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 Surface Pro 4 不專業開箱、心得、比較文
雖說是開箱文,但照片其實只有幾張,剩下都是文字
內文文長,沒興趣的找自己想看的章節看即可
寫這篇主要是要來補開箱文以回答一些網路上常見的問題
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沒什麼時間打文章
從拿到主機開始打到現在才發文
還好可以在 2015 年內打完(哈哈
先說說個人的 Surface 歷史,沒興趣的可以跳過XD
if( 想聽我廢話 )
{
Surface 系列剛發表的時候,我只是個窮學生,沒辦法買
一直到學生專案大放送的時候才接觸到 RT
RT 後續利用送修又升級成 Surface 2
直到最近買了 Surface Pro 4 才把它脫手賣出
遭很多人唾棄的 WinRT,我個人其實還滿喜歡的
雖然礙於 ARM 的綁手綁腳
但我還是很有自信可以把它使用的淋漓盡致
周遭的人看我都在使用,也都覺得好像很好用的感覺
於是幫親人代購了至少 4 台,向朋友推廣了 3 台有(根本在清庫存)
正值於 Surface Pro 3 預購之際
我女友也畢業正要踏入職場,正在尋覓工作用的電腦中
在我的說服下,我們決定去預購 i3/4G/64GB 的 Surface Pro 3
但是在預購的第一關就卡關了,都是某小黑屋的問題
關於這件事我之前有發過文,代碼:#1JtFZU3c
在小黑屋的百般刁難之下,最後我們放棄了預購
這一切或許是老天的安排,就在尋找其他電腦的過程中
在隔壁版找到了近 9 成新的 Surface Pro 1 i5/4G/128GB
原使用者是 Mac 用戶,在公司尾牙中抽中,但用不習慣
看紀錄只開機過 6 次,電池只有一次用到乾掉
那時的二手價幾乎都還在 2w~2w3 左右
而我們則是用 1W5 買到,真的非常感恩~
直到現在我女友依然快樂的使用中
而且,整間公司就只有這台電腦規格最高...(她公司的 IT 被壓榨後走人)
後來陸陸續續也跟朋友及親戚推了 3 台 Surface Pro 3
在初期整理系統及準備環境的時候有拿來用過一陣子
相較於手上的 Surface Pro 4、Surface Pro 3 的過熱問題非常明顯
整個Surface歷史中只有 Surface Pro 2 以及 Surface 3 沒有碰過
附上 Surface Pro 1 近照一張,外觀幾乎九成新,因為都當桌機再用
Cycle Count 數量也低於 50,因為都插著電
可惜他還不願意讓我賣二手然後升級換 SP4
http://i.imgur.com/1WiHZ6M.jpg

}
else
{
然後就是今天的主角,Surface Pro 4 + Win 10
}
/**
* @brief 預購開箱文
*/
預購一開始 10/31 號就去法雅客預訂,然後 11/20 號就去取貨了
我買的規格是 Surface Pro 4 i5/8G/256GB
現場驗機,並不像版友說的不給驗要到旁邊驗
藍衣服的銷售員跟我就直接在Surface的展台旁邊直接開箱驗機
旁邊在玩樣機的人也來一起圍觀
·面板是否凸起...沒有
·腳架是否正常...正常
·是否有亮暗點...沒有
·SSD廠牌........三爽(認了,256GB 的速度還可以接受)
於是拿到的第一台一切正常,就直接回家
本來想用禮卷直接帶 Docker 回家的
卻被告知缺貨,至少要明年才會進來
但是我的禮卷到今年年底就過期了啊?!
