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筆電散熱&機構選擇

看板nb-shopping (筆電買賣)作者 (bigcat554)時間9年前 (2015/12/19 12:26), 6年前編輯推噓36(36022)
留言58則, 3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更新版已經發布 這篇內容稍有錯誤 [分享] 筆電散熱 機構 (6P)5/25更新 #1NGc8wEm (nb-shopping)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63968314.A.3B0.html 後面圖有點多 網頁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50499197.A.888.html 先說 這篇的討論空間"非常大" 除了我所學不精之外 這種東西本來看法也是各異 然後打完覺得這篇其實很沒有意義哈 會有一種"阿講這麼多 還不是回到原點"的感覺 如同前述 本篇大部分來自個人觀點 可能跟您的觀點不一樣 如果是我觀念有誤 還請不吝指正 讓我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更新軟體謝謝~ 本文 散熱的好壞直接且深遠的影響筆電的壽命 除了靠後天更換散熱膏 散熱墊輔助之外 先天的機構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散熱的好壞 但是 要怎麼挑選還是霧煞煞 沒關係 在這邊分享我的看法 大家一起討論看看(鞭小力一點QQ) 內容有部分是之前打給版友參考的信件做修改 可能比較口語或是文意不清請多多包涵~ (原文是說明WX350的文章 有興趣可站內) 目錄 一、散熱器原理介紹 二、鰭片&銅管 二點五、風扇 三、綜合比較散熱器 & 我所認為的好機器 四、機器比較(圖多區) 五、熱傳學&後記 Part1 散熱器原理介紹 當然 最最最一開始 先了解一下散熱器是怎麼運作的(熱是怎麼被帶走的)吧 先上一張圖給大家瞧瞧~ https://i.imgur.com/gQ46x3I.jpg
-----小故事 可略過----- 這張圖是之前幫人家拆機(V3-571G) 的時候 看到散熱器延伸出來幫北橋散熱的構造 覺得高度不對(圖片來自淘寶) http://i.imgur.com/GWtgOC1.jpg
http://i.imgur.com/jWymWqu.jpg
就想把它凹下來一點 忘記是鋁的材質不能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加銅片) 於是散熱器就掛了(只有斷那邊就是了 其他都正常 但是有損壞我覺得還是要恢復原狀) 花錢幫他換一個之後 這個就是我的啦~~ 原本想回收 我爸說這太輕了 而且銅鋁不好分開 沒多少人想收 我就自己留著吧 當然我有先試著把鋁跟銅分開 可是無法QAQ 銅管末端有封尾的痕跡 加上重量不像實心的 就很好奇內部的樣子 就把他~~ 剪~ 開~ 啦~ 就是上面這張圖了 想當年(就在7月而已XD)我還以為是偷料哈哈(糗) 剩下的下面說~ -----------------------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到 散熱器銅管裡面是空心的 而且內部很粗糙 事實上裡面裝有少量高揮發性液體熱源(比如CPU顯卡) 汽化後藉由熱對流到冷處(鰭片 可能接近室溫 約40度 這後面講) 在冷處冷凝放熱 讓鰭片把熱帶走後 因為銅管內部是粗糙的 再利用毛細現象回到熱源 如此周而復始 (這樣的方法很有效率 因為相變的熱量變化相當巨大) (以水為例 水的比熱只有1 cal/g 汽化熱卻有驚人的539 cal/g 所以被水蒸氣燙傷並不是因為單單溫度是100度 而是因為碰到皮膚冷凝 放出大量的熱) 大致上基本原理是這樣 熱源給熱量增加動能讓液體氣化 到冷處冷凝放出相變熱 再讓鰭片把熱帶走 液體回流 Part2 鰭片&銅管 那散熱器基本的結構就是 鰭片 風扇 銅管 風扇留到後面講 先講講通常做在一起的鰭片&銅管 懶人包關鍵字 純銅散熱鰭片 銅管短直多粗 佳 一個散熱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鰭片的材質 直接影響到溫度 假設下面的情況 ( |----| 是銅管) CPU(熱源) 100度|------------------|40度 鰭片(冷處) 先假設導熱功率沒有飽和了話(熱源產的熱可以被完全導出去) 整個散熱器溫度是成梯度線性分布的 也就是正中間溫度就是70度這樣 如果銅管比較短 CPU(熱源) 100度|------------------|40度 鰭片(冷處) .....1 CPU(熱源) 100度|---------|40度 鰭片(冷處) ..............2 下面(2)的導熱效果會更好(一樣暫時不考慮導熱飽和) 因為相鄰的溫差越大 導熱會更快 對流也更好 也減少液體冷凝的機會 實際上 鰭片上的溫度並不均勻 靠近導管的地方溫度較高 末端溫度較低 溫度越高or跟空氣的溫度差越大(假設吹進鰭片的空氣溫度都是室溫) 導熱效果越好 所以純銅鰭片除了在非均勻相(本文提到的是空冷式 氣體對固體 空氣對金屬) 的導熱效果較好之外 鰭片能幫忙散熱的面積(假設溫差須達到20度才有足夠的熱量交換) 銅製的鰭片有效的面積會更大 溫度也更低 (固體導熱比氣體快 所以鰭片一方面藉由跟空氣接觸的空冷之外 本身也有傳導 從與銅管的接合處傳導到末端 因為銅的傳導比較快 假設熱源銅管有80度 室溫20度 按照假設 到40度的位置都是有效的面積 同樣的熱源溫度 純銅鰭片從熱源到40度的長度可能是2單位 鋁製鰭片可能是1.5單位) (以上 這些東西都可以參考熱傳學或是後記中提到的pdf做理解 這裡不量化計算sorry 另外一個因素是厚度 滿有意思的 鰭片應該要設計成由厚慢慢變薄是最好的) 另外在耐用度部分 純銅鰭片在高溫下&散熱器老化的衰退幅度也是比鋁製的好 實際上測試的結果是 純銅鰭片燒機的時候比較快達到穩定溫度 鋁製鰭片除了比較慢穩定之外 溫度也會有些微的上升 那為什麼廠商要用鋁製鰭片呢 1.