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SP4的液態冷卻這項黑科技,其實手機上也有

看板WindowsPhone作者 (璇璇)時間10年前 (2015/10/10 15:31), 編輯推噓18(18037)
留言55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Surface Pro 4的這項黑科技,其實手機上也有 移動設備的性能和溫度,兩者似乎天生不可兼顧。不過總有廠家渴望做到「神不為者,己 為之」。 為了讓自家的設備能在高性能的同時盡可能的不那麼熱,各個廠家都在設備的散熱系統上 下夠了功夫。 Surface的黑科技 今年的Surface Pro 4讓很多人直呼「黑科技」,其中有一個地方功不可沒,那就是 liquid cooled(液態冷卻)技術。 其實這一黑科技在Surface系列中並非由Surface Pro 4首次搭載。早在去年的Surface Pro 3上類似的技術就已現身。 一個物理學常識:物質在氣化過程中會吸收熱量;物質在氣態轉變為液態的液化過程中則 會對外放熱。Surface Pro 3的散熱原理就來源於此。其主板上有一個銅導熱管,熱管內 部填充了液體。熱管的頂點覆蓋處理器上,在處理器運算產生熱量時,熱管中的液體就吸 收熱量氣化,形成氣體。然後這些氣體會通過熱管到達另一端另一端的風扇區域,由於此 處的溫度較低,攜帶於氣體中的熱量在此向外散發,本已氣化的物質也於此液化並再次凝 結成液體,通過熱管再次回到處理器部分。這樣的過程周而復始。 處理器在高負荷運算中產生的熱量就這樣被盡可能的散去。不過,Surface Pro 3這套液 冷散熱系統還是有一定的局限,發熱集中於設備的一些特定區域,從而影響了Surface Pro 3的使用體驗。 有了Surface Pro 3的前車之鑑,Surface Pro 4的液態冷卻系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熱管 不再只連接處理器和風扇——主板上出現了一根連接處理器和支架的熱管。這樣的設計讓 液冷散熱的效率大大提高,風扇也僅在處理器極高負荷時才需要開啟。更為重要的是,這 樣的散熱設計讓Surface Pro 3上原本集中於某一特定區域的熱量變得均勻分布,散熱的 速度和效果也提升明顯。 該技術已被島國用得飛起 這種液冷系統散熱表現優異,於是它的應用范圍也不再局限於筆記本和Surface,開始拯 救起了一個個如暖手爐般的智能手機。而最早用上這樣散熱系統的自然是「島國兒女多奇 志」的日本手機廠商。 2013年5月,日本智能手機廠商NEC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水冷技術的手機NEC N-06E。 這裡的「水冷」可不是指將發熱的防水手機簡單粗暴地扔到冷水裡,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而是:在手機內部封裝一條充滿純水的熱管,長約10釐米,熱管和處於主板平行位置的石 墨散熱片充分結合,迅速將處理器產生的熱量傳導至聚碳酸酯外殼上。原理與上文的 Surface幾乎一致,當處理器發熱時,液態水會漸漸氣化,從而加快將處理器產生的熱量 傳遞出去。 日本廠商首先用上這樣的散熱系統設計幾乎是一定的,因為日本絕大部分手機都是防水手 機。防水手機由於機身密閉性的要求非常高,機身產生的熱量更加不容易散發出去,於是 日本廠商們便在散熱系統上不得不另辟蹊徑。 提到日系手機廠商和防水手機這兩個關鍵詞,我們自然會想到索尼Xperia。不出意料地, 索尼在旗下多款旗艦產品中都采用了這樣的散熱系統。而為了馴服驍龍810這頭噴著怒火 的「惡龍」,索尼在最新兩款旗艦Xperia Z5和Z5 Premium的散熱系統上更是頗花了一些 心思:散熱銅管增加到了兩根,並且還加入了硅脂。在索尼這樣變態的散熱設計下,原本 火熱的驍龍810也開始變得冷靜。據稱,Z5連續拍攝4K視頻的時間能達到38分鐘。當然, 索尼Xperia兩款旗艦的發熱、散熱具體能表現多好,這將會在我們拿到真機後進行詳細測 試。 隨著智能手機SoC性能越發強悍,手機對於這樣散熱系統的需求也更甚。也有越來越多的 非防水手機用上了這樣的水冷技術,典型的就是出自同門的Lumia950/ XL。 最後一點提醒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散熱與發熱還會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相互較著勁。隨著移動智 能設備性能的逐年提高,原本是發燒友用在台式機上進行降溫的液氮說不定也會出現在手 機和平板上。當然,更合理的猜想是SoC制程工藝的提高,發熱本身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而不需要費勁的散熱。 最後,作為某防水旗艦的用戶,提醒同樣使用防水手機的用戶一下:千萬不要溫度已達暖 手寶標准的手機放到冷水裡,用這樣的「水冷」大法進行快速降溫。相信我,這樣的水冷 技術,降得快的不只是溫度,還有你的愛機壽命。 http://www.ithome.com/html/win10/181338.htm -- 不知道在950/950XL上表現如何 -- ╭══╦╩╦══╯ ║ ╠═══╗ PK女王 閻奕格 ψBenShiuan ║ ║ ║ ═╬═╯═╭═ ║ ║ ╰ ╭║╮╭═╯══╮ FaceBook 粉絲頁 ╭═══╯ ║║║╯═══╰ http://0rz.tw/QzQmw ╭═╯╰ ║ 格.閣 閻奕格全球後援會論壇 ╰═╯ ═╯ ╯ ╰══╯ http://www.halojanice.com/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204.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ndowsPhone/M.1444462310.A.02E.html