於是店員說,12 月中過後,如果還沒有貨到
就可以先用預購的方式先買單再等貨
法雅客說,預計一月中到貨
燦坤網站寫說,預計 1/29 到貨
http://i.imgur.com/s9K9zGJ.jpg

本人買3C的人品一向都高,所以也沒有開啟後續的維修任務
拿到貨的當天只有大概拍了兩張照片
http://i.imgur.com/EO3lIDb.jpg


/**
* @brief 組裝與硬體
*/
以台灣為主,在各大討論區(版)都有看到很多人抱怨 Surface Pro 4
如果真的是拿到瑕疵貨,那無話可說,請在 7 天內趕快去通路商退換貨
如果是7天之後的,你只能走維修換貨這條路了
如果只是小問題,不要太再意,把它當良性腫瘤跟它和平共處吧
因為我可以跟你說,整新機其實很賭人品,狀況不一定比你手上的機子好
先以硬體來論,為什麼感覺好像良率很糟的感覺呢?
除了論壇本身的放大效應之外,這其實也跟代工廠以及用料有關
自第一代以來 Surface 的代工廠都是和碩
而和碩又是 SNSV 的子公司,這家公司的產品良率其實也就是這樣
目前所有摸過的 Surface 系列
就第一代的 Surface Pro 和 Surface RT 做工用料最扎實
Surface 2 雖然規格相較於 Surface RT 有明顯的升級
但是組裝及用料卻有明顯的 Cost Down
一直到今天的 Surface Pro 4,依然還是和碩代工
雖然我雙A不碰,但是看到 Surface 還是很老實的買單了...
Surface 系列的價格其實並沒有真的反映在硬體成本
貴的緣由個人是認為在於設計及組裝
/**
* @brief 更新與驅動
*/
在你拿到的 Surface Pro 4 的第一件事就是『升級』
Win10 開始的更新採用累積式(Cumulative)更新
並不會像以前一樣每個KB安裝包都要更新
你只需要更新當下最新的更新,就可以一口氣獲得之前的patch
如名稱所示,現在的更新檔都是積累在一起的
媒體們對於 M$ 都是報憂不報喜,尤其特別偏好某些口味的標題
好比『Windows 10 強迫更新傳災情,驅動程式衝突導致雙螢幕失效、系統無法啟動』
或又者『Windows 10首波重大更新 再傳災情』之類的
第一則消息出現時機點是在免費 Windows 10 更新開始的時候
那時候各地都可以看到嘲諷文,但事後證實是 Nvidia 的問題
第二則消息是在 1511 更新發佈之後的事情
M$確實有出來說明對於 1511 更新的種種問題
但說白了,也只是自動更新程序上有瑕疵,遇到可能要手動
或又者分散式更新使得某些用戶無法更新,或者更新中斷罷了
但是廣大的台灣鄉名總是提倡拿到電腦第一件事情是關掉更新
這件事,其實是很危險的,十分不建議這樣做
在 Windows 10 裡,更新所扮演的角色遠比以前重要很多
假若你關閉了更新:
1. 有可能成為 Zero-Day 下的犧牲品(我IP所在的位置是對岸攻擊的第一站)
2. Windows Defender 將會停止更新
3. 將會錯過透過更新所帶來新的 Windows 特性或是功能
4. 錯過新版驅動所帶來的硬體優化
如果你今天買的是 Surface Pro 4 那就更不應該關閉更新
關閉更新之後再來哀號說 Surface Pro 4 再來抱怨說問題一堆的
先檢討自己為何要關閉更新吧
因為很多原因都是因為你的系統、驅動、韌體造成的
如果你拿到的 Surface Pro 4 有問題
不妨先重設系統,並更新到最新
因為多半問題都是來自 Windows 10 或者驅動上的
如果上面的作法無法改善,那在來考慮是否是硬體上的問題吧
為什麼我明知道代工廠的品質是出自於雙A中的其一
我卻還是乖乖的買單呢?
因為我受夠了各種 OEM 的客製還有特規硬體跟各種射後不理
Surface Pro 4 再怎麼說還是 M$ 自己生出來的
各種硬體﹑驅動﹑優化也幾乎都要自己來,也不怕一年後就被放生
雖然到今天已經經過幾次的韌體更新,但依然還有些硬體的驅動有問題
但只要你不關閉你的 Windows Update,你就會在未來收到這些修復更新
/**
* @brief 程式釘選的個人化
*/
Windows 從很早就有可以個人化的設定以及操作了
但台灣人普遍好像都不太會用....