鋁比較輕 單位重量成本($/g)差不多 單位體積重量差三倍(同體積重量1:3) 2.鋁比較好加工(除了技術問題 連帶造成加工成本的差異) 綜合以上 無論在成本還是加工技術考量 甚至是重量作為噱頭(消費者心目中2.3>2.5kg) 都說明了為什麼都是鋁製鰭片居多 主要差異以溫度來說 因為溫差越大 熱量轉移速度越快(卡諾機相關理論 溫度單位為K ) 所以如果考慮散熱器導熱效率已經飽和 勢必需要比較大的溫度差才能把熱帶走 以純銅鰭片來說 因為導熱比較快 溫度也比較低 CPU 鰭片 室溫 大約會是75 35 25 鋁製鰭片來說 CPU 鰭片 室溫 大約會是85 45 25 Part2.1 細講銅管部分 銅管不能太長(如同上述 溫差才會大) 而且盡量直 若是彎彎曲曲 轉彎處液體也容易因為碰到較冷的管壁 或是因碰撞 動能損失而提早冷卻 (不是在最低溫的地方冷凝 溫差比較小 熱交換比較慢) 粗則是提供更大量的液體與截面積 使對流效果更好 數量多又比粗好一點(但是不能太小 不然沒有對流空間=v=) 可以想像一下 一個汽油桶跟相同截面積的數根水管給予同樣的壓力差 水流通過汽油桶時可能方向會比較亂 水管則單一 (當然這舉例比較極端 一般銅管差異大概只有1.5倍內 還要考慮銅管厚度) 整體來說 有效截面積大一點是比較好的 Part2.5 風扇 當然提供冷空氣的風扇也很重要 也牽扯到進氣孔開孔位置 大小 風扇越大顆 鰭片寬度就會跟著越寬 高度也越厚 面積就會越大 導熱效果越好 風扇厚度跟散熱效果沒有呈現性關係(厚度變1/2 實際出風量會小於1/2) 風扇葉片密度越高 風越強但是越安靜(通常如此 但是有飽和上限) (主要是加工技術不允許 葉片強度也不夠 馬達可能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也會變貴XD) 密度變高風量風壓變大 但是相對的加工就更麻煩 而且葉片更薄 卻有更大的風阻 實際上風扇沒甚麼好講的 越大顆越厲害 電壓電流越大或是磁鐵越強轉速越快 比如GT系列使用的就是比較大顆 電壓電流更大的風扇 內部用料未知 但是帶來的散熱效果是有目共睹的(GT系列舊款有用過比較弱的風扇 後來換更大電流) 輕薄筆電的風扇通常很薄 出風量實在滿可憐的(以個人看過兩三台不多的經驗來講) 甚至鰭片密度很密但是高度不夠 風過不太去等等 另外後面會提到 個人比較喜歡風扇跟散熱器分開的設計 主要是保養上方便很多 Part3 簡單講完原理跟賣弄一下之後 總結我認為好的散熱器需要具備的條件 1.純銅鰭片 銅管給我鋁的都沒關係XD 因為我要冷處溫度低 液體不要提早冷卻 2.銅管越短越直越粗或多越好 3.顯卡CPU等高熱元件不要用銅管串聯 4.強力風扇 吵沒有關係 最好有fanboost功能我可以不用忍受風扇因為溫度忽大忽小 5.風扇與散熱器分開 最好能獨立拆起來清潔(可以不用鬆開CPU螺絲) 6.(類似5 相對不重要)好拆好保養 除了減少過保後的維護成本 硬體故障排除也容易 7.延伸結構越少越好(獨立性越高越好)(避免熱量累積甚至被加熱XD) 這邊我要補充一下顯卡記憶體上的散熱輔助設計(延伸結構) 以WX350與X550JX做比較 WX350 http://i.imgur.com/yTSx9M8.jpg
(學弟的機器實拍 先前花了兩小時跟他講完這篇的內容 學弟毅然決然換掉E5-473G XDD) WX350 CPU有兩根銅管 顯卡有一根銅管 而且很短 整體設計算流線型不會彎彎曲曲 顯卡旁邊特別獨立做散熱鰭片 供顯卡記憶體散熱用(增加接觸面積) 這部分很不錯 可惜沒有導流(大概只能做個小風扇?XD 好啦其實可以設計塑膠片) 空氣沒有流動 熱還是會累積 只是輻射&傳導面積比較大 但是效率還是差 大部分廠牌做法是裸露散熱或是顯卡的銅片延伸 最糟的做法就是延伸 因為其實運作的時候 南橋晶片 記憶體 電感這些東西都很燙 旁邊的顯卡或是CPU也很燙 幾乎沒有溫度差 熱量不會出去 而且銅片薄截面積小傳導慢 最好的做法就是這樣 獨立做鰭片輔助散熱>裸露>延伸 X550JX http://i.imgur.com/vEQ5HDA.jpg
(借用notebook版友的圖片謝謝~) 雖然是要比較顯卡記憶體散熱的處理方式 但是其實另外一個我想講的東西也一起比較 這台的顯卡離鰭片很遠 CPU比較近 顯卡的散熱器上面有凸點增加表面積 明顯的缺點有三 1.(顯卡的)銅管太長 2.太彎曲 3.