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Olympus E-P1 還是 Lumix GF1 ???
※ 引述《eesir (450)》之銘言:
: ※ 引述《liarboo (騙人不=相機商)》之銘言:
: : 2.所需要移動的範圍更大,試著思考以鏡頭為中心
: : 被拍攝物體和CCD模組分別位於翹翹板的兩端
: : 移動中心1mm的範圍,到了位於尾端的CCD模組,就會以數倍提升
: : 衍生問題是是否有想對應的空間讓CCD模組移動和準確度以及反應時間
: 關於此點我有不同的想法
: 你在此處假設了位移是在鏡頭中心
手震的產生一定是在機身
而鏡片補償是由鏡頭中心進行光路矯正
所以是在鏡頭中心阿
只要角度移動依點點,就會在成像區呈現大幅度的移動
就像是翹翹板阿
: 這是以觀景窗取景的想法,機身不動,鏡頭動
: 但是以 m4/3 手持而言
: 其實位移點應該主要在機身
不管用什麼系統,位移一定是機身和鏡頭一起上下移動
除非你的鏡頭和機身不是組合在一起的
: 甚至是機身跟鏡頭整個一起上下移動
: 這時候的影像補償範圍
: 很難說誰會比較大....
以鏡片防手震,無論你怎麼動,都是鏡片改變角度來補償
而不是整個鏡片浮動
M43只是少了反光鏡,使得翹翹板的效應減少了很多
所需要移動的範圍減少了
但是依然不可能和位於光軸中心的矯正鏡片來比較彼此需要移動的距離
因為人家在中心阿!
再怎麼樣你都位於翹翹板的尾端阿
更重要的是,人家家還是位於"該鏡頭"的中心
是一開始就包含在設計裡面的!
有進行最佳化的
要論矯正幅度是不可能大於鏡片防手震的
不過防手震設計的關鍵一直不在這部分
而是要能夠正確計算出補償值才是重點
而機身科技更新的速度和可用的運算資源很明顯會比較多
(一年出一台E-P系列還好,一年出一根小黑N代只是換VR應該會讓消費者抓狂巴)
而且鏡片補償依定會影響光路設計和鏡頭結構複雜以及變重變大
誰優誰劣在整體上的確還很難講
--
http://blog.roodo.com/liarboo
內有相機經驗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89.108
推
01/29 13:12, , 1F
01/29 13:12, 1F
推
01/29 13:31, , 2F
01/29 13:31, 2F
推
01/29 14:05, , 3F
01/29 14:05, 3F
→
01/29 14:06, , 4F
01/29 14:06, 4F
→
01/29 14:07, , 5F
01/29 14:07, 5F
推
01/29 14:10, , 6F
01/29 14:10, 6F
→
01/29 14:14, , 7F
01/29 14:14, 7F
推
01/29 15:38, , 8F
01/29 15:38, 8F
推
01/29 15:39, , 9F
01/29 15:39, 9F
→
01/29 15:40, , 10F
01/29 15:40, 10F
推
01/29 15:41, , 11F
01/29 15:41, 11F
→
01/29 15:47, , 12F
01/29 15:47, 12F
推
01/29 15:49, , 13F
01/29 15:49, 13F
推
01/29 19:24, , 14F
01/29 19:24, 14F
推
01/29 19:35, , 15F
01/29 19:35, 1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7 篇):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