最期的 Windows 95/98/2000 不外乎就是可以在桌面及快速啟動列建立捷徑
而 Windows XP/Vista 則是可以個人化開始選單的始祖,你可以將程式釘選在開始選單
但是說真的,這個功能在我周遭,除了我有用之外沒看到有人在用
多半還是桌面滿滿東西然後在『開始→程式集』裡面找東西
Windows 7 的工具列融合了快速啟動列,自此,你可以釘選程式到工具列上
再來就是現今爭議最大的開始動態專
以 Start Screen 來講,Windows 8.1 的操作性與直覺性遠高於現今的 Windows 10
當然,在 Windows 8/8.1 上沒有現在 Windows 10 回歸的開始選單
現在有更多的客製化選向來設定你喜愛的開始
我個人非常喜歡動態專式的開始設定,除了釘選程式外,還可以看到通知及資訊
以前我在版上跟別人辯論動態專優劣的時候,對方提出
『通知之類的手機上就已經接收了,為什麼還要特別切到一個全螢幕的介面去看通知』
事實上,我在用電腦的時候,根本不會去理會手機上的通知
再者,在電腦回郵件或者查看訊息,比手機上方便很多
還有就是你在用電腦工作,怎麼會一直看手機呢,嘖嘖
一個高度個人化的開始選單,可以讓你的簡化操作,以及更快的取得資訊
只可惜周遭的人都不買單,除了女友之外
在 Surface Pro 4 使用 Windwos 10,除了更新到最新
一定要有自己的個人化設定及操作
在個人化的過程中,你會對 Win 10 及 SP4 更加熟悉
或許你原本以為的問題,其實只是你不會用而已
/**
* @brief Surface Pro 4 的保固
*/
這是我這台 Surface Pro 4 的保固狀態
Surface Pro 4 Type Cover
技術支援 到期: 2016/05/26
硬體擔保 到期: 2017/02/25
Surface Pro 4
技術支援 到期: 2017/02/17→2018/02/17
硬體擔保 到期: 2017/02/17→2018/02/17
當你更新到最新的系統、驅動及韌體之後
也確認這台機器沒問題了,接下來就是去註冊產品
舊版的 Surface Service 網站:
https://myservice.surface.com/zh-TW/pages/welcome.aspx
新版的 Surface Support 網站:
https://www.microsoft.com/surface/zh-tw/support/
這裡提供了兩個功能幾乎一樣的網站,差別是一新一舊
個人是認為舊的比較直觀,新的太繁瑣了
不過各有各的好處,於是兩個都提供給大家
保固的日期計算雖說隨機附贈是一年
但都會從優多加好一段時間給你
如果你的時間小於你購買日期後的一年
要趕快去打電話跟他要,順便準備發票資料核對
在版上已經有許多註冊產品及購買延保的文章
這裡就不多說明了
只是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本體要註冊外
別忘了配件類的鍵盤也是可以註冊的
鍵盤雖然不能購買延保,但是一樣有一年的擔保
只要非人為的損壞,都還是會寄新的給你,畢竟單價也不便宜阿
如果要購買延保 Microsoft Complete
記得要先綁定信用卡在你的帳戶裡
然後註冊好要加保的裝置
再『打電話』去客服購買
市話:0800008833
手機:0229998833
分機:1-3-2-1
雖然舊版頁面有線上購買
但那只有殼而已,是沒有功能的
為什麼推薦要買延保呢?
