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全幅機拍出來的差異在哪??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Αγανιππη)時間14年前 (2011/11/19 15:31), 編輯推噓5(5033)
留言3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結論可以直接按END ... 雖然前面已經有很好的文章 不過我試著從傳統底片的片幅來看這件事情 原po想比較的應該是aps和135片幅的差異 其實這兩種片幅在底片時代就已經存在 但是說實話aps和135各方面的表現不會差很多 但是底片時代的相同底片片幅越大 所能記載的資訊就相對多 不過數位時代還牽扯到總像素和像素密度問題 所以問題會更複雜 如果要看片幅的差異 不妨比較135和120或是45的差異 然後把這差異縮小 就可以感受aps和135的差異 我直接比較135和45的差異 135的片幅是 36mm x 24mm 45的片幅是 102mm x 127mm 一般喜歡焦距換算的話 就是135焦段x0.35 感光面積則是差了15倍 135全幅的150mm望遠鏡頭 在45底片上就變成了標準鏡頭 除了這樣之外 從一些大型相機的介紹書上135 和45的差異 我整理出: 1. 片幅越大 對於灰塵越不敏感 尤其是小光圈的時候 2. 在相同解析度的鏡頭和底片之下 片幅越大、放像時放大比例越小 較容易維持 較好的色彩和解析度 (數位時只有像素密度相同才能這樣比較) 3. 越大片幅的相機 越有專業感 (書上說的:p) 4. (不討論平移搖擺)45相機景深有更大控制範圍 (大頭通常有小到f45 f64的光圈) 5. 片幅小,在相同構圖上,有較小的放大率,反之放大率越大 景深越淺 例如用135拍頭像 可能是1:12 用45拍是1:4 所以光圈同樣是1:16時 135有更完整的景深 6. 在數位上 相同光圈、相同總畫素、相同拍攝景色下,因為照度/s相同 大幅單一感光單元受到的總光亮較多 所以訊譟會好:(面積)^1/2 因此45的訊譟比會比135好4倍 (單純論訊號本身的POSSION誤差) 但是若是考慮散熱面積和電路雜訊 就更複雜 7. 小片幅的鏡頭製作和成本通常比較低 (45相機的150mm/2.8 和 135相機50/2.8 差異很大) 那回到APS-C 和135的差異 感測總面積1:~2 長寬1:~1.5 1.所以'原始'訊號135會比APS-C好~1.4倍 差不多半級的曝光 (總畫素相同時) 2.135的放大比率高(1.5倍) 所以景深在相同光圈下比較淺 (相同拍攝距離 構圖 光線) 3.135相機在相同總畫素下 灰塵干擾比較小 但是上述三點其實只要控制一下拍攝參數 就可以消除差異 4.135看起來比aps專業 (不看照片只論器材時) 5.aps鏡頭通常比較便宜 (有效成像圈小 更容易設計製造) 簡言之 135優於aps 的有:1.訊譟比較好 2.景深可以有更廣的控制 3.觀感上看起來專業 aps優於135 1.景深較深 尤其很多鏡頭只到f22 2.鏡頭和機身便宜 3.高畫素 密度適合有望遠需要的使用者 以上討論都有前提 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37.140

11/19 15:38, , 1F
好文, 推!!
11/19 15:38, 1F

11/19 15:58, , 2F
快M!
11/19 15:58, 2F
※ 編輯: Aganippe 來自: 220.138.37.140 (11/19 16:06)

