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已刪文
這文章我大概寫了一整年了。
基本上也只能做點皮毛上的切入點下去介紹計算攝影。
加上用我本身身上的器材下去做實拍比較。
因為這用到諸多範例,原文也高達幾萬字,
所以這邊並不會提到太多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781820
上面是M01原文...
這類文章會起爭執很正常,反正M01吵吵鬧鬧一年也差不多休止了...
我認為該吵鬧過的都吵鬧過了,這邊大家看看就好。
不同意就不要看原文而已。
因為我也沒有強迫大家同意我的看法。
實拍上覺得我的實拍有問題,那也無所謂。一樣跳出回上一頁就好。
但無論單眼或者手機,我都有直出實拍照一堆可以供參考。
我不是光說說理論卻拍不出任何照片可供分享的人。
因為原文太多內文,這邊我就重新大略的簡單說明。
目前計算攝影所逼近的畫質已經可以在良好狀況下逼近手持APS-C單眼表現。
請注意這是逼近,而且被限定狀況為"手持"
計算攝影算是在小感光元件下的最好解決方案。
可以用自動化的各種曝光操作去實現超越感光元件極限單張所能記錄細節。
手機在小體積上盡其可以能的塞入各種技術。
例如IBIS、例如光達等等。
很多人不清楚為什麼蘋果極力地要塞入IBIS...
其實這是在幫自家的潛望式鏡頭組鋪路。加以縮小體積又有防手震。
手機把單眼上原本複雜的一連串曝光操作去自動化背景曝光。
然後手機做完各種曝光操作後,取得所需細節然後成像。
也因為如此,手機的成像後製空間極小。
去雜訊也做得很好,所以才能夠提高動態範圍,
所以也不用特別去去雜訊,不然細節就不見了。
白平衡已經用到圖像分析,去做圖像分割後的分別自動調整過。
也就是說就算要後製白平衡,也是有極大困難度,因為不是單純的單一調整就好。
手動個白平衡,針對哪部份去調整,都會動到另外一部份成為錯誤白平衡。
優點明顯可見,背景多張傳統曝光+系統分析後,可以成像細節豐富的照片。
連手震都可以被AI取出正確部分變成加強細節。
缺點也明顯可見,因為已經盡可能用自動化曝光去取得更多細節。
所以整張照片幾乎沒太多後製空間。就算ProRAW也一樣。
頂多頂多就像富士軟片模擬一樣,去套個濾鏡。
我上一篇文章就有示範了。
所以手機這類的騷操作,
為的就是突破感光元件單張拍攝極限記錄下更多細節。
而且也為了求拍照速度跟準確度,一開手機的相機等同於玩大型電玩的耗電。
因為在還沒按下快門,手機就同時對所有鏡頭做一連串的的背景曝光跟運算。
持續緩衝處理直到使用者按下快門後直接成像。
所以這張成像不只是單顆鏡頭單次曝光成像。
而是所有鏡頭多次曝光後的細節累積。運算量有多大,應該不難想像。
而且這些都是RAW等級的運算,非常非常龐大。
那可能會有人想說為什麼單眼廠不做呢 ?
首先這種技術耗電,感光元件越大處理的細節越多,緩衝就要越大。
就算影像晶片已經先進到處理得來,那也要看電池撐不撐得住。
其次是經費問題,
目前手機廠在拍照上研發的預算是遠遠超過這些單眼廠。
單眼廠維持目前技術或者開發新技術都有點餘力不足。
軟體預算上的落差很大。
只是光靠片幅跟光學鏡片去拉開的硬體差距,
不知道什麼時候優勢會越來越不明顯。
不明顯不是沒有優勢,而是這種優勢在一般消費者眼裡是足以忽略的。
當然傳統單眼廠除了感光元件跟鏡頭鏡片上的優勢外,
還有一個情感上的優勢,就是色彩學。
手機廠就算花再多錢研發,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累積情感上色彩學的優勢。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手機拍得很好。
但就是沒軟片模擬看起來有Fu
(當然這也是某幾家單眼廠的困境就是了..色彩上就是..不夠有Fu)
當然片幅大跟光學鏡頭還有帶來自然的淺景深目前還是會比較好看的。
以及單眼因為不用負荷大量運算,所以連拍速度上是遠勝手機的。
(看看手機一張照片要拍多少張去做細節擷取就知道連拍速度上拉不起來)
反正依賴手機拍照,年年去舊換新追旗艦機準沒錯。
依賴單眼拍照,也不用追什麼旗艦機,現在不用旗艦機就不好買或者昂貴了。
或者跟我一樣,二邊都用。
這邊就是簡短縮減心得了,原始心得又臭又長,有興趣的隨便去看囉。
--
飄下的絲線.敲出叮咚的音符.圍繞著冷列的空氣.像是紛亂的情緒.
20070403
本文未經允許,禁止無斷轉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124.176.1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C/M.1717759104.A.EDD.html
推
06/07 23:46,
6月前
, 1F
06/07 23:46, 1F
其實像婚禮現場這麼嚴肅的場合,
多數的親朋友好跟親戚也都是手機拿起來就拍了。
其實一般人使用的界線已經沒有分的那麼清楚了。
而且現在復古風盛行,
反而攝影小白無時無刻就拿一台單眼亂拍的也比較常見了。
我也看到YT上攝影師在拍攝反諷短影片,
影片內容是一個職業攝影師平常就是拿起手機拍攝,隨手一舉拍了就走。
結果一個攝影小白平常就是拿一個大砲單眼在同場景認真拍攝。
反諷到極致。
所以這個選擇上已經是看個人使用心態了。
除了商業用途需要用單眼等專業器材外,
個人用途就是看個人喜歡拿什麼器材拍攝就什麼器材拍攝了。
推
06/09 02:07,
6月前
, 2F
06/09 02:07, 2F
Gopro已經沒落很多了。
說穿了也沒那麼多人需要這麼常拍運動的。
vlog目前首選就是OSMO Pocket 3,
但這是本身硬體三軸的設計優良。
而且我走在信義區或者西門町看到一堆人在錄街頭表演時,
全部都是手機就是了。
沒有看到任何一台運動相機或者VLOG相機。
推
06/11 12:21,
6月前
, 3F
06/11 12:21, 3F
可以略過不看,除非想深入了解再看就好。
這篇純屬我個人筆記,年年換iPhone旗艦機做個簡單紀錄而已。
紀錄看看手機攝影上進步多少了,有多少技術又包含進去了。
推
06/11 23:02,
6月前
, 4F
06/11 23:02, 4F
推
06/11 23:09,
6月前
, 5F
06/11 23:09, 5F
→
06/11 23:10,
6月前
, 6F
06/11 23:10, 6F
推
06/16 09:20,
6月前
, 7F
06/16 09:20, 7F
→
06/16 09:20,
6月前
, 8F
06/16 09:20, 8F
→
06/16 09:20,
6月前
, 9F
06/16 09:20, 9F
※ 編輯: eyecolor (103.124.176.189 臺灣), 08/07/2024 09:00:30
噓
09/12 16:42,
3月前
, 10F
09/12 16:42, 10F
→
09/12 16:42,
3月前
, 11F
09/12 16:42, 11F
DC 近期熱門文章
3
10
4
15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