因為隨機附贈的擔保只有『1年硬體瑕疵及故障擔保』
1 年之後出問題或者人為損壞問題換機
你必須承擔用約 1w 左右的費用
Surface Pro 4 換機費用目前還不清楚
Surface Pro 3 看版友回報大概是 9k 多
如果你還在保固內或者有延保的話
人為損壞的換機費用可以折抵約 5k 左右
同樣的,Surface Pro 4 的折抵費用依然不明
延保目前只能延長一年
內容相較於原本附贈的擔保外
還附上了兩次人為損壞折抵
依照目前我延保的日期來看
在延保將至的時候或許會把 Surface Pro 4 送回去
看回來的會不會是 Surface Pro 5 或是 Surface Pro 6
但是切記,如果你的機子只是一點小小的毛病
但是你受不了堅持要去換貨,可以鐵口直斷的跟你說
你換回來的,有很大的機率比你手上這台差
因為換回來的整新機,基本上是出問題的機子是回廠整理再出來
上面有時也會有明顯的使用痕跡
/**
* @brief 現況與改善
*/
http://i.imgur.com/wAOGvVW.jpg

上面的圖是我現在的工作環境
在我工作的地方,每人可以發得一個 MBA
大家都是使用 MBA + OSX,而且都是拿 iPhone
而我是在這裏面唯一的 Windows 使用者,當然也是唯一的 WP
每當 OSX 出了問題,或又者哪裡不順,我都會說 Win 沒這些問題耶
要不要幫你灌成 Windows 10 呀?(題外話)
再重度的使用下,MBA 其實也沒有省電到哪裡去
我在台可是整個工作環境中,電池可以撐到開會結束還有剩的電腦呢
其他 MBA 大概在開會到一半的時候就會合起來再起不能了
說真的,其實可以不用這麼神話 MBA 得續航力
在使用上,工作時都是這樣掛在一旁
外接螢幕然後用一般鍵盤滑鼠 Coding
只有在開會、外出、回家時,才會用上鍵盤和筆
我的工作環境很需要有 SP4 Docker 的加持
要不然每天這樣拔拔插插的其實頗麻煩的
再來就是我旁邊還有一個閒置的螢幕
正在等 Docker 來讓我掛上....
我先前有在討論 Win10 以及 SP4 機況的文章裡提到
Surface 系列經常有睡到死得問題,代碼:#1MNPpRTb
用過幾台 Surface 之後,我認為睡到死跟可用剩餘記憶體是有關連的
因為在初代的 Surface RT 上,在記憶體非常吃緊的時候按上電源鍵
這樣 10 次幾乎會有 7 次直接睡死
而在現役的 8G SP4 上,曾經發生過一兩次一樣的問題
但是在某次韌體更新後,就再也沒有發生了
所以說,Win 的更新在 Windows 10 上面是很重要的
不要千方百計地把它關掉...
/**
* @brief Surface Pro 4 與 iPad Pro 的比較
*/
跟著一群果粉工作的環境下
見到摸到全套的 iPad Pro 一點也不意外
我知道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等級的產品
但是大家常常拿來做比較
那我也就順便拍了幾張照片,做點小結論
http://i.imgur.com/kLAakr1.jpg



以機身的厚度來看,大概是差了一個散熱空隙的厚度
重量的話,個人的手感感覺差不多重
都是可以單手拿著看漫畫的重量
(我連 SP1 都是單手再拿了XDD)
以螢幕的尺寸來講,雖然數字差距明顯
但是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明顯的可以看出
IPP 的螢幕比 SP4 大上一些
附上兩台的一些參數:
iPad Pro: 12.9" / 2732×2048 / 264ppi / 713g(wifi)
Surface Pro 4: 12.3" / 2736×1824 / 267ppi / 786g
http://i.imgur.com/ujx7NGW.jpg


以角度及膝上體驗來說,我覺得 IPP 有待加強
IPP 的角度及支撐是透過鍵盤來做到的