串聯結構 1 2 就如同前面銅管所述 短直是最好的 尤其在顯卡(後面說明) 3的部分WX350有講 當我打遊戲或是某些用途(比如模擬) CPU顯卡的溫度都很高 沒有溫度差 熱量不會移動 或是說移動得很慢 以X550JX為例 假設CPU80 GPU75(950M瓦數略低於i7的45W) CPU的溫度還比較高 顯卡的熱基本上是不會出來的 或者說 需要等到CPU的熱被帶走 顯卡的熱才會流動 比如CPU降到60 GPU才勉勉強強降到65 我猜當初的設計是只有考慮到瓦數(熱產生的速度)高低 所以把瓦數低的顯卡放在比較遠的位置 看似合理 但是不要忘記 遊戲畫面的fps 直接跟顯卡效能相關 也就是說 我顯卡散熱做得越好 fps越高越穩定 相對的CPU 其實比較不受溫度影響 所以應該是顯卡要往靠近鰭片的地方擺 再來比較顯卡記憶體的部分 這台使用的是ddr3 溫度不會太高 所以顯卡的溫度可能還比記憶體高 各種加熱XDD 如果另外開兩條細的銅管在記憶體上可能會是比較好的做法(就不畫圖了TAT好累) 所以為什麼我很推WX350 便宜是原因之一 但是他的便宜來自於 你能自己處理零件----->零件便宜取得 你能自己處理系統----->系統省下來 這台主機板BIOS沒有綁系統 你能自己處理問題----->保固只要1年(其實買第二年也沒有多少) 這邊我再補充一下 一般電腦好好用其實不太出問題 大概就是用料&散熱決定壽命 如果說是非老化或是損耗性的問題(硬體先天瑕疵或不良)大概3個月內就會出問題了 下一次可能會出問題的時間點大概是3年左右 買到第三年保又很貴 所以能自己處理問題了話其實買一年保就可以了 反之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 那價格其實差不多的 那為什麼我還是推薦呢 就是因為機構我很喜歡(ps這台風扇可以開全速喔<3) 拆解只要#1的起子就可以了 風扇可以獨立拿起來(連排線都可以不用卸除) 直接清潔鰭片上的灰塵 還有擴充性等等因素 再來這台的螢幕稍微好一點 同樣是標配45% 這台是用LG的面板(型號忘記了 可能要跟學弟借來看) 技嘉的P15F=CJS的QX350 (都是藍天clevo代工的機器) 螢幕就比較差一些些(比較暗淡) 好像是用三星的面板 附帶一提 這台WX350是台灣製造喔 阿 有點扯遠了 以上大致上就是我認為好的機構大概是怎麼樣&舉例(WX350) Part4 機器比較 先上圖 標明鰭片 GE72/PE70=GE62/PE60 (來源:nb-shopping版友分享的GE72拆機 文章標題 : MSI GE72 2QE 拆機安裝RAM,SSD與系統還原) https://i.imgur.com/1llbwI1.jpg
鋁製鰭片 GP62(來源:貓頭鷹的筆電機構日誌 http://goo.gl/j0BKGn) http://i.imgur.com/RopCLbU.jpg
鋁製鰭片 X550JX(來源:notebook版友分享的拆機圖 文章標題 : x550jx 獨顯散熱 ) http://i.imgur.com/vEQ5HDA.jpg
鋁製鰭片 V5-591G(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YvY7Ag ) http://i1.wp.com/news.laptop.bg/wp-content/uploads/2015/11/DSC07047.jpg
鋁製鰭片 GL552(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apZ8ap ) http://i1.wp.com/laptop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4/DSC05965.jpg
純銅鰭片 G501(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TdTk0s ) http://i0.wp.com/laptop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4/internal-photo1.jpg
純銅鰭片 WX350(來源:自己的實拍照)/P15F/P17F/QX350 類似機構 但是CPU銅管只有一根比較粗 http://i.imgur.com/yTSx9M8.jpg
純銅鰭片 GS60(來源:貓頭鷹的筆電機構日誌 http://goo.gl/mVR1aE) http://i.imgur.com/rIcht2Y.jpg
鋁製鰭片(似乎970M的是純銅鰭片?) GS40(來源:友人) http://i.imgur.com/6ISzxP0.jpg
純銅鰭片 ACER Predator 15/17(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so5ud8 ) http://i1.wp.com/laptop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5/10/IMG_4939.jpg
純銅鰭片 GT72/62(來源:http://scl13.com/msi-gt72-2qd-dominator/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940/15494929067_9068646cc2_o.jpg
鋁製鰭片 VN7-591G(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f6uVzc ) http://i0.wp.com/laptop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backside.jpg
純銅鰭片 V3-371G(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ycWEp58Oo
) http://i.imgur.com/tIfYxAv.png
鋁製鰭片 P34W(來源:laptopmedia http://goo.gl/f54YJ6 ) http://i0.wp.com/laptop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5/10/IMG_3918.jpg
