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似乎是big5編碼

看板C_and_CPP (C/C++)作者時間16年前 (2009/07/05 09:05),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elfkiller (沒有暱稱)》之銘言: : 在寫網頁路徑變換程式 : 而在網頁原始檔中有一段 %u5929%u4F7F ... 這樣的文字   這個算是 Unicode 表示法,   都是以 %u 開頭,   然後後面接著 4 個 16 進位數字。   例如「天使」這兩個字的 Unicode 碼位分別為 22825 和 20351,   由 10 進位轉成 16 進位後就變成 5929 和 4F7F,   再套入上述的表示法即為 %u5929 和 %u4F7F,   也就是你在網頁原始檔所看到的文字。   不過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說法 [1],   此種表示法是非標準的,   沒有任何 RFC [2] 有說到這種用法,   連 W3C [3] 也已經否決掉這種用法了。   [1] http://tinyurl.com/nf3777   [2]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RFC&variant=zh-tw   [3] http://tinyurl.com/mj5afn : 而換至實際位置時卻會變成 %E5%A4%A9%E4%BD ...   其實應該是 %E5%A4%A9%E4%BD%BF,   你少打了最後的 %BF。   這個是比較常見的網址編碼方式 - 百分比符號編碼法 [4],   顧名思義,你會看到有一堆百分比符號。   它是先將文字以 UTF-8 的方式編碼,   然後再把編碼後的 16 進位數字以兩個、兩個為單位,   分別在每一單位前面加上一個 % 符號。   同樣以「天使」為例,   用 UTF-8 編碼後變成 E5 A4 A9 和 E4 BD BF,   所以再在每個單位前加上 % 就變成了 %E5 %A4 %A9 和 %E4 %BD %BF。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cent-encoding : 不知道這之間的關聯性是? -- ┌────┐家研究院 Academy EarthEnviron Ecophilia環境板 ξF │ ─┤ │ ├──┬──┬──┬┐┌┬──┬┐ ┌──┬──┐綠色生活,從我開始。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158.14

07/05 12:00, , 1F
推一下:)
07/05 12:00, 1F

07/05 18:31, , 2F
喔喔 大推 感謝您
07/05 18:31, 2F

07/05 23:04, , 3F
推一個
07/05 23:04, 3F

07/05 23:42, , 4F
不錯 推
07/05 23:42, 4F
文章代碼(AID): #1AJ_ne64 (C_and_CP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3 篇):
文章代碼(AID): #1AJ_ne64 (C_and_C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