然而這個角度只有一種,這有點類似 SP1 的感覺
但我覺得在人體工學上有些缺失
鍵盤的長度不夠,在桌面上打字還好
但是如果移到膝上的話,很容易往後仰
並不是很穩,而且不向 SP4 的鍵盤可以用手掌壓著
在打字的時候只有手指在上面而已
http://i.imgur.com/SCepJt3.jpg



從第一代用 TouchCover 透過 RT 打 Code 的體驗
延續到今天第四代的 TypeCover 配上 Surface Pro 4
不得不佩服 M$ 是很優秀的鍵盤硬體商XD
基本上第四代的 TypeCover 打起來比 MBA 的好
主要的感覺差在鍵帽的觸感,MBA 的鍵盤材質其實很糟
TypeCover 的觸控面板體驗則與 MBA 的體驗極盡相同
IPP 的鍵盤呢,因為 iOS 並沒有滑鼠指標的設計
所以它的鍵盤上跟本看不到觸控面板
也因為這樣,整個鍵盤的長度短短的
IPP 的鍵盤是一個類是於先前浴缸蓋的構造
支撐法也十分雷同,但也只能容許一個角度
材質的部分,上半部灰灰的部分與 Surface Cover 的背面一樣
鍵帽的部分,按下去所需要的力道比 TypeCover 的要略大一些
厚度的部分,TypeCover 約為 IPP 鍵盤的兩倍厚
但是我很喜歡這一代質感較硬的 TypeCover
它讓我在一些不平整的地方也可以有完整的打字體驗
說實話的,我覺得 IPP 的鍵盤設計得很攏長又累贅多餘
在使用的時候經常要在那邊折來折去,而且動作也很繁瑣
http://i.imgur.com/j2G9gzZ.jpg



筆的部分拿起來差不多重
Apple Pencil 的部分本身帶有弱磁性,但無法吸附於 IPP 上
筆的寬度兩者相似,但是長度的話 Pencil 明顯常上許多
關於 Pencil 的充電,怎麼看怎麼奇怪,真是一個悲劇的設計
Pencil 的優勢在於斜角感應,不得不說這真的很強大,但也就這樣
許多人說 IPP 是出給專業繪畫的人用的,那些批評 IPP 的人根本不懂
但我真的不知道,一個專業繪畫的人原來可以只畫在 App 上就了事了?
說真的,IPP 的繪畫也只是業餘的,根本不能拿來專業使用
期待 Surface Pen (SP5 Version) 也會有斜角感應
那才真的是專業用的殺手工具
http://goo.gl/1Y0vc9
在系統應用面的層級,我覺得這兩者根本不能一起比
有些人看到這張 Benchmark 就說 A9X 的性能已經超越 x86 了
但是這兩個 CPU 因為架構不同,基準部一樣,其實不能這樣比阿
一個是 RISC 架構,一個是 CISC 架構
如果操作變因跟控制變因沒有控制好,根本張飛打岳飛
這個比較只能表現『使用者體驗』上
單核的 A9X 『感覺上』比 i5 單核好而已
並不能比較兩個不同架構的 CPU
下面網址是 Benchmark 的出處來源
總地來看 SP4 在『體驗』上依舊可以輾壓 IPP
http://goo.gl/64Ce0I
之前分家過的某 Cxxl3x 科技部落格,甚至還說出這樣的話
『A9X 整合的 GPU 效能則超越 Intel Core i 的 GPU 許
多,在進階影像演算或是平行運算的效能應該更理想』
這根本天大的誤會,連出處都找不到,這不是造神是什麼XD?
有興趣想看原文的,把那句話餵給 Bing 都可以找到
我就不附上網址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11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ndowsPhone/M.1451308270.A.85E.html
推
12/28 21:38, , 1F
12/28 21:38, 1F
歡迎~
推
12/28 21:47, , 2F
12/28 21:47, 2F
推
12/28 21:50, , 3F
12/28 21:50, 3F
分家後兩邊的品質都有下降的趨勢...