純銅鰭片 加上 之前版上有出現討論文的 DELL 7559 http://www.gaminglaptopsjunky.com/dell-inspiron-15-7559-review/ 裡面已經有手冊了 完整教學 基本上類似GS60的機構 純銅鰭片 K401LB(UB應該也是一樣的配置 但是六代CPU溫度比較低喔)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nC5pSjn7M
http://i.imgur.com/1OkxGMK.png
鋁製鰭片 HX550(來源http://hongchi20110101.pixnet.net/blog/post/402107281) http://pic.pimg.tw/hongchi20110101/1428296094-4111036449_n.jpg
純銅鰭片 先講優點多的機器好了 PE60/70 GE72/62兩個基本上機構一樣 提醒要買六代機器的版友留意一下 面板已經不是三星的IPS 改為TN 原本有三支m.2 現在只剩1支但是支援NVMe 這台的溫度其實不算低 接近90度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使用鋁製鰭片 其次是風扇大小(半徑)偏小 可以跟下方的2.5"HDD比較 但是可以看到顯卡部分給了三根銅管 雖然很長就是了 記憶體部分都是gddr5溫度會比較高 一樣有設計延伸式的散熱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 由於三根銅管有稍微分開 所以其實可以視為有部分銅管專司記憶體的散熱 拆機也算方便 記得有斷電鈕要先斷 **雖然是鋁製鰭片 但是在顯卡部分有加強散熱 效能不會被壓制 一個很好的例子 WX350 優點可以參考前面的說明 顯卡銅管設計真的很短 雙燒溫度大約在75度內 算是非常的低溫 缺點大概就是銅管稍微薄了一點 可能為了做輕薄有犧牲 CPU的兩根銅管角度超過90度有點浪費了他的設計(直 純銅鰭片) 其實相較於QX350/P15F來說已經比較好了 QX350/P15F銅管的方向彎了180度有兩個彎 類似GL552 但是顯卡CPU分開 各一根銅管 缺點大概就是沒有背光鍵盤 品牌太小維修不方便 如果是原廠規格那顆自家研發的CooMe目前還是不太穩定的樣子 建議MX200還有快搶XDD GL552 純銅鰭片不多說 就是棒 VW解決漏光問題了話其實不失為一台好機器 缺點就是做串聯設計 fps會稍微比較不穩定一點 雙燒溫度會比較高一點(熱量移出較慢) 另外一個個人覺得很討厭的缺點就是拆機清潔很麻煩 要拆全機 以目前我的經驗來說 拆全機又要輕薄(就算不輕薄也是) 機構底座的部分會比較脆弱 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對散熱比較重視的人可以想一下清潔的問題 當然 學一下也沒有很難 自己來的成就感很棒 又省錢 G501 雙風扇 純銅鰭片(好像還有不對稱設計增加風阻/表面積) 溫度很棒 可以看到他的銅管很直 很短 真的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就是太貴(誤) 認真地說 既然他的散熱模組已經有這樣的空間去做發揮(可以跟VN7 P34比較) 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CPU GPU分開 這樣的設計在MSI上很常見 另外一台比較冷門的機器 雷神GT105 也是CPU 顯卡 的散熱模組分開 共通性就是溫度很低 當然厚度也會必須比較厚一點 G501應該是因為比較薄的關係這樣設計 但是在用料&設計上比VN7 P34好所以溫度比較OK 結論 把機器做厚就不用擔心散熱問題了阿XD GS60 經典的好機器 輕薄但是散熱非常強(計算過後根本規格外) 除了風扇非常給力之外 可以從照片上看到 各有一組比較直的銅管 加上各兩組鰭片提供溫定的低溫區 可以彌補輕薄所帶來的先天散熱問題 拿這台去跟其他輕薄比較就會發現散熱強非常多 加上全機做鋁合金 不用擔心過熱降頻的問題(VN7 P34常見) 缺點是拆機不好拆 背板是拿下來就好了 但是必須把整塊主機板翻面 加上散熱模組的螺絲很多 對於不熟練的人來講 會是比較吃力的 GS40 今年新出的機器 原廠規5W 資展還送價值1W多的贈品(耳機遊戲等) 非常的划算 因為輕薄+IPS+970M+NVMe 實際上6W只是剛好的價格 這台基本上就是迷你版的GS60 但是散熱一樣不馬虎 可以看到顯卡部份給了三支銅管輔助散熱 缺點大概就是太貴吧 跟G501一樣 如果我有遊戲需求 我買一台14吋+桌機會更好一些 GT72/62 不多說 MSI的旗艦機種 機構跟GE其實類似 但是用料更好(比如銅片的厚度) 風扇更大顆 也更重更貴 最重要的是MXM顯卡 除了有升級空間之外 如果預算不較吃緊只能摸到邊邊的 可以降規先買965M的顯卡等等 而且能夠壓住980M的散熱能力拿來跑965M根本輕輕鬆鬆 好規格 不降嗎(誤) 缺點就是很重 很貴 很吵 **注意是鋁製鰭片喔 依然能夠發揮效能而且散熱很好 可以跟VN7 P34比較看看 Predator 今年的旗艦遊戲機種 顯卡980M不是MXM有點可惜 可以看到的確在散熱上有下功夫 純銅的散熱模組 銅管很短 風扇葉片密度很高 風扇夠厚 可能要等到有人實測才會有近一步的結果了 從機構上來看樂觀 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可以看到有使用蜂巢式結構來強化機殼強度 但是似乎是toshiba的專利 這部分需要確認 如果是貿然製造那ACER問題可大了 但是相對的如果按照專家所說 筆電最後剩下的廠商很少了話 某種程度上 技術的交換會是整併的開端 (個人胡亂猜測 :P) V3-371 這台也是偶然去看到的機構不然其實不會是多需要散熱的機種(?) 