10/10 15:38, , 1F
PC的CPU、顯示卡甚至主機板上用這麼多年的東西,講黑科技
10/10 15:38, 1F

10/10 15:39, , 2F
未免太誇大了XD
10/10 15:39, 2F

10/10 15:40, , 3F
我也覺得 大家都有的東西算什麼黑科技 XD
10/10 15:40, 3F

10/10 15:41, , 4F
除非同樣的技術微軟做得比其他家更優異
10/10 15:41, 4F

10/10 15:44, , 5F
投影片做得更優異(?)
10/10 15:44, 5F

10/10 15:44, , 6F
不然先前沒有人把熱導管稱之為液態冷卻吧
10/10 15:44, 6F

10/10 15:47, , 7F
P4的時代就出來一堆塔扇了(多虧intel 90nm噴火龍),有在跟
10/10 15:47, 7F

10/10 15:48, , 8F
的人應該多少知道熱導管原理,不過那時的確沒人會稱為液冷
10/10 15:48, 8F

10/10 15:49, , 9F
但是我現在對無風扇塔型散熱器有些興趣(被打
10/10 15:49, 9F

10/10 15:49, , 10F
因為液冷通常是指加了泵浦,還要搭配水冷排的東西XD
10/10 15:49, 10F

10/10 15:50, , 11F
或者是想去拆一台corem的筆電板子下來改成桌機來用(被打
10/10 15:50, 11F

10/10 15:50, , 12F
塔型散熱器不搭配風扇,對流效率差很多,除非機殼本身對流
10/10 15:50, 12F

10/10 15:50, , 13F
很好,但那樣子機殼本身還是有帶風扇
10/10 15:50, 13F

10/10 15:51, , 14F
拆core m這招,十幾年前也有人用pentium m玩過啊,但當時
10/10 15:51, 14F

10/10 15:52, , 15F
P4實在太燙而且效能被AMD趕上,現在的core i應該沒這問題
10/10 15:52, 15F

10/10 15:52, , 16F
所以微軟這次所謂的液態冷卻真的有比較威嗎? 還是...冏?
10/10 15:52, 16F

10/10 15:53, , 17F
目前看起來是加強散熱效率,增加等效散熱面積,結果待實測
10/10 15:53, 17F

10/10 15:54, , 18F
真的收服S810這支老噴 MS起碼就也會是四天王等級吧(誤
10/10 15:54, 18F

10/10 15:55, , 19F
這個還是要等拆解圖或是更有人摸過吧
10/10 15:55, 19F

10/10 15:55, , 20F
其實我覺得解熱真的不是難事
10/10 15:55, 20F

10/10 15:56, , 21F
S810機種現在頭痛的大多是續航不好
10/10 15:56, 21F

10/10 15:56, , 22F
一般導熱管應該沒有加水吧?
10/10 15:56, 22F

10/10 15:57, , 23F
housing夠大,解熱就剩成本問題,但手機偏偏就是小
10/10 15:57, 23F

10/10 15:57, , 24F
通常工作液體會是一些比熱偏小的玩意
10/10 15:57, 24F

10/10 16:17, , 25F
導熱管理面會有導熱介質,導熱管理面不少都會設計成虹吸
10/10 16:17, 25F

10/10 16:17, , 26F
來讓液體更容易流通或受熱面積更大
10/10 16:17, 26F

10/10 16:18, , 27F
除非微軟只是用普通的銅管然後加上泵浦不然我想很難會被
10/10 16:18, 27F

10/10 16:18, , 28F