11/19 16:13, , 3F
看起來很專業比想像中的還重要很多 很多客戶都先看行頭
11/19 16:13, 3F

11/19 16:19, , 4F
1.訊譟比較好 2.景深可以有更廣的控制 這兩點就無敵了
11/19 16:19, 4F

11/19 16:37, , 5F
我最後的順序是依照我認為的重要性 但是市場上卻
11/19 16:37, 5F

11/19 16:37, , 6F
恰恰好相反;P
11/19 16:37, 6F

11/19 19:55, , 7F
''只是看起來專業'' 可以按讚嗎?? 專不專業要看人~
11/19 19:55, 7F

11/19 22:06, , 8F
簡單清楚的好文! 不過燥訊比應該主要是因為像素密度低的關
11/19 22:06, 8F

11/19 22:07, , 9F
係 在同製程技術下
11/19 22:07, 9F

11/19 22:09, , 10F
另外磚頭大的旗艦機重很多也不是135全片幅XD
11/19 22:09, 10F

11/20 00:44, , 11F
小弟對於ccd/cmos的磊晶製成不甚瞭解 只是假設單位像元
11/20 00:44, 11F

11/20 00:45, , 12F
感光面積和畫素密度成反比 密度越低面積越大 但是像元
11/20 00:45, 12F

11/20 00:46, , 13F
結構實務上的樣子應不是如此? 這就有賴專業朋友說明了
11/20 00:46, 13F

11/20 01:11, , 14F
http://0rz.tw/8dykS 高ISO雜訊產生的原因 其實簡單的說
11/20 01:11, 14F

11/20 01:12, , 15F
高ISO時會產生雜訊主要就是感度提高了 對自己本身的電流雜
11/20 01:12, 15F

11/20 01:13, , 16F
訊也會跟著更敏感 就更難分辨要轉換的光子資料跟自己本身
11/20 01:13, 16F

11/20 01:15, , 17F
的電子雜訊 同樣製程技術下 密度越低雜訊影響越少 當然每
11/20 01:15, 17F

11/20 01:15, , 18F
個像素接受到的光量多也有差 所以樓主說的也沒錯XD
11/20 01:15, 18F

11/20 01:27, , 19F
請問shinegg知道iso提昇的時候 感光源件是怎麼運作的嗎
11/20 01:27, 19F

11/20 01:27, , 20F
該不會只是降低觸發門檻吧
11/20 01:27, 20F

11/20 01:29, , 21F
不負責猜想:應該是擷取到CCD的電壓或電流X一個倍數吧
11/20 01:29, 21F

11/20 01:30, , 22F
這我不知道XD 我不是學這方面的 只是因為興趣所以在網路上
11/20 01:30, 22F

11/20 01:30, , 23F
比如原生是IS0200 那400就給他X2 (假設是線性)
11/20 01:30, 23F

11/20 01:31, , 24F
收集文章跟資料看而已 有問題請專業的板友也請不吝指正 XD
11/20 01:31, 24F

11/20 01:31, , 25F
雜訊要是是隨機分佈 那混入訊號以後就無法去除
11/20 01:31, 25F

11/20 01:32, , 26F
另外我內文提到的感測雜訊是訊號原本身的問題
11/20 01:32, 26F

11/20 01:33, , 27F
舉例來說 我拍一個星點 這一秒收到100光子 下一秒
11/20 01:33, 27F

11/20 01:34, , 28F
可能是105光子 可是93個光子 絕對不會是恆亮的
11/20 01:34, 28F

11/20 01:34, , 29F
我不知道CCD提高感度的原理是什麼 但一般CCD會產生影像的
11/20 01:34, 29F

11/20 01:34, , 30F
的原理來自於光電轉換 當感度高的時候有可能因為自己本身
11/20 01:34, 30F

11/20 01:35, , 31F
的電流訊號跟光子帶來的訊號分不清楚而出現轉換上的誤差
11/20 01:35, 31F

11/20 01:36, , 32F
所以要是平均有10000光子 那誤差是1% 100個光子誤差10%
11/20 01:36, 32F

11/20 01:37, , 33F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了許多資料對雜訊所做的解釋@@
11/20 01:37, 33F

11/20 01:37, , 34F
不過實際上的雜訊有很多來源 ccd發熱產生的電子
11/20 01:37, 34F

11/20 01:38, , 35F
電路+磁場+溫度產生的一連串雜訊
11/20 01:38, 35F

11/20 01:40, , 36F
要討論起來可能又是一大篇了;P
11/20 01:40, 36F

11/20 01:43, , 37F
研究這個不錯呀 反正下雨天也沒辦法背相機出去 XD
11/20 01:43, 37F

11/20 01:44, , 38F
我個人目前找到過的資料裡面 心得大概就上面提到的@@
11/20 01:44, 38F
文章代碼(AID): #1EnrjjXX (DSLR)
文章代碼(AID): #1EnrjjXX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