可以看到銅管非常的短 葉片密度也高 散熱在一些評測上都滿不錯的 加上價格又便宜 372推出了IPS版本+m.2?(應該是也有支援NVMe) 價格高一些也值得 DELL 7559 其實我對DELL的印象一直都是用料不錯但是散熱普通 又很貴哈哈 這台的機構光是這樣看覺得有GS60的影子 應該是做純銅鰭片 有直的銅管散熱應該不錯 溫度部分有評測了剛剛發現XD 雙燒顯卡溫度還比較低 看來我是對的哈哈 i7+960+IPS+m.2+雙碟 個人覺得這台機器很棒 我都心動了R XDDD K401LB 這台當年也是板上神機(誤)那時候其實就有看過散熱的設計了 其實一直以來大家會擔心的14吋先天散熱問題(空間不足開孔位置等等) 加上輕薄設計 其實這台看起來還可以 唯一需要擔心的大概是為了降低音量風扇沒有很厚轉速也普通 但是顯卡放在離鰭片比較近的地方這是值得嘉獎的 可以直接拆開背板 似乎也可以單獨拿下散熱器 棒 希望能保持並在其他機器有類似設計 機身做金屬輔助散熱 所以C面溫度會稍微高一點 不過散熱部分應該是沒問題 UB不確定有沒有把半高的mini msata換成m.2跑NVMe 如果有了話是大加分 HX550/HX570 CJS藍天代工的機器 可以參考文章內部介紹 主要幾點不錯 CPU 顯卡風扇分開 不會有互相加熱的問題 顯卡部分用兩顆風扇強制排氣 增加鰭片面積 而且都可以單獨拿下來清潔 我比較好奇的是 兩顆風扇中間如果做內凹設計會不會影響氣流的方向連帶降低效果 這台擴充性非常好 兩個m.2的插槽可以跑PCIe 而且鄉親啊 三種m.2長度都可以用(剛剛才看到) sata部分高度是15mm 可以放兩顆7mm 組合大概就是SSD+HDD 或SSD兩顆組raid 不建議兩顆7mmHDD 溫度太高且耐震度大減 另外可以直接塞一顆15mm的2.5吋硬碟是沒問題的 有大容量需求的人價格會更低一些了 缺點一樣是保固問題 另外這台有單色背光鍵盤 標配45%IPS 比較有缺點的機器就是剩下的幾台 GP62/72這台的問題特別嚴重 他看起來就是拿掉一半的GE62/72的模組 CPU的銅管沒甚麼問題 但是顯卡的銅管又長又彎(兩個直角) 溫度控制不優 風扇也沒有做特別大 沒有金屬上蓋C蓋 沒有背光鍵盤 說實話同樣價格去買六代i5版PE60或是GL552都更好 不多說 X550JX 如同前面比較的 散熱部分普通 頂多只能算是剛剛好 拆解也很不方便 但是CP值真的無敵 需要注意一下散熱的情形就是了 (這邊偷渡個華碩的個案好了 我同學去年暑假資訊展買了一台14吋的ASUS好像是X450 今年年初剪影片剪到一半 啪的黑屏 據說有燒焦味 無法開機 送修說是主機板燒掉了ww 新機喔 也不是效能機 14吋本來就有先天散熱問題 希望大家可以多重視散熱&保養) V5-591G 其實這台放在這邊有點不公平 但是因為這篇在講散熱所以不好意思啦 這台先講優點好了 銅管很直 做串聯非常乾脆的兩條到底 但是串聯必須噓XD 可以看到跟X550JX不一樣的地方是記憶體部分沒有做延伸 風扇葉片密度也更高厚度更厚 整體來說散熱會比X550JX好(i7HQ跟i5HQ同樣都是45W但是i7實際上溫度會再高一點點) 這台的拆解也很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沒有設計斷電鈕 所以第一件事情需要拔電池排線 螢幕也在水準之上 價格部分25K有版友問到了 我也覺得很不錯 所以我說了這台放這邊比較不公平ˊˇˋ VN7/P34 這兩台其實長得滿像的一起講 最大的問題在於輕薄 沒有考慮到風量的問題 規格就塞下去了 雖然好像很厲害的做了雙風扇 但是溫度壓不下來就是降頻 不要跟我說VN7設計還可以啦 溫度OK 他沒有全速跑溫度哪裡OK 從機構部分來說 VN7的散熱器應該有很多人聽過了 像是最後才硬塞進去的 然後兩台最大的不同在於P34非常好拆 而且P34明顯在模組上的用料比較好(多很多) 比如南橋晶片給他一片小鋁片增加面積 雙銅管皆在鰭片上 VN7是一邊一條又要交錯= = P34這台降頻的情形似乎沒有VN7嚴重 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可加強 **可以跟PE GT比較一下 不是純銅鰭片就一定強喔 整體也是需要考慮的 然後個人喜歡純銅ˊˇˋ 後記 其實也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對筆電這麼有興趣 花很多時間在思考這領域的問題 包括這篇寫的鰭片材質 銅管等等 上次寫的SSD壽命 都是自己想 然後想辦法驗證的 現在我其實也才大二 很多要學的東西 上學期就糊裡糊塗的接了幾台拆機清潔 到目前累積大概35台有了吧 很棒的經驗 當然也有慘痛的教訓 看多了機構就會覺得 好像也有那麼一點心得 就會想要跟版友們分享ˊˇˋ 野人獻曝的概念 大概就是對電腦的興趣加上喜歡動手的個性吧 說來也怪 我不是很喜歡寫程式哈哈 對有興趣的東西花時間去弄到最懂 這樣的個性有好有壞呢 大概三個禮拜前心血來潮google了"散熱鰭片" 找到一篇中興大學的pdf 驚為天人的發現 原來機械系才是我最想念的系 我一直以為就是傳統機械沒深入了解 也才知道原來有一門學科叫做熱傳學 當下的感覺是沒有到晴天霹靂 但是相見恨晚的恨 很刻骨銘心 怪自己沒有好好了解 當然也會對教育制度有點埋怨 希望這篇文章大家還滿意ˊˇˋ 後面個人小劇場有點多了sor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114.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50499197.A.888.html