稱為水冷
10/10 16:18, 28F

10/10 16:19, , 29F
只不過我想亮點是這麼輕薄狀態下還塞的下導熱管
10/10 16:19, 29F

10/10 16:19, , 30F
其實是「微軟重新定義了液態冷卻」 (毆)
10/10 16:19, 30F

10/10 16:20, , 31F
話說 加拿大那可能不賣950 讓我抖抖的XDD
10/10 16:20, 31F

10/10 16:22, , 32F
聯合報說:11月於全球市場推出,其中也包含台灣地區
10/10 16:22, 32F

10/10 16:22, , 33F
不知道真實性如何
10/10 16:22, 33F

10/10 16:23, , 34F
說到台媒...這次好像沒幾個論壇有去現場吼不知道是MS沒
10/10 16:23, 34F

10/10 16:23, , 35F
邀還是真的沒人去XDD...
10/10 16:23, 35F

10/10 16:24, , 36F
水冷跟島熱管主要差別就在那個水冷排跟液體流動性,導熱
10/10 16:24, 36F

10/10 16:24, , 37F
管是封死的,水冷的液體最後會到水冷排冷卻
10/10 16:24, 37F

10/10 16:34, , 38F
想像surface搭配幫浦+240mm冷排,一定很涼快
10/10 16:34, 38F

10/10 16:55, , 39F
這樣攜帶性就全沒拉~
10/10 16:55, 39F

10/10 17:01, , 40F
台媒沒有上得了台面的 科技站吧?
10/10 17:01, 40F

10/10 17:01, , 41F
請台媒去亂寫嗎LOL
10/10 17:01, 41F

10/10 17:01, , 42F
中文媒體夠水準的不是在港 就是在 中 比較多
10/10 17:01, 42F

10/10 17:30, , 43F
有去才能幫問道台灣會不會上阿XDD...
10/10 17:30, 43F

10/10 17:35, , 44F
同樣的東西如果是蘋果做的 軟黑就高潮了
10/10 17:35, 44F

10/10 17:37, , 45F
台媒去可能會出現"微軟繼蘋果之後推出2合1平版"
10/10 17:37, 45F

10/10 17:37, , 46F
之類的標題
10/10 17:37, 46F

10/10 17:44, , 47F
台灣科技網站都是去轉載對岸網站的文章
10/10 17:44, 47F

10/10 17:44, , 48F
英文比較好的就去找外電
10/10 17:44, 48F

10/10 18:10, , 49F
T客邦表示: 我還會看小報 轉新聞哦!!
10/10 18:10, 49F

10/10 19:38, , 50F
等微軟出散熱套件讓用戶改才是黑科技啦 (?)
10/10 19:38, 50F

10/10 21:24, , 51F
水冷是靠水的大比熱和高流動性快速的把熱帶到另一個區域
10/10 21:24, 51F

10/10 21:24, , 52F
。熱管是靠裡面的冷媒吸熱氣化後到另一邊放熱液化,不太
10/10 21:24, 52F

10/10 21:24, , 53F
一樣。
10/10 21:24, 53F

10/11 02:07, , 54F
微軟也學會了用新名詞就舊有技術這一招了嗎XD
10/11 02:07, 54F

10/11 02:11, , 55F
微軟也學會了用新名詞包裝舊有技術這一招了嗎XD
10/11 02:11, 55F
文章代碼(AID): #1M6Bxc0k (WindowsPhone)
文章代碼(AID): #1M6Bxc0k (WindowsPhone)