, 93F
10/16 08:34, 93F
推
10/16 09:45,
1年前
, 94F
10/16 09:45, 94F
→
10/16 13:12,
1年前
, 95F
10/16 13:12, 95F
→
10/16 13:12,
1年前
, 96F
10/16 13:12, 9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