12/19 12:42, , 1F
大三比較閒可以選修
12/19 12:42, 1F
覺得各種 變數ˊˇˋ

12/19 12:46, , 2F
推 116轉系應該不難吧 不然就研究所再戰嚕
12/19 12:46, 2F
討厭的選課制度 還有分數門檻 其實滿難的

12/19 12:48, , 3F
推推
12/19 12:48, 3F

12/19 13:09, , 4F
印象中只要玩選課Online 不用轉系吧
12/19 13:09, 4F
機械一門大一大刀課擋修 我難過

12/19 13:21, , 5F
優文!!
12/19 13:21, 5F

12/19 13:45, , 6F
推 買了ux501我才知道散熱的重要
12/19 13:45, 6F

12/19 13:48, , 7F
但是唸機械你以後很難混
12/19 13:48, 7F
怎麼說 雖然我其實目標大致底定了ˊˇˋ 想起來也是很小的目標哈哈

12/19 14:31, , 8F
原PO的建議跟文章都很實用 推
12/19 14:31, 8F

12/19 14:43, , 9F
看到一半先推
12/19 14:43, 9F

12/19 14:48, , 10F
幫強者我朋友推一下
12/19 14:48, 10F
你是誰XDDD 站內我

12/19 15:36, , 11F
12/19 15:36, 11F

12/19 16:12, , 12F
推 很實用的文章
12/19 16:12, 12F

12/19 16:24, , 13F
好文章!早點po可以幫助到更多人選購NB
12/19 16:24, 13F
無奈適逢期中考ˊˇˋ 雖然還是華麗的爆炸了 我也希望在台北展之前阿ˊˇˋ 畢竟應該很多人困擾 到底該不該買 沒關係高雄還有XD