推
12/28 21:50, , 4F
12/28 21:50, 4F
推
12/28 21:58, , 5F
12/28 21:58, 5F
恩,是的
推
12/28 22:02, , 6F
12/28 22:02, 6F
恩...只是不想用『===我是分隔線===』這種東西啦
只要沒有用 goto,我相信應該都可以正常閱讀XDDD
推
12/28 22:13, , 7F
12/28 22:13, 7F
推
12/28 22:44, , 8F
12/28 22:44, 8F
只是簡單的蛇管支架夾在桌上然後架在螢幕旁邊
明年拿到 Docker 再來拍一張完全體
推
12/28 23:29, , 9F
12/28 23:29, 9F
推
12/28 23:29, , 10F
12/28 23:29, 10F
目前沒有裝電池的使用情況,最多只用了 5 小時
因為沒有在外完全用到乾過,所以不能給很明確的時間
5 小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開會中
全程使用 OneNote 2016 桌面版手寫打字紀錄
全程使用 PowerPoint 2016 桌面版,檔案大小約 10 MB
全程使用 Cygwin 的 Mintty 透過 SSH 連線到遠端的 Server
全程使用 Edge 瀏覽網頁,保持約 5 個分頁
網頁的部分會開開關關瀏覽網頁(偷閒)
Edge 的部分 Flash 是關閉的
背景程式有:
Splashtop Streamer
Skype
AutoHotKey
系統的背景程式:
OneDrive
行事曆
郵件
天氣
搜索
...
等等,不一一列,就是幾個常見的 Win10 應用
這些應用都是會自動在背景跑的程式
電腦方面的設定:
藍芽關
位置關
WiFi開,且使用中
音量關
螢幕亮度 25%~50%
省電關
在上述的情況下使用 5 小時後,約還剩下 50%~55% 的電量
消耗最大電量的多半是螢幕,佔了約 50%~55% 的消耗量
然後剩餘時間預估顯示還有 4 小時到 7 小時
這個剩餘時間是由當下 CPU 的工作量所評估的
所以跳動範圍是很大的
為什麼會記得這麼清楚呢?
因為有同事拿著 MBA 要跟我比續航力
結果當然是完勝,呵呵
基本上想要有好的續航力,要先培養好的使用習慣
要不然給你再多電量的裝置都是無用啊....
推
12/28 23:29, , 11F
12/28 23:29, 11F
推
12/29 00:19, , 12F
12/29 00:19, 12F
最近有個 114-R哥 在鬧版呢~
推
12/29 00:19, , 13F
12/29 00:19, 13F
推
12/29 00:21, , 14F
12/29 00:21, 14F
→
12/29 00:21, , 15F
12/29 00:21, 15F
推
12/29 00:41, , 16F
12/29 00:41, 16F
推
12/29 00:46, , 17F
12/29 00:46, 17F
推
12/29 01:15, , 18F
12/29 01:15, 18F
推
12/29 01:17, , 19F
12/29 01:17, 19F
→
12/29 01:26, , 20F
12/29 01:26, 20F
→
12/29 01:26, , 21F
12/29 01:26, 21F
推
12/29 01:59, , 22F
12/29 01:59, 22F
→
12/29 02:00, , 23F
12/29 02:00, 23F
一開始拿到發配的 MBA 時是強制使用 OSX 的
不准使用 Win,有種洗腦硬逼你用的感覺
用了半年的 OSX,不敢說精通,但也有抓到精隨
說真的,果粉口中的人性化,感覺如同鬼話
許多設定跟操作也不如 Win
在完全使用的這半年前,一直瘋狂的跟大家說
某某功能或事情,在 Win 上輕易就可以做到了
在 OSX 要搞一推五四三才可以有類似的效果,等等等地
半年後我就開 Parallel 下去玩雙開
證明我在 Win 上也可以順利完工,甚至更好
再過半年,我就直接把 MBA 整個磁區洗掉,裡面變成乾乾淨淨的 Win10
然後用了一年之後就把 MBA 還回去,買了現在的 SP4
有人說買 MBA 灌 Win 根本浪費資源
說真的 MBA + OSX 才是真的浪費資源阿
這只是我的使用心得,沒有戰意,請不要戰我
推
12/29 03:53, , 24F
12/29 03:53, 24F
恩...應該沒關系吧?