12/19 16:44, , 14F
好文章 順問GE72評價如何?
12/19 16:44, 14F
中規中矩 畢竟他有965M的版本 940 950 960的大小是一樣的 通常會用一樣等級的散熱器 所以其實買940散熱最好 能買950就不要買960(所以為什麼我滿推PE60i5) 而GE72 965M的散熱模組其實差不多 所以如果你買960M以下的版本輕輕鬆鬆 AC面鋁合金質感很好 小缺點大概就是因為微星用鋁製鰭片 溫度稍高 C面又是金屬 你感覺會比較不好 另外GE72好像最近看到有幾台災情 我總體而言還是覺得不錯 以遊戲機來說 達標

12/19 16:55, , 15F
推用心
12/19 16:55, 15F

12/19 17:10, , 16F
長知識了!!
12/19 17:10, 16F

12/19 17:20, , 17F
good
12/19 17:20, 17F

12/19 19:00, , 18F
推 厲害
12/19 19:00, 18F

12/19 19:07, , 19F
鋁跟銅 是差在後期 氧化銅很差 當然鋁也比較便宜~~
12/19 19:07, 19F
我知道的資訊是純銅比較耐久欸@@ 鋁製的或合金會比較快壞 有大大能給點參考資料嗎><

12/19 19:19, , 20F
推推
12/19 19:19, 20F

12/19 19:33, , 21F
感謝分享,先推再看!
12/19 19:33, 21F

12/19 20:24, , 22F
鰭片跟風扇是強制熱對流,基本上變數很多,材質不是重點
12/19 20:24, 22F

12/19 20:24, , 23F
風扇猛一點基本上都還過得去
12/19 20:24, 23F
VN7大概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因為風扇為了輕薄犧牲厚度 於是純銅鰭片雙風扇依然悲劇 95度降頻 效能完全不能發揮 部分機器降頻後溫度依然壓不住 而PE GT 雖然溫度比較高 但是都能壓住溫度 產生的熱量也能完全排出

12/19 20:26, , 24F
116推!!!
12/19 20:26, 24F

12/19 21:03, , 25F
推推
12/19 21:03, 25F
謝謝大家 希望重點放在文章啦ˊˇˋ 畢竟我也想多學一點 至於116就 哈哈哈哈

12/19 22:11, , 26F
非常感謝你的整理,PE60愛好者路過
12/19 22:11, 26F
PE這次這樣搞 我難過 不過CP值還是很高 買那機構

12/20 00:18, , 27F
沒錯,導管是有導熱液體的...拆彎了就換一隻吧
12/20 00:18, 27F
其實是第二張圖片的那個東西被我弄斷了 好像是南橋晶片?

12/20 00:19, , 28F
純銅算是雙面刃,熱傳系數好表示表面溫度高,我有發
12/20 00:19, 28F

12/20 00:19, , 29F
生過純銅散熱片溫度太高燒到記憶體顆粒的狀況,不過
12/20 00:19, 29F
就是我說的 延伸結構沒有比較好 還有可能直接加熱XD 感謝大大提供實例支持論點

12/20 00:19, , 30F
push
12/20 00:19, 30F

12/20 00:20, , 31F
NB和DDR3以後的時代不太可能會再發生,另外就是雙風
12/20 00:20, 31F

12/20 00:20, , 32F
扇,兩邊是不同葉片和轉速的,廠商做兩顆一樣是偷懶
12/20 00:20, 32F

12/20 00:21, , 33F
會有抽空現象,內部空氣必須要擾流不能層流,萬一有
12/20 00:21, 33F
想聽關於更多抽空的東西 能發一篇文嗎ˊˇˋ 或是站內信>< google沒查到相關資料 風扇那邊我寫的滿無奈的 我覺得應該也滿重要的 但是我寫不出東西ˊˇˋ

12/20 00:22, , 34F
抽空現象會大幅降低散熱效果,這在PC也通用,還有風
12/20 00:22, 34F

12/20 00:22, , 35F
扇的軸承其實也有很大的影響...雙滾珠還是比較好啦
12/20 00:22, 35F
承軸目前我看還是油封式比較多 不然就是sunon的磁浮 不能拆 只能換一組 滾珠相對的成本也高 雖然跟整台比起來... 廠商就喜歡在這種地方省R

12/20 00:22, , 36F
現在這個時代的CPU和ICH溫度都相當的低,基本上只要
12/20 00:22, 36F

12/20 00:23, , 37F
考慮顯卡溫度就可以了,還有外殼材質,mac用鋁合金
12/20 00:23, 37F

12/20 00:24, , 38F
有近似於鰭片延伸散熱面積的效果
12/20 00:24, 38F
yes 但是有時候機殼容易燙手或腿XD

12/20 01:09, , 39F
想請問對於類似XPS13這種是否清灰塵非常困難
12/20 01:09, 39F

12/20 01:36, , 40F
找不到參考資料內 主要是氧化銅熱阻找不到
12/20 01:36, 40F
我比較疑惑的是 純銅在溫度應該是比較均勻 氧化部分我以為銅滿不容易氧化的欸 氧化銅大約30~10上下 純銅400

12/20 12:04, , 41F
厲害!
12/20 12:04, 41F

12/20 15:42, , 42F
感謝長知識,也想請教XPS13的散熱評價,感恩
12/20 15:42, 42F

12/20 16:04, , 43F
好猛喔推!!
12/20 16:04, 43F
來源:https://www.ifixit.com/Teardown/Dell+XPS+13+Teardown/36157 (原本的網站盜圖sorry) http://i.imgur.com/0iJ55Kp.jpg
XPS13稍微查了一下資料 非常好拆 背蓋拿下就好 記得要移除電池 散熱銅管可以單獨拿起來清理鰭片 注意一下喔 這台它拆應該是新機或是接近新機 但是散熱膏是硬掉的喔 WX350另一個好處是散熱膏是新上的 而且自己來不會破保(特定廠商出機) 散熱器構造來說 銅管很直 但是厚度稍薄 風扇葉片密度普通 如果風扇夠力(轉速夠高而不會為了安靜而壓轉速) 加上金屬機殼 CPU溫度也不高(U版15W而已) 散熱應該是很輕鬆

12/20 19:49, , 44F
再次感謝傳道授業解惑^_^
12/20 19:49, 44F

12/20 21:17, , 45F
這個研究熱情不得不再推一下 lol
12/20 21:17, 45F
懂得不多只好勤勞一點XDD

12/20 23:48, , 46F
推推推!!!
12/20 23:48, 46F

12/21 14:51, , 47F
超實用文
12/21 14:51, 47F

12/22 02:03, , 48F
氧化速度是鋁大於銅 氧化鋁熱導係數20~40W/mk 用久了都
12/22 02:03, 48F

12/22 02:07, , 49F
差不多
12/22 02:07, 49F

12/22 02:08, , 50F
我接觸LED散熱器廠商都是鋁的 可能我們都在戶外
12/22 02:08, 50F

12/22 02:10, , 51F
一座燈又很大 考量重量 還有長期穩定度 氧化鋁夠致密
12/22 02:10, 51F

12/22 02:11, , 52F
所以出廠後,熱阻幾乎不會改變 最怕就是灰塵
12/22 02:11, 52F

12/22 02:11, , 53F
都再靠機構 想辦法讓雨水自潔 PS:我才會覺得鋁好
12/22 02:11, 53F
我也有考慮到緻密氧化層(擊掌) 但是要用到兩者都掛點的時間 筆電壽命也差不多了吧 所以還是以使用時間內的溫度做比較 溫度低個人比較喜歡ww 其實不知道文章中有沒有感覺出來特別強調 我還滿看重好不好拆的 除了經驗告訴我 拆到剩下一塊主機板的那種 機殼通常兩三年之後會很慘烈 除此之外 因為我認知到散熱的重要性=清潔的重要性 所以好清潔保養的機器對散熱好 也就對機器好這樣 補上K401 這台真的滿不錯的 顯卡往外面放 雖然應該也是因為瓦數做設計=v= 但是對的東西就算我討厭雙A(無誤)還是必須贊同一下 HX550 來源可能比較敏感 主要是考慮到說明得很詳細 沒有要圖利特定廠商喔

12/22 20:59, , 54F
已依好讀版網址推文 fb社團 電腦醫生館 電腦硬體裝修
12/22 20:59, 54F
看到 覺得害羞 怕被挑錯RRRR

01/08 05:28, , 55F
熱傳學和拆電腦研究散熱機構一點關係都沒有阿XD
01/08 05:28, 55F

01/08 05:28, , 56F
就像是我跑去看恐龍書也沒教我組裝電腦一樣Orz
01/08 05:28, 56F
教分析定量解PDE還是有點幫助的 雖然最後都是丟模擬Orz

02/26 15:24, , 57F
K401UB不知道設計是不是一樣 推一個
02/26 15:24, 57F
一樣 到現在幾乎每一台都用這模具 風扇略不一樣而已呵呵

11/17 20:05, , 58F
拜讀,推
11/17 20:05, 58F
※ 編輯: leo840908 (180.217.129.8), 09/04/2018 23:45:36
文章代碼(AID): #1MTDnzY8 (nb-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MTDnzY8 (nb-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