推
12/29 03:59, , 25F
12/29 03:59, 25F
→
12/29 03:59, , 26F
12/29 03:59, 26F
→
12/29 03:59, , 27F
12/29 03:59, 27F
現在都沒有遇過了,有遇到的話來試試看
推
12/29 08:07, , 28F
12/29 08:07, 28F
推
12/29 08:15, , 29F
12/29 08:15, 29F
還有 59 則推文
還有 13 段內文
推
12/29 23:46, , 89F
12/29 23:46, 89F
天氣、新聞、財經、郵件、行事曆、聯絡人、訊息中心 + Skype、Groove
Time Tile、Battery Level、Nextgen Reader、Line、Facebook
這些大概就是資訊類的,會以大磚或是常磚顯示
其他應用類的就只用中磚而已
推
12/30 00:28, , 90F
12/30 00:28, 90F
阿呀,法拉魚大終於出現了,還以為最近都在玩 Minecraft 呢
是說 WP 版的各位,有在玩 Win10 Edition Minecraft 的要不要互相加好友呀?
→
12/30 00:38, , 91F
12/30 00:38, 91F
→
12/30 00:39, , 92F
12/30 00:39, 92F
推
12/30 00:41, , 93F
12/30 00:41, 93F
→
12/30 00:42, , 94F
12/30 00:42, 94F
可惜 SP4 的筆用在 SP3 上會被閹割...
→
12/30 00:44, , 95F
12/30 00:44, 95F
→
12/30 00:47, , 96F
12/30 00:47, 96F
橡皮擦要再確認耶,不過感壓位階會降到跟 SP3 一樣
因為感壓位階的晶片好像是做在螢幕上的
↓↓↓
→
12/30 01:13, , 97F
12/30 01:13, 97F
↑↑↑
↓↓↓↓↓↓↓↓↓↓
推
12/30 01:16, , 98F
12/30 01:16, 98F
↑↑↑↑↑↑↑↑↑↑
推
12/30 09:10, , 99F
12/30 09:10, 99F
推
12/30 19:32, , 100F
12/30 19:32, 100F
推
12/30 21:33, , 101F
12/30 21:33, 101F
推
12/30 22:29, , 102F
12/30 22:29, 102F
→
12/30 22:30, , 103F
12/30 22:30, 103F
→
12/30 22:32, , 104F
12/30 22:32, 104F
→
12/30 22:32, , 105F
12/30 22:32, 105F
→
12/30 22:33, , 106F
12/30 22:33, 106F
→
12/30 22:34, , 107F
12/30 22:34, 107F
我幫你 Search 過了,目前無解
推
12/31 11:20, , 108F
12/31 11:20, 108F
→
12/31 11:20, , 109F
12/31 11:20, 109F
→
12/31 11:20, , 110F
12/31 11:20, 110F
確實如你所說,唯一覺得佩服的就只有斜角感應而已
推
12/31 11:22, , 111F
12/31 11:22, 111F
→
12/31 11:22, , 112F
12/31 11:22, 112F
恩...,JZGY 大想問的是可不可以透過 TouchPad
利用多只手勢直接在兩個虛擬桌面快速切換
這點在 ASUS 的電腦上可以做到,他的補助程式有寫
硬體如果是 Synaptics 的話也有官方解跟多種第三方解
但是今天微軟的 TouchPad 是自己做的
同時 Windows 10 原生並沒有內建這樣的操作
所以暫時無解
推
12/31 18:48, , 113F
12/31 18:48, 113F
→
12/31 18:49, , 114F
12/31 18:49, 114F
我也用過 Mac,我得承認手勢切換桌面確實很方便
Parallel 雙桌面切換也很方便
一開有開融合模式,但是太耗記憶體了
所以多數時間是用雙桌面
雙桌面用手勢切換真的很方便
推
12/31 23:51, , 115F
12/31 23:51, 115F
今晚又推薦了一台 Surface 3 給親戚,現在在幫忙設定跟調教中
所以累積到現在唯一沒有摸過跟實際操作過的只有 Surface Pro 2 了
各位新年快樂啊
※ 編輯: st861014 (140.113.111.46), 01/01/2016 00:24:17
推
01/01 07:14, , 116F
01/01 07:14, 116F
→
01/01 07:15, , 117F
01/01 07:15, 11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WindowsPhon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
1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